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應是師生間進行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舞臺,師與生都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師生共同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關注學生的個性,強調學生個性的自我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態度。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交往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感受到生命的成長和成功的喜悅。創設基于師生交往的互動、平等對話的交往教學關系,正是新課改賦予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所在的學校一直以“結構-情景-交際模式”來展開英語教學工作。從一開始的被動灌輸,到游刃有余的運用這種教學模式,體驗各種教學帶來的欣喜的同時,也讓我思考這一方式的魅力所在。
啟示一:在我們互動式的英語教學中,發揮學生想說,敢說的特長和優勢,激勵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讓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不斷發展,使學生的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通過課堂上的師生交往,教師才能知道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證教的效果和達到最終的課堂教學目標和任務。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切實體會到教師的關懷和教育的溫暖,才會以學習主體的姿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才會積極配合好教師的教學活動順利展開。這種課堂才是充滿生機和生命活力的。
啟示二:傳統的課堂教學,師生關系主要是圍繞知識的授受形成而展開的。長期以來,“灌輸式”的課堂交往大多數效率低下,或者名存實亡。因此在課堂設計中,一切為學生好學而設計,從學生的思維出發,采用探究式,啟發式,發現式教學,設計問題。以過程為主線,接近學生的思維發展區,設計問題,構建思維平臺,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這一平臺上展開信息交流,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上a balanced diet一課時,文章內容很枯燥,描述了一位先生一頓早餐具體吃了些什么,吃了很多,不利于身體健康。如果就著課本上很無聊。這時,我就想,初二的孩子了,已經開始很關注自己的體形了,不如就從這兒下手吧。我精心挑選了兩張他們非常熟悉的電影明星的照片,問他們更喜歡哪一位?當然,有完美體形的明星受到大家一致的喜歡,可為什么那一位沒有完美的體形呢?學生們一下就想到,這與他的飲食有關,那他究竟有怎樣的飲食習慣呢?一下子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他們立刻就想到,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大葷。(eat more vegetables and fruits, eat less meat .)宜吃高纖維,低脂肪食品。(eat food high in fiber, low in fat)很快我就把學生的好奇引到我要教授的課文中來。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討論學習中來,他們通過探究、發現,自己設計自己一天最佳的飲食。師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與目的。
啟示三:優化教學中的互動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就能強化學生主體與學習環境的交互影響,促進學生主體結構的建構。首先,要強化師生互動。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師生互動不僅是認知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過程。其次,要強化生生互動。實踐證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生生互動的最有效形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每一節課的任務,總是需要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活動中完成的,特別是一些開放性問題,如果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全面正確解決的。比如,在牛津8B《International Charities》教學中,我讓學生分為四人一組假設去參加Oxfam Trail Walker活動,我們需要為參加此次活動準備些什么?學生討論激烈,答案形形色色,許多答案已經超出課本,超出我的預想,但卻是那樣的富有創造性,讓我真實地感覺到學生的潛力、創造力是不可低估的。有的學生說,參加這次慈善行走活動,48小時不能睡覺,所以除了食物和水,我需要一個mp3, 因為在我最疲憊的時候,音樂是最好的伙伴。有的學生說,老師,我需要一個指南針,因為在我迷路的時候,它給我指引方向。有的學生說,我需要一個電筒,因為夜晚的時候,我有可能看不清道路。還有的學生說,我需要一件雨衣,因為如果下雨的話,正好派上用場……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每個學生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交流,從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思想和智慧得以激發和共享,加速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小組合作學習還能促進學生情感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總之,開展生生互動和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主體結構的建構。
在課堂交往中,教師必須提高英語課堂交往的實效,一切“以人為本”,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創設問題情境,使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乃至深化的過程“暴露在陽光下”;以知識為載體,設計探索性、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主動思考,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看法,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互相提高;增加情感投入,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由“聽講者”變為“參與者”,由“封閉者”變為“交流者”。這樣,在課堂設計的多個注重交往的環節中,學生們學會打開了自己,真正的在愉快的氛圍中體驗英語語言文化的魅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