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是英語課程教學目標之一。一直以來,中國的外語教學始終把語法放在重要位置,這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本人也應該把英語口語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重點,因為學習一門語言最主要的是能說、敢說和會說,而初中學生接觸英語時間不長,又是學習的關鍵時期,對口語的培養尤其重要,那么,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
一、創造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習英語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作為老師要營造一個英語學習的環境,要讓學生多接觸英語,開發利用英語資源,開拓學生英語交際渠道。一些多媒體光盤,廣播電視節目都可以為說英語提供廣闊的渠道。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雖然學生一開始會有一些畏難的情緒,因此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比較貼近生活實際的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課堂上拿出實物,讓學生大膽地說,勇敢地表達,去激發學生的思維。也可以進行扮演角色,進行對話訓練。對話是訓練在一定情境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具體的題目范圍讓學生練習,如自我介紹、結識新友或看醫生、借東西、問路等啟發學生練習聽說,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注重聽力訓練,培養說的能力,打好基礎
英語首先是一門外語,我們首先要開展聽力訓練,聽是說的前提,只有聽懂了才能說;只有提高了聽力水平,才有可能讀的流暢,然后才能說的流利。
所以說口語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與組成部分,教師要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把培養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落到實處。聽力是獲取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最主要的途徑,是口語交流的前提。在課堂上,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聽的訓練,例如我們可以去聽一些淺顯易懂的小故事,使其不但聽見,而且聽懂,同時輔以表情動作,以及身邊所有可用的事物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所說的話和意圖。鼓勵學生不斷聽和外語有關的素材,對于只有小學英語基礎的初中生來說,要精選些淺顯易懂的內容,使其產生成功感。再不斷擴大詞匯量,從新聞、文化、體育各個角度地泛聽,培養聽覺,長此以往,外語就成為深入骨髓的東西,通過對語音語調的不斷模仿,語感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自然形成。
三、朗讀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因素
朗讀是初中英語教學中鞏固教學和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是連接閱讀和口語訓練的主要“樞紐”。流暢的朗讀不但有助于培養閱讀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在英語學習中,朗讀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初學英語的人要想學好英語,必須先動口模仿。朗讀所學的單詞、對話、課文等。通過朗讀可以訓練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口頭上運用語言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就為大膽地說英語奠定了基礎。許多同學不愿大聲朗讀,怕難為情,寧可默讀。這樣只能事倍功半。因此要大膽地說,主動創設語言環境練習說,表達要重質量,語言要準確。
四、模仿和復述是口語訓練的重要方法
英語口語要做到熟練,有兩大步驟不能忽視:一是要學會模仿,二是要學會復述。語音模仿時要一板一眼,口形要正確,剛開始模仿時,速度不要過快,用慢速模仿。模仿詞組的讀法,重點要放在熟練程度和流利程度上,要多練一下連讀、同化等語音技巧。段落及篇章模仿,重點在于提高流利程度。打開錄音機或收音機跟著模仿,同步進行。
學英語離不開記億,記憶不是死記硬背,要有靈活性。復述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訓練口語,記憶單詞、句子的形式。復述有兩種常見的方法,一是閱讀后復述,一是聽磁帶后復述。后一種方法會更好些,這種方法既練聽力,又練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可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提高聽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克服聽完就忘的毛病。復述要循序漸進,可由一兩句開始,聽完后用自己的話(英語)把所聽到的內容說出來,一遍復述不下來,可多聽幾遍,越練遺忘就越少。
五、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注重英語說能實踐是口語表達的重要途徑
在課堂上老師要和學生多交流,培養學生多說,給學生一個口語表達的機會,但僅僅靠課堂還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開展課外活動,擴展學生的語言實踐,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例如舉行英語朗誦比賽,根據課文舉行對話改編練習,排演英語課本劇,舉行知識能力英語搶答,或者找一些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英語辯論,學生在活動的同時激發了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的能力。
總的來說,口語教學作為中學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英語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有所重視和加強,讓學生多聽、多說和多練,這對于學生整體英語成績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和素質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指導和促進作用。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過程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逐步培養過程,但是,面對新的教育形勢、新的課程標準,還需教師不斷努力,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出更好的英語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