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復習課,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是提高歷史成績關鍵的一個步驟。如何才能上好歷史復習課,提高歷史復習課的效率?歷史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好七個步驟。
【關鍵詞】歷史教學;教學質量;教學方法
歷史課在中學教學中屬于小學科,課時少,內容多,覆蓋面廣。很多歷史教師在上復習課都覺得犯難,短短的2到3節課,要覆蓋整本書,跨古今中外,時間根本不夠用,很多知識點也只能點一下,甚至有時覺得自己掛一漏萬,復習課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其實要想提高歷史復習課質量就必須提高課堂的效率。時間短,但效率高也是一樣的。那如何提高歷史復習課的效率呢?我以為,要提高歷史復習課的效率應該做好以下“七步”。
一、制定周詳的復習計劃
復習課不像新授課,它有自身的特點,必須有周詳的復習計劃。只有有周詳的計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掌控教學的節奏。但是復習計劃的制定不能想當然,必須依據課本和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制定完整的復習計劃。復習計劃要有完整性,既要考慮到尖子生也要考慮到落后生;復習計劃還要分層次,對尖子生要適當提高,確保最大可能的提高能力,對落后生要找出薄弱的地方,查漏補缺。復習計劃的制定既要提高成績,也要保證合格率。
二、復習目標要明確,具有可操作性
復習課的目標要具體明確,便于檢測。具體來說就是要明確這節課復習什么?怎么復習?要達到怎么樣的效果。這些教師都必須清晰。只有目標的明確,教師才能有序教學,學生才有復習的方向。同時目標的明確也可以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學生對自己的復習成果進行檢測,做到心中有數,及時的查漏補缺,進行改進。這樣復習課的效果才能出來。
三、復習內容要精煉,具有代表性
復習課是對已學知識的溫顧,而不是把已學的課文再從新上一遍。如果只是單純的炒冷飯,這樣就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復習課上所講的應該是框架式,給學生搭建整體的知識脈絡。讓學生對整個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一般而言,復習時應該精選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對一般的知識點,或學生掌握很好的知識點,可以一筆帶過。既節省了時間又讓學生沒有厭煩情緒。在例題的選擇上要把握度,既不能過深也不宜過淺,要做到難易適中。同時例題的設置要具有代表性,綜合性。
四、課堂要多種方法并用,充滿激情和趣味
復習課是對以往知識的一種溫顧,很多同學因為學過了或自以為自己掌握的很好,往往在課堂上沒有興趣,注意力不集中,這就影響了復習課的效果。因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的重要。單純的靠老師的講是不能激發興趣的,有時候歷史課的內容甚至是枯燥的,所以必須多種方法并行,讓課堂充滿激情和趣味。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學的輕松愉快,理解透徹,掌握牢固。例如我在復習《百家爭鳴》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1.基本知識回顧:通過投影打出相關的知識點。
2.快速搶答,投影出精心設計的選擇題,對速度快準確率高的同學予以表揚,激發興趣。
3.課堂討論和辯論:現在社會上興起國學熱,聯系實際和所學的歷史知識,談談諸子百家理念熱的原因和對當今社會的價值。
4.教師的歸納總結。
5.強化練習。
通過幾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打破課堂教學的沉悶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變的活躍,學生的參與度高,復習課的質量就越高。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相互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習過程的控制者。所以每個歷史教師都應該提高自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只有這樣做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
五、復習課上訓練要靈活,具有啟智性
復習課必然要做大量的題目,大量的題目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記憶,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里所說的大量的題目并不是指題海戰術。而是相對平時學習練習而言,較大量的練習。但是題目的布置也是有講究的,不是隨便布置的。很多老師也認識到練習的重要性,從網上下載了海量試題讓學生做,學生花了時間和精力,但是往往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網上的試題不能針對本班學生的情況。很多題目都是重復的,沒有新意,沒有價值的練習題。學生只會越做越機械。每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有教師自己才知道,所以在復習課練習中一定要精心組織,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練習的題目。要選擇內容新穎,思路靈活的習題訓練。同時還要注意訓練的層次,要由淺入深,在訓練的形式上要活,要“一題多變”。只有這樣訓練的效果才能提高。
六、及時評價,評價準確
學生做了練習以后如果老師不能及時的進行評價,或評價不準確,就會造成學生的懈怠心理和厭學心理。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及時的進行評價。但是因為復習課的練習是大劑量的,所以教師要一一全面的批改是有難度的,這時就要采用適當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的方法有自評,互評和師評三種。可以適當的進行自評和互評。自評可以讓學生清楚自己的薄弱之處,盡快把游離的知識點歸位,整理形成解題技巧。借助互評,可以幫助學生自我定位,取長補短,互相借鑒,彌補知識缺陷。師評則主要用于糾正思維歧途,突破難點,辨清疑難,混點,增強解題能力。對于評價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加以糾正,及時解除學生的困惑,對普遍性的問題采取集中訂正,對個別差生的困惑采用分散指導,個別矯正的方式。
七、課后強化練習,鞏固知識。
很多教師在評價后就止步了,其實評價后更應該在糾正的基礎上再針對以上問題做強化訓練。因為更有針對性,在經過反復的錘煉后,學生這方面的不足將徹底糾正,這樣就能使學生的知識掌握的更牢固。同時要求學生準備錯題本,把錯題都放在一起,經常自我歸納總結。
我想如果能夠在復習課的時候,能夠做到這幾點,一定能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