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知識、學生在課堂環境中的共振共生,整體提升。由此而生成的基于問題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思維能力為核心。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問題;思維能力
“思起于疑”,疑問是學生思維的觸發點。沒有問題就沒有真正的思考,沒有問題也就沒有創造。物理學科教學中的“問題”:能夠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夠使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知識,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或通過實踐活動探索完成的任務就是問題。
新課程提倡探究教學,而基于問題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思維能力為核心。以問題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問題既是教學的起點和主線,也是教學的終點和延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不僅是為了增進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引發更多的新問題,從而啟發思維、激發創新。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既是對信息進行篩選、綜合、重組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的發展過程。
然而,現在存在以下幾種較為普遍的現象。現狀一:學科特點和教學模式的影響。長久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老師總用自己的主觀意志設置問題情景,使簡單的接受代替了學生的思考的全過程,這樣并不符合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思維習慣的培養。現狀二:同教材和不同學生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尖子生很容易成為課堂關注的重點。但是每個學生在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以及對問題反應的態度和行動上,是有很大差異的,這種差異也是課堂中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實際情況是: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老師課堂問題設置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到每個學生,問題設置往往流于空泛,不具備根據學生特點的針對性,沒有達到真正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實質是簡單地灌輸。現狀三:對純知識的教學是傳統的物理教學所重視的。教師把自己的思維讓學生套用,強加于學生,其結果是教學者以為自己講得清、講得多,但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訓練,思維能力得不到有序的發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維果茨基認為我們至少應該確定兒童發展水平的兩種水平,如果不了解這兩種水平,我們將不可能在每一個具體情況下,在兒童發展進程與他受教學可能性之間找到正確的關系。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等相關的理論以及筆者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基于問題的物理教學中問題設計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問題要有理性的挑戰性。所謂理性的挑戰性是指要通過思維加工、實踐活動等過程才能夠解決。問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跳起來摘桃子”——首先必須要跳起來,其次要能夠摘到桃子。第二,以問題要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關。維果茨基認為受教育者的個體經驗是教育的出發點。學生對知識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也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或重組。第三,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原生態”的問題通常是開放的。增加問題的開放性可以通過減少已知信息,或增加已知信息的方式實現;也可以通過思維途徑的多樣化實現;還可以通過結論的多樣性增加問題的開放性等。也可以讓學生對某些問題進行自由式的思考或討論。第四,問題要盡可能與學生的前經驗產生沖突。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并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它包含由于新舊經驗的沖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學習過程是新舊經驗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第五,問題要有利于學生掌握物理思維方法。思維是課堂的內核,也是學科的內核。問題必須以思維為內核。
通過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筆者認為基于問題的物理教學模式中問題設計也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要求。其一,在教學目標上,要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要追求教學的認知目標與情意目標的平衡。即既要重視學生在認知方面的均衡發展,也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獲得必要的社會技能。其二,在教學過程上,要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頻繁的多邊互助活動。大量的互助可以充分開發與利用課堂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物理教學的效果。其三,在師生角色上,要提倡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教師要盡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著眼于學生對知識及其結構的理解與建構,要努力激發與提高學生探索發現的意識與能力。其四,在教學形式上,則強調這樣的基本流程,即:教師啟動→學生個人獨立學習→小組內部互助討論→小組與小組之間互助交流→形成性(可分層)練習→激勵性評價。其五,在運用機制上,要體現個體競爭、小組合作、群體互助的兼容并存,要以整個班級的均衡發展為其根本特色。
基于問題的物理教學模式強調將個人的奮斗不斷納入互助合作的群體學習之中。它既強調個體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內合作,也強調小組之間進行互助式良性競爭。它使合作、競爭與個體化學習在物理教學的動作機制上達成平衡,使物理教學從單一的個體競爭模式中走向多元化群體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胡月明.《基于問題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原電池教學中的運用》.化學教與學,2011年02期
[2]顧建民 王沛民.《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創新模式》.外國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3]羅勇為.《“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設計》.中國成人教育,2006年02期
[4]林萍.《物理探究式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08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埭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