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秋天,江蘇省普通高中進入課改實驗階段,07年江蘇高考新方案正式敲定。重點考核語文外。文科語文由150分升至200分,理科語文也由150升至160分。考核的內容也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和增加。更注重孩子的應用和探究能力。新的高考方案把素質教育推向前臺,使之面向全體。這不僅是對學生進行一次新的挑戰和考驗,也是對我們老師提出的一個新問題,面對現狀我不得不思索作為蘇北農村的一名語文教師該如何重塑語文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該如何讓孩子們能積極發言變被動為主動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縮短農村孩子與城鎮孩子的差距。
一、轉變學習語文的觀念
之前有學生問我諸如此類的問題“老師,學習語文真的有用嗎”“老師,語文成績沒有多少差距,是不容易拉分的”“老師,語文課一個月甚至半年一年不上,照樣能進考場”“語文背誦太多了,要花費那么長的時間,我寧可用這些時間多做數學題目,一道數學題就把這些分數都賺回來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樣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地鑲嵌在學生的心中,支配著他們的主觀意識,對思想和行動起著根本的指示和規范作用。語文的尷尬、語文老師的無奈可想而知。
如何讓孩子們轉變重理輕文的觀念?這是一個問題。
首先,從新生抓起,直面高考。我會給高一新生印發高考方案、高考語文考試大綱以及兩三套江蘇語文高考試卷。并結合大綱和試卷向學生作進一步的要求。剛跨入高中大門的學生對高考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對高考試卷的了解微乎其微,印發這些講義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明確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不同之處,做到心中有底。
其次,從家長入手,協作溝通。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因此與家長的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家長的一些思想將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理念。因此,我們教師與家長必須要做到互相配合以及和諧施教。平時關心孩子,注意孩子的動態,一旦發現有偏科孩子,我就會用真誠的態度讓家長了解語文科目的重要性以及語文科目目前的尷尬現狀,采取多種溝通方式,讓孩子父母積極配合我的工作,收到明顯效果。
再次,以課堂為平臺,循循善誘。在課堂上,我覺得我們老師不僅是授業解惑的人,也是一個傳道者。要引導孩子了解什么是語文。比如當我們聽到一首動人心魄的歌時,沉浸在歌詞所描繪的美妙意境,流連忘返,這就是語文;當我們主持會議、發表演講,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口吐連珠妙語,這就是語文;當我們看到一幅雄渾俊雅的書畫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搜腸刮肚,想盡華美詞藻來贊美它,這也是語文,從而讓學生轉變“語文無用論”“數理化走天下”的觀念。
二、 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圣人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在于興趣的培養,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讓學生能真正感受經典文本的魅力,產生積極學習的欲望。比如在學習現代詩歌的時候,舉辦一個詩歌朗誦會;學習古典詩詞的時候讓學生給古典詩詞配樂,學生在尋找音樂的同時也是對詩歌的一種再認識;學習文言文時,可以采取讓學生把白話文改成文言文的方式,反饋學生學習成果。學習小說也可以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更改小說結尾再進行比較分析,體會小說構思的精妙。此外,我還選擇一些能引起內心的共鳴或震撼的美文作為每周必讀的內容,并圍繞這些美文進行一系列的仿寫。每月開展語文知識小競賽的活動。學生通過這些活動理解了語文、感受到了文本帶來的沖擊,積極性也高漲起來了。
其次,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學習的一生,是在不斷地學習中充實完善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注重自己的專業素養。而作為一名農村的語文教師,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只有自己提高素養,增強能力,才能帶動一批孩子喜歡語文重視語文。教師也好比“一桶水”,這桶水必須是清澈的,才疏學淺的人是很難幫助學生打開人類知識的寶庫,讓學生在這中間遨游探索的。為此,我訂閱了許多關于語文方面的雜志報紙,工作之余多閱讀多做筆記,讓自己擁有更寬廣的知識面。另外,自覺的與他人進行交流,虛心學習,借鑒別人的長處和經驗。積極參加學校以及區里市里的培訓活動,并踴躍報名優課比賽,每一個活動就是鍛煉自己的一次機會,是自己成長的契機。
再次,加強教師對孩子的人文關懷。農村學校的孩子普遍內向、不善于交流表達。作為他們的任課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換位思考。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理解。比如,課堂上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不要急于叫其他孩子回答或者老師自己回答。而應當耐心地多等一會,投于鼓勵的目光,并稍加以點撥。不管孩子回答是否正確,只要他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了,那就一定要表揚稱贊。孩子的自信心得以加強,無疑對之后的學習起到良好的作用。專業素養的提高也許會讓學生尊重老師,但是不一定會喜歡這位老師。高高在上、唱獨角戲的感覺遠不如平起平坐、其樂融融的溫馨。
我相信,只要教師胸懷大志,熱愛教育事業,為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孜孜以求;只要學生轉變觀念,培養興趣,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課堂上主動參與,成為課堂的主人,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大放光彩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