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音樂教學中,其目標不是為了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使學生受益。讓學生通過音樂課堂的學習,學會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能夠用心靈去感悟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藝術細胞,也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欣賞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心靈感悟;小學音樂;音樂審美;欣賞享受
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教學者應該做到:假如音樂是清泉,就讓它流得更歡;假如音樂是熔爐,就讓它燒得更旺。讓學生更好地接觸音樂,更多地參與音樂,用心靈去感悟音樂,讓音樂成為學生人生中最大的快樂。
新版《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體現在:審美體驗、創造性發展、社會交往及文化傳承方面的價值,表明要以音樂審美價值為核心,使教學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富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感,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達到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藝術素養的目標,也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感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音樂教育是基礎性的又是終生性的。小學音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其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通過對不同音樂的欣賞,能夠培養其優良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和豐富的情感,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感受和鑒賞是學習音樂的必不可缺的部分,是整個音樂學習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筆者認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應該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即注重讓學生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和審美欣賞音樂,學會用心靈去感悟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習慣,逐步培養鑒賞音樂的經驗,應采取多種課堂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鼓舞學生勇于發表對所聽音樂的感受和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學會用心靈感悟音樂,是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
一、用語言喚醒音樂情感
言為心聲,人類通常用語言來表達情感,教學語言作為溝通音樂作品的橋梁之一,能夠有效地發揮其作用,幫助學生更為順利地感受到音樂中情感的抒發和表達,便于孩子們理解。
(1) 用語言展現音樂文本
音樂文本即歌曲的歌詞。優秀的歌曲大都賦有優美的歌詞,歌詞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歌曲的質量,歌詞也起著抒發歌曲旋律,表達情感的作用。例如《小寶寶睡著了》中的歌詞:小寶寶,睡在搖籃微微笑,搖籃像只船,媽媽輕輕搖,搖啊搖啊搖啊,一搖一搖睡著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歌詞,引導學生們在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中,在聆聽演唱中感悟歌曲內容。
(2) 用語言引人入勝
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通過不同形式語言的引導,讓學生投入到音樂情境當中。如描繪化的語言,能夠讓孩子在優美語言的刺激下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進而借助通感效應達到與音樂作品的呼應,更好地進入音樂情境。比如學習《月夜》時,可設計如下教學語言:夜幕悄悄降臨了,晚風輕輕地吹著,星星眨著眼睛,月亮媽媽望著小寶寶們,好像在說睡吧,睡吧,寶貝,做個美夢吧。接著可以播放音樂,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中去,用心靈去體驗品味音樂,體會音樂的寧靜、柔和與甜美。
(3) 用肢體語言活躍氣氛
古語有:言之不足歌以詠之,歌之不足舞以蹈之。可見,肢體語言在音樂教學中也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自己首先要置身其中,或喜或悲,陶醉于中,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對音樂的享受,學生可在教師肢體語言的暗示下,潛移默化地領悟;同時,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達對音樂情感的了解,如手腳并用,唱跳結合等。讓學生用心靈感悟音樂并做到體有所動,動有所得,心靈感應,身心參與,收獲無窮。
二、靠視覺點燃音樂情感
視覺與聽覺是相通的。古代名曲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若不是作者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是很難創作出這些千古絕唱的。因此,聆聽音樂時,借助圖畫、照片、影像等,可以幫助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積極體驗,讓學生在逼真的視覺情境下點燃音樂情感,獲得美的感受。如欣賞《森林水車》這一名曲時,教師可以展示出各種水車的圖片,讓學生熟悉水車并產生對水車的喜愛之情,隨后展示出森林中水車旁的小動物和花草的圖片,同時播放《森林水車》的音樂,讓孩子在視覺的直接感受下,引發內心情感,用心靈去感悟音樂中歡快、充滿朝氣的情感。
三、設情節釋放音樂情感
情節是吸引人,激發人內心情感的重要要素。充滿幻想的小學生們對故事情節更是鐘愛。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點,設計與教學內容一致的清潔化教學,讓學生在富有戲劇性的情境中更好的感受音樂。同時,優秀的音樂作品本身都蘊含著美麗的故事,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有關梁山伯與祝英臺間的感人故事,敘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也有著小英雄的抗日故事……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情節設置,讓學生們置身情節當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更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情節使學生得到了身臨其境般的音樂體驗。
綜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好的音樂能撥動人的心弦,打動人的心靈,給予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激發人內心的潛能。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給予學生美的熏陶,讓學生能夠用心靈去感悟音樂,提高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參考文獻】
[1]孫清.《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感受力之經驗》,陜西西安
[2]趙婧.《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音樂要素》,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吳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