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詩詞有著豐富的內涵和韻味,有著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審美價值。學生通過初中語文課本中現代詩詞的學習,有助于提高自身漢語學習水平,厚實語言文化素養,享受詩詞意境美的熏陶。因此,在初中現代詩詞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教師立足其意,引導學生在詩詞學習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代詩詞;意境美;美育原則
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學生們通過學習,可以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從中得到鼓舞,奮發向上?!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形成良好的語感,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边@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詩詞教學中應該通過自己的文學積累和審美體驗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去接觸美,發現美,從而欣賞美和領悟美。以便使其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體會到最廣博、最深厚的詩詞韻味并印象深刻。
一、把握現代詩詞的主旨
抓住主旨,就能便于理解,加深對作品內涵的把握。例如教學《在希望的田野上》時,第一段寫“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為她富裕,為她興旺”。這段中,作者通過描寫“炊煙”、“住房”、“小河”、“冬麥”、“高粱”、“荷塘”等一系列的意象,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隨風而動的“炊煙”、“小河”、“冬麥”、“高粱”等與靜止不動的“住房”、“荷塘”等相結合,組成了一個整體的田野印象,“希望”也就通過反映農村的變化,農民逐步富裕,村莊逐漸興旺等體現出來。通過意象的分析,重點詞語的剖解,我們可以準確的把握到詩詞的主旨,從而理解作者心中的情感。
二、體會現代詩詞的意境
詩詞的寫作都圍繞著意境展開?,F代詩詞中當然也有其自己的意境。同樣,如果不能引導學生體會其意境,是無法使學生理解詩詞的情感表達的。意境能夠產生“言已盡而意無窮”的審美魅力。因此,引導學生去體會品味詩詞意境,才能使學生入情入境,感受詩詞營造的曼妙美麗世界。
三、升華現代詩歌的情感
相對于古代詩詞教學,現代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直被忽視。有的語文教師認為,現代詩詞沒有格律又缺乏韻味,沒什么教頭。再加上中考試題中涉及很少,這也就造成了現代詩詞教學多流于形式的狀態。其實,我們應明確,現代詩詞也有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價值,教師需立足其意,從審美角度出發,帶領學生接觸現代詩詞的美,并進行深度的感悟和理解。
現代詩詞的寫作,秉承了古代詩詞的含蓄特點。往往是有話不直說,有情不直抒,而是通過一些情境的描寫進行婉轉曲折的表達。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好好把握詩詞意境,感知詩詞情感,并升華感情。教學冰心《紙船》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緊扣“紙船”這一個意象,引導學生去品味詩人滲透在“紙船”中的濃厚感情。詩人通過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紙船越多,情感越濃。通過“不灰心”、“每天”、“總希望”等詞語,可以看出詩人對母親思念情感的執著與強烈。通過“留”到“疊”再到“拋”這一系列的連貫動作,也細膩地表達了游子對于母親的思念與眷戀,而這一切的思念都將寄托于“紙船”。我們通過領悟情感,把握“紙船”意象后的深刻寓意,體味要表達的深刻主題,使情感得到升華。
(1)美讀品情。
美讀不但能了解作者說些什么,更能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無論興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要做到美讀,需要做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把詩詞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中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如《回延安》的蕩氣回腸,《再別康橋》的婉轉悠揚,完全可以通過范讀來引導學生進入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境界,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2)美景引情。
古詩詞寫作的藝術,就在于詩人常常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創造出情境交融的美好境界。例如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首詩的上闋一共描繪了五個畫面,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這些美麗的畫面,形象生動地再現詩歌中的美景,并讓學生們選擇一個最吸引你的畫面,從描繪的形象性、語言運用的生動性、準確性等方面來賞析。
(3)美樂導情。
詩詞與音樂相伴,優美的曲調能創造出特定的情境,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詩詞的意境氛圍。因此,教師可以在古詩詞教學中伴以優美的音樂。例如在學習歌詞《我的中國心》(黃霑),《在希望的田野上》(曉光),《黃河頌》(光未然)的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切景的情感音樂,輕柔婉轉,讓學生沉浸于美妙的氛圍里,體驗詩歌中的情感,情感是詩詞的生命和靈魂,詩人通常就是借詩言志。詩詞中短短的幾行幾句,卻飽含了豐富的感情,或愛或恨,或喜或憂,都表達的淋漓盡致。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詩詞的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來進行整體的審美體驗,感受其情感表達,陶冶情操。
四、結束語
詩詞蘊含美,其深廣的意蘊和精湛的藝術絕非瀏覽一兩次便能領悟。只有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課堂教學,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更能體味到詩詞所要表達的強烈而真摯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通過美育原則的教學體現,讓學生真正的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參考文獻】
[1]吳宏慧,開發想象力 品味詩境美[J];中學語文;2010年06期
[2]董占榮,著一“品”字 境界全出——詩歌教學淺談[J];中學語文;2010年06期
[3]母永華,豐富詩歌課堂教學手段 引領學生感受優美意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年01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大豐市三龍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