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它與中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是一大趨勢。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時空轉換、情境營造、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形成一種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以它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學也必將進入一個廣闊的新天地。近年來,我在教學中嘗試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特別是散文教學。下面就多媒體在中學語文散文課堂教學結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談談我的幾點膚淺認識。
【關鍵詞】多媒體;散文教學;精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情境,圖文并茂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生好奇心強,用多媒體容易將學生帶入積極的思維狀態。例如我在上《春》時,考慮到學生對于“春”想象的局限,課前先播放半分鐘春的散文TV作為“導入”,讓學生通過視聽去感受、去認識實地風景。這樣,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接下來我分了三步走。第一步:整體展示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等畫面。第二步:播放課文錄音。多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中學語文課本所選散文都是韻味雋永,語言清麗的作品,本身已獨具吸引力,而課堂上給學生播放的又是由名家朗誦的配樂錄音,所選畫面又都是與文章內容相吻合的。這樣,由于文章有了一個良好的傳播再現媒體,使其內容與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統一,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朗讀欲望。所以在教讀《春》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班得瑞的《春野》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舒緩、優美的輕音樂,一邊朗讀課文,在音與境的氣氛中來感悟文章的感情基調。第三步:畫面和錄音同步播放。我選用《春》的散文TV,在課堂上放給學生們看,引導學生從畫面、音樂中得到視聽的雙重享受,并從中領悟到作家的情感。不但景美,而且能“以景顯情”。學生在理解作家情感的同時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其中我借助多媒體特有的構圖美、色彩美和聲情并茂的朗讀,把課文中各種美的因素諸如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直觀地再現出來,從而使教材的文字描述變得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通過上述幾個過程,激起了學生興趣的浪花,特別是通過第三步,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快感中,自然而然地進入讀書有味、入情、用心的境界,自覺愉悅地投入課文學習之中。但是我們還應注意,雖然多媒體在教學中確實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上課不能像看電影,課堂不能忘記以學生為本。
二、增強教學直觀力度:突出重點,再現意境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借助計算機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當然在有限的時空中,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這需要教師創設與之相適應的情境和氛圍,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造一種協調關系,引導學生忘我,自覺地投入到作品中去,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散文教學更應該注重這一點。
在《春》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必要的聲像,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既牽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春草圖”、“春花圖”等重點段落時,先讓學生閱讀、討論、想象,然后通過多媒體在大屏幕上演示動畫。如“春草圖”中朱自清先生用了一個“鉆”字描寫出春草的“勁”。“鉆”這一動態需要學生想象。我通過多媒體生動而直觀地將這一動態展現了出來。再如在《春》中朱自清在描寫現在春花爛漫時寫道“……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我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了蜜蜂蝴蝶在花叢中忙碌采蜜這一情景,形象而具體地向學生展現了“花多、香、艷”這一意境。這樣使得課文重點突出,課文的意境也得以再現,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散文教學中,適當運用直觀的聲像,既能省去老師許多口舌,也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心存的疑惑豁然開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多媒體,把枯燥的課文內容變得生動直觀,使乏味的學習變得愉悅,這是其它教學手段不能比擬的。
但是,對于語文課而言,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都能夠用多媒體技術來“形象生動”一下。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種能力主要是指那種“由近及遠,以所見知所不見”的想象能力。我們盡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象,但決不能用屏幕、畫面來代替文學意境。
三、提高語言教學效益:增加密度,擴充信息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字的教學是最重要的。運用多媒體,能大大提高語言文字教學的密度節奏。教學散文也一樣。
在《春》的教學中,我把事先設計好的文字內容通過多媒體投影顯示,讓學生回答、朗讀,在短時間內就能快速有效地檢查出學生對散文知識的復習和對新字詞的預習情況。如“朗潤”“醞釀”“嘹亮”等難寫字詞放大字號,通過投影一筆一筆演示出來,易錯的筆劃用彩色顯示,給學生強勁的刺激。像“散”“和”等多音字,先讓學生回答那些字的音,然后分別組詞,再說說它們的注意點,最后再運用多媒體投影向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得到一個全面而直觀的了解。全文內容也可以切換到屏幕上,
重點句段字體醒目,規范的正楷或行楷漢字,對學生是一種積極引導。重要詞語顏色不同,結合老師必要講解,散文用詞的生動性,學生就能較快理解。運用多媒體還可以把老師設計的板書和教學要點及時有序的顯示出來,把當堂要做的練習和課外閱讀材料快速顯示出來。例如教學《春》時,我引導學生弄懂全文內容后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春天還有哪些景象嗎?”學生似乎有些茫然,這時候我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多媒體動畫軟件:“春天到了,油菜花開了。金黃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麗的蝴蝶在金黃色舞臺上跳著柔和而優美舞姿。候鳥們也從南方飛來了,為田地里勞作的農民們喝彩。鳥兒有的站在高樹上,有的站在田坎上,還有的站在五線譜上,給田地里農民帶來了歡樂……”優美的畫面再配以悅耳的音樂,學生們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發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詩情畫意的情境里,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也被激發起來,思維被激活了,思維深度也大大增加,有些學生還能對比其它季節來講述春天的特色。除此以外,通過實物投影儀當堂反饋學生的書面練習,加上老師的講解,學生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也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這樣,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就明顯擴大,快速思維,快速閱讀,快速表達都得到了訓練和強化,這大大提高了語言文字教學的效益,是其它方式難以比擬的。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上網已成為家常便飯,迅速準確地分析、篩選、提取使用信息的能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方面,教育學生如何使用現代交流工具瀏覽掃描信息,捕捉要點,應該是我們語文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語文多媒體課堂,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將起著重要作用。
經過多次散文教學實踐,我感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引進語文課堂進行散文教學比起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地創設語文教學的“刺激場”,令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處于亢奮的狀態,審美情感與體驗得到真正的滲透,而且形象具體,大大拓展了散文之“散”,縮短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便于學生理解領會,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散文的學習任務,還使授課形式徹底擺脫空泛的講解和呆板的板書而變得生動、高效,教學過程豐富多彩,有利于讓學生保持興趣,更加輕松、透徹地領會散文課文內容并且擴展自己的知識面,真正實現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有機結合。
當然,多媒體在散文教學中只是起輔助作用,不能代替所有的語文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講解,不能代替語言文字本身。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需要今后不斷實踐和探索及各位同仁的集思廣益。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解放思想,敢于嘗試,就一定能把語文教學與多媒體而完美地結合起來,使散文教學更加精彩。
【參考資料】
[1]《中學語文教材教法》
[2]《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黎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