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廣大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很多教育家和教師在教學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總結歸納出許多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其中,啟發式教學就是其中時間較長、范圍較廣、影響較大的一種。近幾年來,筆者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啟發式教學模式的試驗,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數學學科;作用
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是教育教學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很多教育家和教師在教學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總結歸納出了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就是其中時間較長,范圍較廣,影響較大的一種教學模式。啟發式教育思想源于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他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即在學生處于“憤、悱”的心理狀態時,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明確結論,經過一代又一代施教者的探索與實踐,使啟發式教育理論得到不斷完善與發展。
一、啟發式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從而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環境,提示該課知識的社會實踐意義,以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這一階段可直接作為新課導入,這也正是啟發式教學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為直接牽動著學生發現探索問題的興趣,如果教師通過導課能夠創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意境,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份,是推動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力量。現代啟發式教學就注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在實踐中通過設置一些思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不僅使學生了解學習目標的必要性,產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也是培養和維持學習興趣的保證。
如在平面幾何教學中,因忽視變量的取值范圍而導致解題錯誤的現象時有發生。
例:已知圓x2+y2-12-m=0與拋物線y2-6x-12=0有公共點,求m的取值范圍。
解:由兩曲線方程聯立并消去y得:x2+6x-m=0,因為兩曲線有公共點,所以△?叟0,即36+4m?叟0,故m的取值范圍是{m|m?叟-9}。
以上解題是最常見的解法,但恰是不全面的。為了打破這種淺顯而不周密的思維定向,課堂教學中可啟發學生設問:當m=-9時,兩曲線有公共點嗎?拋物線y2-6x-12=0即y2=6x+12,從而得到x?叟-2,圓x2+y2-3=0與拋物線方程y2-6x-12=0聯立方程得:x=-3,這與x?叟-2矛盾,因而當m=-9時,圓與拋物線無公共點。
這一啟發式設問,震撼了不少學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培養了學生認真細致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調動了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啟發式教學可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有的教師認為啟發式教學就是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其實不然,目前的課堂提問研究者把提問分兩大類:一類是“徒勞的提問”;一類是“重要的提問”。而區別兩者的重要標志就是提問要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設疑應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從實驗入手,去歸納概括某種意義性質或法則,以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轉變。
例如,在講授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象的對稱性時:
問:①點M(a,b)與點M'(b,a)關于直線y=x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問:②在同一直角坐標系內畫出下列每一對反函數的圖像,并考慮它們的圖象關于直線y=x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a)y=3x-2,y=(x+2)/3 (b)y=x3,y=■
問:③ 從問題 ② 中你們能推測出什么結論?
學生猜想:函數y=f(x)(有反函數)與它的反函數y=f-1(x)的圖像關于直線y=x對稱。
問:④ 同學們的這個猜想正確與否,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從什么角度入手呢?
引導學生抓住對稱分析,歸結完成:
(1)函數y=f(x)圖像上任意一點關于直線y=x的對稱點都在反函數y=f-1的圖像上。
(2)反函數y=f-1(x)圖像上任意一點關于直線y=x的對稱點都在y=f(x)的圖像上。
引導學生利用反函數的概念及問 ① 完成(1)的證明。
問:⑤同學們成功地完成了(1)的證明,可能有的學生想到利用同樣的方法可證明(2),這是對的,但能否不利用證明(1)的方法證明(2)呢?
啟迪學生思考:y=f(x)也是y=f-1(x)的反函數,所以由(1)即知(2)成立。
這樣,在教師的層層設問引導下,學生參與了問題探究的全過程,不僅對知識理解透徹,掌握牢固,而且從中受到觀察、猜想、分析與轉化等思維方法的啟迪,思維品質獲得了培養的機遇。
三、啟發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解題就是解決矛盾,根據已知條件向結論轉換,以達到矛盾的統一,而利用啟發式教學對于實現矛盾的統一能起促進作用。
例:已知等差數列{an}中,a3+a12=20,求S14。
首選問學生要求S14,根據我們所學的公式有幾種途徑?那學生可能回答有兩個公式可運用:Sn=na1+■d和Sn=■(a1+an)。
接著問學生要運用公式Sn=na1+■d,根據已知條件,要求出哪幾個量?那要根據a3+a12=20來求a1和d,而一般由一條關系式無法確定兩個未知數,顯然此路行不通。
然后問學生要運用公式Sn=■(a1+an),要求什么?當然需要求出a1和a14或a1+a14。由上面分析可知,要求出a1和a14顯然也不可能,那能否求出a1+a14的值呢?根據我們以前學過的一個等量代換,對于等差數列,若p+q=m+n(p,q,m,n,∈N),則ap+aq=am+an,所以a1+a14=a3+a12,此時就會很順利地求出S14=■(a1+a14)=14/2×20=140
這樣,利用啟發式教學,可使學生在解題時既達到觸類旁通的作用,也培養了其解題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啟發式教育思想,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解題能力,對學生全面的發展有很多的好處。我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到啟發式教育方法的優勢,啟發式教育方法必將會被更多的人接受。
(作者單位:江蘇省邗江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