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高美術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一門專業特長,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愛好,增強學生的審美觀點,在美術教學中,職高美術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結構、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美術特長和藝術鑒賞能力,全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職業高中;美術學習;教學方式;探究
職高學生的思想狀況、思維方式、情感表現與同齡的高中學生不盡相同,他們因為自身、家庭、社會等種種原因,比普通高中生更多愁善感,更具有個性特征,對他們進行美術教育,教師更應該對他們進行關心、關愛、關懷、關切,讓師生學習互動、才藝互補,使美術教育走進他們的心靈,放飛他們的成長夢想。
一、研剖現狀,激情引趣,培養學生美術學習情感
一是剖析學生心理狀態。職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文化基礎、認知能力、行為習慣與普高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他們的學習目的不明、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方式不活,部分學生就是為了一張畢業文憑,只有少數學生為了學一專業,進入院校進一步深造,美術是學生首選的專業之一,作為職高的美術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走進他們的心靈,了解學生想法,因材施教、因需指導,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是鼓勵學生創新發展。在職高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自身的學識素養、文化底蘊、行為習慣去影響帶動學生學習知識、提高技能,用師愛和尊重去開啟學生理想之門,用真情與實感去開創學生成才之路,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意和個性,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創意用筆墨表現出來,以發展的眼光,鼓勵的態度去激勵、評價不同個性的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催生他們的學習情感。筆者在學生創作過程中適時的給學生播放一些古典音樂、舒緩音樂,讓學生在情景交融的環境中產生共鳴,進入作品的特定氛圍,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使學生聆聽音樂、畫出感覺。
三是喚起學生求知欲望。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美術教師要用滿意的點頭、會心的微笑、理解的話語贊賞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發現美、創造美、認清自我、實現價值,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合理創造,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讓他們熟練掌握一種職業技能,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會方法,以人為本,搭建師生合作交流平臺
一是注重教會學生方法。在職高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突出“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優化教育過程,提倡學生感受和體驗,提倡自立、合作、探究性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要出發,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精講多練、傳授技巧、教會方法,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用自己的筆墨描繪大好河山、自然景觀、四季風景、人物風采。
二是注重營造和諧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營造和諧氛圍,理解尊重、關心關愛、信任支持每一個學生,建立起一種“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讓他們信心滿懷的去學習、去探究、去創造,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在繪畫過程中技藝的提高,都給予及時的贊揚和肯定。筆者在講解《色彩的三原色混合》時,首先讓學生了解彩電是利用色光混合的原理,利用“紅、綠、藍”三基色原理產生出五彩繽紛的色彩,然后再導入新課,引導學生領會色光混合與顏色混合的差別,讓學生自己動手在調色板上將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加以混合,調配出不同的色彩,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主動學習。
三是注重提高課堂成效。美術課程涉及到影視動畫、平面設計、書籍裝幀、建筑設計、廣告設計、CI設計、網頁設計等方面,讓學生學會欣賞美術,不斷增強學生的美學觀念,在課堂美術教學中,老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學生開展美術學習活動,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資料,科學設計問題情景,熱情回答學生質疑,合理安排時間節點和教學秩序,全力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
三、靈活施教,電化教學,增強學生藝術鑒賞能力
一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美術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美術情趣,觀察在繪畫中非常重要,觀察是繪畫的基礎,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是我們觀察的對象。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觀察目的,教會學生觀察方法,在講解《結構素描的切挖造型》時,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復雜的形體時,把復雜的形體拆分成單獨的幾何圖形,然后將透視、數學引入美術教學中,這樣,有利于學生準確的觀察事物,提高造型的科學性、準確性。
二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個性的特點,因材施教、靈活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加大對學生個性特征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拓寬他們的視野,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指導他們選擇不同的專業,對思維敏捷,想象能力豐富,有較強的創造才能的,建議他們報考創意類的專業;對感情細膩,有一定鉆研精神的學生,讓他們選擇服裝專業類學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思維流暢、思路清晰,讓創新理念轉化為成長動力。
三是運用電教媒體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集聲、光、電等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以其高效快捷、便于講解傳授、保存收集、溝通交流的優勢,有力的促進了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知識面,擴大信息的儲備量。在講解中外國美術史、設計史等史論課程時,引入視頻影像、音效動畫等多種現代教育技術,把枯燥的學術轉變成生動的畫面,教學方式更加直觀,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學生就樂于接受、勤于學習、勇于探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