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在實施高中生物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過程中,提高教學媒體運用的有效性,以有效地輔助教學,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
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我們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敢于發言、愛發言,讓學生標新立異,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要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行合作型學習,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能力,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問題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獲取能力的手段,絕不能扼殺學生的創造性。
一、整體把握高中生物課程
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線,對于一個高中生物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是把握生物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半功倍;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知識的更新與深化
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于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和考綱上有所變化的知識點,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于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于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于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于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于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高中生物課的枯燥乏味,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全面提高未來國民素質。傳統的教學是填鴨式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只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來提高成績,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習沒有興趣,尤其感到高中生物課枯燥乏味,師生之間也缺乏合作與交流。教學過程實際上則是師生共同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
四、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
通過預習可以找出與新課有關的已學知識,并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提綱,發現問題并帶著問題參加課堂學習。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欲聽課。教師的充分備課和學生的充分預習相結合,課堂上就會減少“損耗”,從而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一節課的課堂開頭設計得合理,那就意味著這節課已經成功了一半。每堂課開頭的任務是:啟發思維,指導學習,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奠定必要的知識基礎及心理準備,使他們思考有方向,探索有目標。比如,在講述生態系統能量流動時,直接引入課題往往淡而無味,不妨先讓學生設想一下:如果現在你流落在一個孤島,陪伴你的只有一只雞和一些玉米種子,這時為了贏取存活時間等人救命,你該如何選擇?這其中又包含有哪些生物學原理呢?學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了上來,自然就會認真聽課。
五、靈活運用媒體
教師要想讓教學媒體為教學服務,并取得良好效果,自己首先要明確各類教學媒體的作用及各自的特點,然后選擇效果好、效率高的教學媒體用于教學。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不易理解,教師便可自行制作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的演示板,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興奮的傳導方式。例如掛圖,可以方便快捷地展示某些靜態圖,在講述高中生物教材緒論中,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時,便可直接選用掛圖,無需用課件。要想讓媒體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靈活運用種類教學媒體。種類教學媒體有其特點,但操作方法又諸多不同,如幻燈和計算機,二者都可展示出豐富的內容,但操作方法卻截然不同,要求教師有較好的操作能力,教師在業余時間就需要多了解。
六、通過活動來建構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講授式教學方法,但是要盡可能的創設問題情境,設計資料分析、提供演示實驗、課件、組織學生思考討論等學生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學習,來完成知識的建構,才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個體水平的穩態與調節這部分內容微觀抽象,教學中如果僅僅憑教師講述,學生很難真正理解。課標倡導探究式教學,但是重視知識傳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講述演示的教學模式沒有過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傳統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馬春紅,馬雄平,雷超.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初探[J]. 吉林教育,2010,(26)
[2]安小紅.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J].考試周刊,2011,(28)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