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由于教學方法的單一,基本實行“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使得許多學生不愛學習歷史課程,甚至于對歷史課程產生厭學心理,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教學目標真正得以落實。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法;初探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結構
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由于教學方法的單一,基本實行“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使得許多學生不愛學習歷史課程,甚至于對歷史課程產生厭學心理,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教學目標真正得以落實。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筆者探索和實施了興趣教學法,并取得了一些教學成果,現分享如下。
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要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即教師要突破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權威的舊有教學觀念,在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緊密圍繞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結合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留下參與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全程參與。比如,在進行“府院之爭”的教學時,教師為了充分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使歷史場景再現,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會到歷史人物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的真實想法。即讓幾個學生分別扮演段祺瑞、黎元洪、張勛和美國及日本代表,讓這幾個學生分別站在各自的人物立場上對于“中國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問題發表各自的想法和看法。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學生表演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不必拘泥于教材內容,還可以結合自身的歷史素養的積累,在人物表演方面進行進一步演繹,也可以對于“中國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問題加入自己的理解,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渲染了課堂氣氛,使得生澀的歷史知識通過身臨其境的“表演”和“觀摩”深植學生內心,從而通過趣味化的教學形式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需要說明的是,參與表演的幾個學生并不是現場隨機抽取的,而是事先通過同學們的推舉和選拔出來的,然后按各個角色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要求他們認真預備,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史料,并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啟發意見,使他們在模擬歷史片斷的表演過程中,不至于成為走過場的鬧劇而失去應有的教學意義。
二、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根據情境教學理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緊密圍繞教學內容要求,綜合運用靈活的教學策略,積極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成功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主動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人的認知過程與情境是密切相關的,在生動強烈的情境中,將強化刺激,使思維更加活躍,使記憶和理解更加深刻。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充分利用該教學理論和心理學研究成果,將使得教學效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鑒于此,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利用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并作為傳授知識的載體,使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產生更加系統而深刻的認識。比如在“南京大屠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選擇性地放映“南京大屠殺”的一些慘烈場景,通過幻燈片重現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老照片,并鼓勵學生在理解歷史教材內容的前提下,獨立閱讀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大量史料,經過歷史材料的整理歸納和故事情節的語言組織后,在課堂上輪流講述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故事。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飽含熱淚誦讀了《遠東國際法庭判決書》的部分內容:“‘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縱的野蠻人似的來污辱這個城市’,他們‘單獨的或者二、三人為一小集團在全市游蕩,實行殺人、強奸、搶劫、放火’,終至在大街小巷都橫陳被害者的尸體。‘江邊流水盡為之赤,城內外所有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尸體。’……”其他學生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從而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使南京大屠殺紀念碑上的“遇難者300000”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和數字,而是充斥了屠殺、強奸和掠奪。生動情境的營建,拓寬了學生思維,提高了教學效率,充分體現了新課標關于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目的。
三、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滿堂灌”,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應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依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即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猜謎語等方式導入新課,以喚起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強烈興趣,然后,根據事先設計的、可以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難易相結合的歷史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以促進學生的全程參與,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過程中要適時給予點撥,最后由教師作課堂小節,從而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前提下,使討論過程緊密圍繞教學主題進行開展,既有的放矢,又抓住主題,即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既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綜上所述,興趣教學法作為通過營建具體生動的教學氛圍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在知識點相對松散生澀的歷史課程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興趣教學法,以促進歷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