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負責培養大量應用技能型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職教學生的培養。重視有效性教學,是職業學校教學中的生存之本。根據電子專業課程教學“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結合筆者多年對電子專業教學的實踐,提出了實施電子專業課堂有效教學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職業教育;電子專業;有效教學
一、什么是課堂有效性教學
一般的來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學活動對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程度。學生有無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講究效益的活動。教學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得不好,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很認真,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要使教學有效,教學的質量、教學的適宜性、誘因、時間,這四個因素必須適宜。
二、電子專業課堂有效教學概念的界定
“有效教學”的提出主要是針對教學效益而言的。筆者認為,電子專業課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電子專業課程上,結合社會所需的職業知識和能力,使每個職校生在電子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職業道德三個方面都得到適合自己程度的進步和發展。
三、中職電子專業課程有效教學的實施途徑
1.科學選擇教材,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和使用
提高教學質量,教材是前提。按照“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多選用項目化的教材作為主導教材,采用模塊化實施教學。結合學校實訓條件,開發出配套專業實訓教程。如我校電信部利用現有實驗設備,開發出的《電工技能與實訓項目教程》、《電子技能與實訓項目教程》、《黑白電視機組裝與調試》和《制冷維修技術》等實訓教程,極大方便了教師平時實訓教學,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2.改進教法
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要結合本專業特點,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筆者結合多年實踐,針對電子專業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實施有效教學。
⑴結合學生實際,樹立學生的專業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興趣是認識事物和探求知識的心理傾向,是求知的先導?!苯虒W時,我們一定要重視“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直流穩壓電源》模塊教學中,先讓學生看一下穩壓電源成品(直流和交流),并告訴他們可以自己制作。通過視覺沖擊,引領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課后許多學生積極準備元器件,動手制作,成型后還進行了外表裝飾。通過實踐,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學習興趣上來了,學生自然能夠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⑵增加多媒體教學比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專業課程教學中離不開多媒體,通過直觀、形象的演示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同時教師也可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進行網上教學。如:在《電工基礎》中講解電磁感應現象前,可先讓學生上網查看“洪恩在線”中關于電磁感應現象的演示實驗,并讓學生根據現象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教師講起課來就非常輕松。可以看出,教學中增加多媒體的應用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容量明顯加大,學習效率顯著提高。
⑶著重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思維是創新之本,創新是思維之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通過不同教學設計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①采用情境教學,激發思維的積極性
在專業教學中,經常采用創設問題情境,教師以現象提問題,引導學生在現有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的基礎上分析、討論、概括、總結。如:在《輸電與配電》章節,教師提出“為什么要高壓傳輸?架設線路為何采用裸線?”等問題,提醒學生試著用歐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知識加以解決,然后,教師再將問題步步深入,直至學生掌握本章內容。
②加強一題多解訓練,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選擇一些例題進行一題多解,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靈活機動的解決問題。
③由“果”到“因”,培養逆向思維能力
法拉第從電產生磁的現象中得到啟發,反向思考:磁能否生電,并由此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同樣,我們有時采用逆向思維教學,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如:講解晶閘管特性時,通過實驗可以倒推出晶閘管的導通條件,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⑷加強實訓教學,提高學生技能水平
學生整體技能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職教育的成敗?,F在一年一度的技能大賽,就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理實一體、模塊化、項目化教學等等,都是圍繞技能這個中心展開。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就是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力體現。
3.引入有效教學評價機制
傳統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考試、考工通過率為評價基點,忽視了過程,不能體現課堂有效教學環節,缺乏相應的質量監控及配套的教學激勵機制,不利于教師加強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只有引入有效教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才能在中職教學中把有效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四、結束語
提高專業課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在大量需求合格應用技能型人才的今天,建立有效性教學長效機制顯得尤為迫切。
【參考文獻】
[1]韓立福.新課程有效教學行動策略與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魯獻蓉.對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提問技能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
[3]王曦.有效教學與低效教學的課堂行為差異的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9).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職業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