【摘要】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滬教版初中化學教材為依托,將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作為突破口,教師應通過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制定探究性的實驗方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兩個方面入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探究能力
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是以演示性實驗為教學的重點,由教師一個人先做實驗,學生圍在一起觀看教師的演示,同時記錄教師在試驗中提到的一些注意事項和操作步驟,接著再自己進行實驗。這種實驗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當前的化學教學中理應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通過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在班級中將學生分成各個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分工合作,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圍繞相關化學現象制定實驗方案,這樣一來學生親自體驗到化學世界的奧妙,在發現問題,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性試驗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化學理論和知識,提高化學實驗技能。那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實施探究性實驗教學,從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呢?下文中將針對上述問題展開具體的分析。
一、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開展實驗教學之初,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他們的興趣點吸引到化學知識上?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創設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情境,在課堂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帶領學生探索新的教學領域,將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有效轉化為學習化學的動力,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啟發思維,提高各方面能力。
例如,在學習第三章第一節《用微粒的觀點看世界》時,為了引導學生探究“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以及構成物質的微粒都有哪些基本性質”,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在餐館或咖啡館外面為什么會聞到陣陣誘人的香味呢?剛洗好的衣服明明濕漉漉的為什么通過晾曬就能夠干了呢?在制作飲料時,為什么將各種原料如糖、果珍等放入水中后,通過攪拌整杯水就變成了可口的飲料呢?通過引入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對日常生活現象便產生陣陣疑惑,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高錳酸鉀融于水”的實驗,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從實驗過程中很快得出物質的可分性這一重要化學概念。又如,在學習《金屬與礦物》這一章時,要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來激發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的探究熱情,接著還可以給學生講述我國古代濕法煉銅的歷史,以此來引導學生展開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實驗,進一步探索金屬的性質。在這次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創設出的歷史情境以及對舊知識的復習中激發出了強烈的探索欲,并順利完成了對金屬化學性質的探究,并且收獲了成功的快樂,充分實現了自我價值。
二、制定具有探究性的實驗方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還應該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制定有針對性的實驗方案,難度系數太高的實驗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不利于學生熱情參與、積極探索,而難度系數太低的實驗也難以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因此教師在制定探究性試驗方案時,既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對實驗的探索中來。在前文中,學生對物質的可分性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深入探究,去發掘“物質是不斷運動的”這一性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教師提前準備好的燒杯A裝有20ml蒸餾水并在其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燒杯B裝有濃氨水,一段時間后,燒杯A中的溶液變紅了。為什么會產生這一現象呢?學生之間展開了討論并產生了多種不同答案,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燒杯A中溶液變紅的正確原因。學生可以準備燒杯C 和燒杯D裝有等量的蒸餾水并在其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燒杯B依然放在旁邊,但是在燒杯D上用一個大玻璃杯罩住,再隔一段時間可以觀察到:燒杯C中溶液依然變紅了,但是燒杯D中溶液顏色沒有產生變化。為了進一步驗證燒杯B中的氨水是造成燒杯A和C中溶液顏色變化的“罪魁禍首”,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準備出燒杯E,同樣在其中注入20ml的蒸餾水,并在其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此時向燒杯E中直接滴入幾滴濃氨水,可以看到燒杯E中的顏色也很快變紅了,通過逐步探索,終于得出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而在此之前為什么只是在燒杯A和C旁邊放置著盛有氨水的燒杯B,溶液就變紅了呢?這正是因為B燒杯中的濃氨水中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揮發到空氣中,并通過空氣的流動進入了燒杯A和C中,才導致了杯中溶液的變化。可見,通過學生親自做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觀察和親自實踐中進入到對化學知識的探索中,體會其中的奧妙,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小結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廣大初中化學教師應著力于完善和提高化學實驗設計,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以及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探究性試驗方案,讓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展開自主探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充當好引導者的角色,指導學生在探究性試驗中大膽猜測、小心求證,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為新世紀培養出更多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蔡亞萍主編.中學化學實驗設計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鄭長龍等著.化學實驗教學新視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左勇.初中化學探究性試驗的設計與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4.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豐縣順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