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世紀人才是歷史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當前的任務,美術教育在相當長的時期里就提出了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現代社會對新世紀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水平的普及,圖像時代的到來。數碼相機,攝像機和網絡的廣泛應用,學生對各種圖像的獲得已經很容易,學生從電視、動漫、服飾、廣告、明星、櫥窗……得到大量的信息,學生對經典圖像缺少鑒賞,以致沒有興趣。目前高中所使用的美術鑒賞的圖像,對學生缺少吸引力,我們如何才能在教學中探尋一種合適的,有效的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話題,使得課堂效益得以提高。
一、把音樂和新信息帶進課堂,探尋一個與現實關聯的話題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信息日益激增,人們的思維和行為節奏也越來越快,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把各種剛剛出現的新的工藝,新材料,新藝術流派,迅速介紹給學生,就能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時代脈搏和時代信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闊了視野,為適應“快節奏,高速度,高效率”的信息社會做好準備。
眾所周知,好的音樂能感染人,熏陶人,能凈化人的靈魂。如在上第一單元第三課《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放上一首古典音樂,讓思維與激情隨著音樂節奏和畫面的各種元素一起展開而構建的意境,使得畫內畫外融成一體。使學生能確實聯想到“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詩意。音樂的力量是神奇的,優美健康的音樂確實能使人進入到一種人畫合一的境界,因為藝術是相互貫通的,所以我們嘗試將音樂帶進美術課堂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有目的的音樂欣賞——聽樂賞畫,作品欣賞時,配以適合畫面思想和意境的音樂,對學生掌握畫面節奏韻律及調和處理大有益處。另一種形式——意境入畫,我們經常把世界鋼琴名曲帶進課堂,然后讓學生用抽象的繪畫語言把它畫出來。
二、尋找一個與畫面現實針對性的話題
針對性的話題能一下子讓學生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如第三單元第六課《戰爭與和平》,針對當今社會不停的有戰爭發生,如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這些國家的戰亂,以及最近出現的英國倫敦,德國柏林的恐怖襲擊事件。在戰爭的陰霾下無辜的民眾所受的傷害,戰爭所引起的社會動蕩,帶給廣大民眾深重的災難。戰爭破壞了許多正常的藝術活動,埋沒了許多藝術珍品,促使藝術家們反思戰爭創作出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作品,讓學生們集體交流與討論,戰爭是如何改變一個國家的面貌,藝術家反思戰爭體裁的畫面對社會有什么影響,其中隱喻著深長的政治意味。我們的眼睛能發現畫面背后的深刻意義嗎?讓學生們進行討論。
服裝樣式在中國20世紀“你方唱罷我登場”,如走馬燈一樣變換,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社會的審美趣味發生了變化。服裝設計師設計的衣服難免受到當時審美標準的影響,并且會自覺不自覺的體現在作品中。如范冰冰、李冰冰等國際著名的演員,在出現一些大型電影節上所穿的衣服都具有典型的中國元素。旗袍上的圖案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如水墨暈染的山水圖、吉祥圖案鳳凰、青花瓷等等。特色的圖案,精美的刺繡,新穎的構思在國際上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現實的話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留心去發現。記錄和利用就會成為生動的美術課程資源。
三、找尋一些值得探究的話題
現在非常注重學生的探究性,探究性的話題能使學生舉一反三,教學就會事半功倍,一個有探究性的話題作為鋪墊,使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是有效的方法。如第三單元第三課《托物寄情》這一課,本課中三幅有關馬的中國畫作品分別作用于不同的時期,但都寄予了畫家的心志。尤其是徐悲鴻的《奔馬》,讓學生猜一猜這幅畫的拍賣價是多少?當學生知道這幅畫以1680萬的高價成交,學生很難理解,非常好奇,紛紛提出這是為什么。從而引出圖像的獨特性、創造性的價值,我們的眼睛不能用“像不像”作為判斷美術作品價值的標準,學生的印象就非常深刻,由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幅畫進行賞析。
《奔馬圖》是徐悲鴻贈當時北平新華總社記者、后來中國著名的史學家、中國的美國史研究第一人鄧蜀生先生的。畫面用筆縱放淋漓,但造型結構卻十分嚴謹。既充分發揮了中國傳統寫意畫的簡潔與凝練,又結合西畫的塊面與光影,把馬的形體表現得十分強健而豐腴,縱橫馳騁,氣勢磅礴,觀之使人備感精神振奮。同齊白石畫的蝦一樣,徐悲鴻筆下的馬已經成為中國近現代美術寶庫里極其輝煌的一筆。
四、探尋一個創新的話題
有創新的話題能夠使學生感到經典美術作品還可以再創意。經典美術作品像寶藏,只要去開發,就可以為現實服務。如現代有很多電影電視都在經典的基礎上進行翻拍,引起了社會上不少的爭議。我們也可以鼓勵在經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聯想,自由的討論,自由的想象和描繪。我們覺得高中學生是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如第二單元第六課《從傳統到現代》,杜尚在《蒙娜麗莎》的肖像上添加一撇小胡子當做自己的作品,事實上這與其說是一種藝術創作,不如說是一種創新的觀念和態度。我們也可以啟發學生在《蒙娜麗莎》的基礎上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蒙娜麗莎》的形象。
創新的話題使美術鑒賞教學體現了實際應用的價值,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學生在創意的過程中不但記住了經典作品的造型和內涵,并且能夠與設計、繪畫模塊教學整合,在創意中理解鑒賞,在鑒賞中理解創意。
美術教育應該是通過美術的教學,來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使他們具備未來人才應有的素質和能力。只要我們廣大的美術教育工作者細心研究探索,大膽改革創新,一定會把美術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明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