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地理學本身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地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在學習時需要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發展、變化規律,探究性學習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地理教學;探究性學習;活動設計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自主性精神,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以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學習活動。探究性學習要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實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掌握程序與方法。探究性學習在重視學習者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又重視學習者能力的培養,以學為中心,在做中學。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實踐,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如圖形、圖表等等組織和分析他們獲得的數據,使研究技能與知識掌握統一起來。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教師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只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由過去的直接灌輸者,轉變成引導者和指導者。
特別是地理教學中一些自然地理知識,因為涉及漫長的地理演化過程,在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上跨度都很大;而且地理事物的發展過程往往是多個地理要素綜合發展而成的,既有物理過程、也有生物過程、化學過程,學科的綜合性強。此時如果按照過去的教學模式,單純的依靠語言、文字、圖片和模型等傳統媒體的輔助進行講解,往往會顯得蒼白無力,達不到好的效果。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采取探究性學習,教師設計好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課堂的探究性學習實際是一個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過程。先提出問題,搜集和組織與問題相關的資料,然后分析資料,最后根據資料進行推論或得出結論,以解決問題。因此,問題的設置和活動的設計,是尤為重要的。活動設計可以說是地理探究性學習全過程最為關鍵的一步了。活動設計的可行性直接保證了探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并影響探究成果的質量。教師應注意引導并與學生一起參與活動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設置的活動應是學生熟悉的,要與學生學過的地理知識相整合;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活動要具有吸引力和可探索性,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活動要有可操作性,要難易適度、具有層次感,適合不同學生;活動應具有示范性,使學生可以借之舉一反三,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水平。
地理課堂中好的活動設計,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活動體驗,而且也可以真正去培養他們多種實踐能力和良好的創新精神。根據中學地理的學科特點、中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以及探究性學習的原則要求,這里設計了一些富有地理學科色彩的探究性活動。
一、寓教于樂:游戲類活動
游戲類活動互動性強,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寓教于樂。這類活動,使課堂生動有趣,學生的參與性強,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種活動比較淺顯、簡單,適合初中地理教學。例如,快速問答的游戲。這種游戲主要是讓學生在問答式的互動活動中學習地理知識。在探究新的課題內容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大膽地圍繞所要探討的學習主題,廣泛收集關于學習主題的詳細資料之后,讓他們用各自所得信息編制出10個左右可以用“是”或者是“否”回答的地理問題,制成問題小卡片,并利用編制好的這些問題在同學間進行快速問答游戲。在問答游戲進行之前可以分組,并進行記錄評分。
二、動手動腦:制作類活動
制作類活動實踐性強,是讓學生動手制作,親身參與。這種活動在初中和高中都可以進行,當然初高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同,所以難易程度要有所區別。例如,在初中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比如制作地球儀,學生可以使用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來制作簡易地球儀。再如,在高中可以利用塑料泡沫,制作地球圈層結構示意模型。
三、調查研究:調研類活動
調研類活動能讓學生走出校門,了解社會,學生通過調查取數獲得第一手資料信息,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深入了解問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例如,家鄉土地資源利用狀況的調查。再如,調查當地的一家工礦企業(如造紙廠、電鍍廠、水泥廠、鋼鐵廠等),分析其工業“三廢”的排放情況,討論該企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這類活動的開展,學生應做好相關準備,收集好重要數據,填寫好調查表格是很重要的,更為重要的是還要做到讓學生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加工整理,并得出自己的看法和結論。
四、 發現探索:實驗類活動
實驗類活動要求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做一些實驗,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總結出經驗。開展好這類活動對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激發學習興趣,養成求真務實的良好習慣是很有價值的。在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自學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可以使用臺燈和地球儀,進行模擬地球的晝夜更替的實驗;可以在地球儀北極點上空,滴適量的墨滴,然后模擬地球自轉方向,進行旋轉,讓學生觀察并描述墨滴流痕的偏轉方向,說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可以使用指南針、手表、竹桿、粉筆、直角尺等,用豎桿見影的方法開展測量我們學校地理坐標的實驗。
在地理課堂的探究性學習中,好的活動設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豐富地理課堂,更好的為教學服務。當然,活動設計也不僅僅是上述幾種,中學地理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興趣,設計出更多更新的類型和做法來,從而不斷改進我們的地理教學,豐富我們的地理教學,真正體現探究性學習的內涵。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