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園林綠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園林綠化景觀工程的不斷增多,大樹移植也非常普遍。本文從全冠大樹移植技術角度進行探討。
【關鍵詞】全冠;大樹;移植;技術
大樹,特別是未經(jīng)移植或斷根處理的大樹,在移植過程中,根系會受到較大的損傷,吸水能力大大降低,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謝失去平衡而枯萎,因此,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是新植大樹養(yǎng)護管理、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的關鍵。為此,我們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
(一)地上部分保持濕潤:
1.包干:用草繩、蒲包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濕和保溫性。經(jīng)包干處理后,一可避免強光直射和大風吹襲,減少樹干、樹枝的水分蒸發(fā);二可貯存一定的水分,使樹干經(jīng)常保持濕潤;三可調(diào)節(jié)枝干溫度,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樹干的傷害,效果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樹體休眠階段效果很好,但在樹體萌芽前應及時撤除。因為,塑料薄膜透氣性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溫季節(jié),內(nèi)部熱量難以及時揮發(fā)會引起高溫,灼傷樹干、嫩芽或隱芽,對樹體造成傷害。
2.噴水:樹體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面)因蒸騰作用而易失水,必須及時噴水保濕,噴水要求細而均勻,噴及地上各個部位和周圍空間,為樹體提供濕潤的小氣候環(huán)境。可采用高壓水槍噴霧,或將供水管安裝在樹冠上方,根據(jù)樹冠大小安裝一個或若干個細孔噴頭進行噴霧,效果較好,但較費工費料。有人采取“吊鹽水”的方法,即在樹枝上掛若干個裝滿清水的鹽水瓶,運用吊鹽水的原理,讓瓶內(nèi)的水慢慢滴在樹體上,并定時加水,既省工又節(jié)省投資。但噴水不夠均勻,水量較難控制。一般用于去灌移植大樹,在抽枝發(fā)葉后,仍需噴水保濕。
3.遮蔭:大樹移植初期或高溫干燥季節(jié),要搭制蔭蓬遮蔭,以降低棚內(nèi)溫度,減少樹體水分蒸發(fā)。在成行、成片種植,密度較大的區(qū)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樹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蔭,蔭蓬上方及四周與樹冠保持原狀50厘米左右距離,以保證棚內(nèi)有一定的空氣流動空間,防止樹冠日灼危害。遮蔭度為70%左右,讓樹體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證樹體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后視樹木生長情況和季節(jié)變化,逐步去掉遮蔭物。
(二)促發(fā)新根
1.控水:新移大樹,根系吸水能力較弱,對土壤水分需求量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適當?shù)臐駶櫦纯桑寥篮窟^大,反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對根系不利,嚴重的會導致爛根死亡。為此,一方面,我們要嚴格控制土壤澆水量。移植時第一次澆透水,以后應視天氣情況、土壤質地,檢查分析,謹慎澆水。同時要慎防噴水時過多水滴進入根系區(qū)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樹池積水。種植時留下的澆水穴,在第一次澆透水后應填平或高于周圍地面,以防下雨或澆水時積水。同時,在地勢低洼地方易積水,要開排水溝,保證雨天能及時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適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較高處,要做網(wǎng)溝排水,汛期水位上漲時,可在根系外圍挖深井,用水泵將地下水排至場外,嚴防淹根。
2.保護新芽:新芽萌發(fā),是新植大樹進行生理活動的標志,是大樹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樹體地上部分的萌發(fā),對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根系的萌發(fā)。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別是移植時進行重修剪的樹體所萌發(fā)的芽要加以保護,讓其抽枝發(fā)葉,待樹體成活后再進行修剪整形。同時,在樹體萌芽后,要特別加強噴水、遮萌防病治蟲等養(yǎng)護工作,保證嫩芽與嫩菹的正常生長。
3.土壤通氣: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氣性有利于根系萌發(fā)。為此,一方面,我們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結。另一方面,要經(jīng)常檢查土壤透氣設施。發(fā)現(xiàn)通氣設施堵塞或積水的,要及時清除,以經(jīng)常保持良好的通氣性能。
二、樹體保護
新移植大樹,抗性減弱,易受自然災害、病蟲害、人為的禽畜危害,必須嚴加防范。
1.支撐:樹大招風。大樹種植后應立即支撐固定,慎防傾倒。正三角樁最利于樹體固定,支撐點以樹體2/3處左右為好,并加層保護,以防傷皮。
2.防病治蟲:堅持以防為主,根據(jù)樹種特性和病蟲害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勤檢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發(fā)生病情,要對癥下藥,及時防止。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復樹勢。大樹移植初期,根系吸收肥力差,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個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等速效肥料配制成濃度為0.5%至1%的肥液,選早晚或陰天進行葉面噴灑,遇降雨應重噴一次,根系萌發(fā)后,可進行土壤施肥,慎防傷根。
4.防凍:新植大樹的枝梢、根系萌發(fā)遲,年生長周期短,積累的養(yǎng)分少,因而組織不充實,易受低溫危害,應做好防凍保溫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肥、鉀肥,并逐步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以提高樹體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來臨之前,做好樹體保溫工作。可采取草繩塑料薄膜包干覆蓋、地面覆蓋、設立風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防護。
此外,在人流比較集中或其它易受人為、禽畜破壞的區(qū)域,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同時,可設置竹籬等加以保護。
新植大樹的養(yǎng)護方法、養(yǎng)護重點,因其環(huán)境條件、季節(jié)、樹體的實際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行分析,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時、因地、因樹靈活地加以運用,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蘇農(nóng)園藝景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