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瑣碎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學習化學能否快速入門是學生今后能否再選擇化學繼續學習的關鍵,本文結合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講課、做題和學生交流等方面來闡述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心得體會。如果切實從學生角度看問題,那么化學教學中的大問題也會變成小問題,搞好化學教學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關鍵詞】化學教學;方法策略
高一化學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細致的系統工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搞好高一化學教學需要一些實用的方法和策略。結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搞好高一化學教學。
一、及時了解學生的已知和未知
作為高一化學教師,對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還有太多的未知,及時了解學生的已知和未知高中化學教師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前人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把考試看作一場戰爭,那么自己的學生就是士兵,能否取勝的關鍵,就是要看自己的士兵能否英勇善戰。怎樣把學生訓練成會打仗的士兵,多半在于老師的正確引導。要想正確引導學生,必須對學生作細致的分析、認識、總結,力求做到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把學生訓練成英勇善戰的士兵的方法。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已知和未知是關鍵。什么是學生的未知?學生的未知并不僅僅指那些偏、難、怪的問題及其解法,而應是那些符合考試大綱及考試要求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理論應用方面的理解不透、把握不準的問題,才是學生的真正未知。怎樣及時把握?可以通過測試結果分析而知,而最為快捷的辦法是直接詢問學生本人。弄清了學生的未知,針對性強化訓練或個別指導,對癥下藥,事半功倍。高一化學教學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知識的難易程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
二、自主學習 優化教學方法
想讓高一學生快速入門,考出好的成績,就得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學習,能否真的有效,大部分因素在于教師,只有教師自己真正投入精力和時間,跳入題海,對各種資料和試題有著清晰的認識和了解,精選一定數量的習題或試題,密切配合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對各種試題的分析,優化解題方法,再傳授給學生,會產生良好效果。也只有這樣做才能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教師的主導地位才得以凸顯。俗話說的好,師傅不明弟子拙。師傅也不是啥都明白,也得自主學習,不斷進步,通過做題,選題和編輯套題積累經驗,開拓視野,才會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真正良師。
三、換位思考 源頭堵漏
教師在精講習題或評獎試卷時,不能一一對答案或簡單講一下解題思路就草草收兵。作為教師應該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弄清楚學生的錯因,力求從源頭堵住學生做題的漏洞,即在講題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說說做題的思維過程,或許其他學生也會有類似情形出現,學生敘述的過程,也是他們盲點逐個暴露的過程,不管出現多大的破綻也不能譏笑學生,否則他們再也不敢說實話了。結合學生的實際問題的盲點,先易后難逐個解決。教師講題時不能直抒胸臆,而應該圖窮匕首見,給學生鋪好臺階,不能搞“空中樓閣式”教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體會老師的良苦用心,教學是一個不能怕麻煩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不斷糾正學生錯誤,增長學生知識的過程。付出一定有回報,最終換來親其師信其道的結果,兩全齊美,何樂不為。
四、走近學生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多數教師堅持批評學生不對,我不這樣認為。曾經有學生在文章中寫道,老師您公正嗎?如果您公正,請您對我嚴格要求,盡管我表面反對,但內心還是需要。一語道出了學生的心聲。我想學生還是喜歡那種教鞭輕輕落到頭上不痛的感覺,該批評的還是要批評,老師不能完全希望僅僅通過自己的學識來征服學生,還要充分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時刻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和自己在一起。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既能促進認知,也能影響或阻礙認知活動。只有建立以尊重和理解為內涵的新型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需要教師以教育觀念的轉變為前提,通過教育行為的轉變來影響學生。教師只有轉變觀念,才能從權威角色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教師善于微笑與傾聽可以縮短或消除師生間的心里距離。同時要對敢于質疑的學生給予表揚,及時耐心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耐心指導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從而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
五、阻斷學生的惰性 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
高一學生處于高中學習的轉折點,他們面臨的問題是所學科目多、難度大,一旦疏于關注,容易產生惰性。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防學生的惰性習慣的養成。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如果學生的學習能使他感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有長進,那么他們會樂于進一步學習。由于學生在課堂上常或多或少有恐懼感,怕出錯,不敢發言,所以教師在讓學生思考問題時要積極鼓勵學生,要及時表揚回答問題的學生,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產生回答問題的勇氣;對于學生很小的進步也要及時表揚,可以使他們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只有這樣才能在班級形成踴躍發言的良好氛圍。
總之,高一化學的教學要處理好三方面關系,一是要處理好高一化學教學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結合教學要求,認真研究教材,把握住重難點進行合理的取舍,不能搞題海戰;二是要對自己的學生有清楚的認識,把握準學生的已知和未知,讓教學落到實處,使學生學有所獲。三是搞好師生關系,師生不是“貓和鼠”的關系,而應是互動的、教與學相長的朋友。我認為只要有恒心,時時刻刻從學生角度看問題,那么教與學的任務就可以順利完成了。
【參考文獻】
[1]《斯賓塞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胡毅 王承緒譯2007.6
[2]《中學化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雜志編輯部2007.9
[3]《江蘇教育》江蘇省教育報刊社2003.1A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鐵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