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是許多語文教師的一大疑問。語文是一門社會人文學科,其外延極廣,在一節四十分鐘的課上,讓學生既掌握語文知識,又得到關于生活的啟示并不是一件易事。
就這一問題,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能否從學生的課前預習入手呢?預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整個語文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開始了新的嘗試——讓學生寫預習筆記。
筆者把預習筆記分為五個版塊:重點字詞、段落層次、文章中心、自主質疑和預習心得。五個版塊按由易到難的梯度設計。同時,這也是對學生預習方向的宏觀指導。
一、掌握重點字詞,為課堂學習服務
對字詞的掌握一直是語文基礎教學的重點內容。但由于初中語文教學的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很難像小學語文教學那樣對一篇課文中的字詞做逐一的講解。要想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重點詞語,只能在課前或課后下功夫了。但在課后,即使以作業形式讓學生去掌握這些字詞,也會有這樣的問題,學生對詞語的掌握并沒有很好地幫助他們去理解課文,而脫離了文本,脫離了實際應用,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就談不上扎實。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預習筆記,讓學生把自己在預習課文時遇到的疑難詞語摘抄到本子上,并通過查閱工具書深入理解掌握這些詞語。這樣,對詞語音、形、義的掌握就真的可以為課堂學習和課文理解服務了。此外,再輔以課堂聽寫、小測試等,檢查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既讓學生收獲了預習的成就感又提高了課堂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二、把握段落層次,為課文理解作鋪墊
就學習一篇文章來說,把握段落層次這一環節甚為關鍵,因為它是更高層次解讀文章的基礎。但在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現在的學生思維較活躍、開放,已經不滿足于一種方法、一個答案。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劃分段落層次,但有時學生會問:老師,我這樣劃分段落層次行不行?很多時候,答案是:行。《新課標》提到教師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按照這一要求,我讓學生在預習筆記中,按自己的標準給文章劃分段落層次。可能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夠完全準確地劃分好課文層次。但至少,這樣的一種層次劃分是經過了學生初步思考整理的。在正式學習新課的時候,我會先讓大家做一個短暫的交流,為學生指出一個劃分段落層次的大方向,再展示一兩種典型的劃分方法。這樣既鼓勵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達到了讓學生正確劃分文章層次的目的。同時,這種課上交流學習也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感知文章中心,明確課堂學習方向
把握文章主旨或中心思想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課堂教學中,這一環節牽涉老師、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也較多。一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的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一篇文章的理解都是共性與個性并存的,而對于思維活躍的初中生來說,很多時候他們能提出自己對課文個性的理解。此外《新課程標準》也提到,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我讓學生在預習一篇文章時把自己對文章中心主題的理解記錄下來,雖然學生的觀點不一定準確,不一定完善,但這卻把課堂教學的前沿推向了課外,推向了學生更廣闊的生活,在學生已經對這篇文章有了初步感知后,再去探討文章的主旨中心的問題,就會更加得心應手了。
四、學會自主質疑,促進課堂高效交流
設置“自主質疑”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把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經過篩選整理后記錄下來,到校后可以和老師、同學探討。在課堂上,學生也能做到聽課有方向,有重點。對于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和大家一起交流解決。有一句話說得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為什么?因為提問是質疑精神的體現。
對學生的質疑精神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不能僅靠課堂的教學,更多的時候,學生經過思考篩選的質疑才更有探究的價值。在預習一篇文章的時候,如果學生能把自己遇到的疑問進行篩選整理,這樣的質疑就可以讓課堂討論提高一個層次。
五、寫好預習心得,營造課堂教學情感氛圍
學習就要有所收獲,但就語文教學來說,知識上的收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學生通過學習和思考對生活、人生有思想認識上的提升。
如在教學《背影》前,我讓學生寫了預習筆記,有一位同學在“預習心得”版塊中這樣寫到:“雖然時隔多年,但作者仍然不能忘懷父親曾經給自己的關愛。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的父母給予我們的不僅如此,那一頓頓豐盛的晚餐,一杯杯冒著熱氣的牛奶,還有那一聲聲叮囑,無不飽含著父母對我們的深情……在生活中,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收獲感動,收獲幸福。”這位同學已經領悟到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更難得的是他能把這種情感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和教學中,有很多的道理,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總結出來,比我們去講管用得多。
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拓展我們的生活。如果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對親人的感恩,對祖國的熱愛,對朋友的寬容理解做一個記錄,就相當于學生做了一次自我教育,相對于說教來說,這種教育的效果更好。回到課堂教學,這也讓學生為自己的課堂學習營造了一種情感氛圍,帶著這種情感去學習一篇課文,定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對于學生,預習是提高他們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學生有組織的預習才是一節語文課的真正開始,做好預習筆記,讓學生提前感知課文,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二中新民校區新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