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使用同一種語言、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男女之間出現的跨性別交際失誤。通過探究男性語言與女性語言差異的表現形式及原因,分析由語言性別差異引起的跨性別交際失誤類型及原因,并指出跨性別交際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男性語言;女性語言;語言性別差異;交際失誤
從語言的各個層面來仔細觀察,男女兩性用語確實存在一些差異。這體現在兩性語言使用上的差異和語言交際方式的不同兩方面。兩性語言使用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語音語調、詞匯使用、語法句法等方面的差異上。其次,兩性語言交際方式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男女會話風格、會話策略和話題選擇上。
一、兩性語言使用差異及原因
(一)語音語調的差異
女性音調一般較高,語速較快;女性多使用標準語,男性語音則傾向于口語。語調上女性常使用升調, 使之充滿感情色彩;男性常采用平調或者降調, 感情色彩相對較淡。
(二)詞匯使用的差異
詞匯上,男性常用與政治、經濟、技術、體育等職業相關的詞語及術語;而女性使用情態詞語、色彩詞語、夸張詞語、委婉詞語等情況多一些。布龍菲爾德(Bloomfield)認為, 女子常使用像goodness, gracious, my god 之類的感嘆詞,而男性表達感情時較多地使用粗俗語和禁忌語像“Damn, Shit”等。
(三)句法語法使用的差異
在句法上,女性言語比男性更注重規范。美國社會語言學家萊考夫(Lakoff)曾指出,女性語言要比男性語言更客氣。比如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禮貌用語thanks , sorry等。在表達上,女性的表達方式較委婉、模棱兩可,男性則較直率、果斷。女性會說“The film is interesting, isn’t it?”男性很可能說“Oh, the film is pretty interesting!” 使用疑問句或反義疑問句是女性維系和推進交際的一種策略。
(四)會話風格差異
在交際風格上,女性話語傾向于合作、禮貌和謹慎,更擅長于表達個人情感;男性則更傾向于競爭性、更自我,他們更多地關注一些大的話題而不只是情感。
(五)會話策略差異
在交際策略上,男性通常是講演者,較少提及前面的話題,交際中男性的沉默通常是正面的;女性多為被動的聽者,習慣于延續話題,女性的沉默多為負面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等。在聽話時,女性對別人的發言常作積極反應;而男性對別人的講話則反應遲緩、簡短。女性對講話內容常表示贊同或贊揚,有意見也以比較委婉和猶豫的語氣說出;而男性對話對立和攻擊較多。
(六)話題選擇差異
男性的話題選擇一般與社會生活、政治時事、商業、體育等相關。女性則偏好談論家庭、時尚、感情等,更注重人際關系。
兩性語言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 生理原因
從生物學角度講,男女生理差異決定了言語行為差異。女性的聲帶要比男子的短一些、薄一些而且松弛度也差一些,由于男女發音器官的不同,這些差異導致了男女在發音時音調音質的不同。
(二) 社會原因
由于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社會分工,男女就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與此同時他們也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這樣就形成了最初的性別原型。比如女性溫柔、含蓄,體貼、善解人意,男性象征勇敢、堅強、責任、直率等。性別原型規范著人們的言語行為,所以性別原型差異導致男女語言的差異。
二、語言差異引起交際失誤的類型及原因探究
交際失誤指的是由于說話人的表達或者聽話人的理解而造成的信息損失或偏差,以致影響到交際氛圍和交際的順利進行。常見的交際失誤類型有以下幾種:
(一) 合作原則上的交際失誤
1967年,美國語言哲學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則”來約束人們交際的原則,概括為量的準則、質的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 這一原則要求交際雙方說話(1)盡量詳盡,既不要對問話者沉默不答,又不要出現冷場的尷尬局面;(2)應努力使自己的話語和正在進行的會話題目相關聯;(3)表達清楚、避免晦澀和含糊不清;(4)要講真話,不能言過其實。在日常的兩性交際中,女性說話有時含糊其辭,男性喜歡自吹自擂等都違反了這些準則。
(二)禮貌原則上的交際失誤
英國語言學家Leech于20世紀80年代在Grice“合作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 “禮貌原則”,這一原則由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譽準則、謙虛準則、一致準則和同情準則組成。事實證明女性大多能自覺地遵守這一原則,合作、尊重交際的一方;而男性則容易違背這些準則,更容易反對、批評別人的觀點或意見,少有肯定、贊同的評論。
(三) 面子策略上的交際失誤
“面子”一詞最先是由中國人介紹到西方的,語言學家Brown和Levinson具體提出“面子論”時區分了兩種面子:正面面子和負面面子。女性文化多維護“正面面子”,即女性常常使用較多的贊美之詞夸大對他人的贊賞,或用商量的口氣征詢對方的意見或想法,更常使用 I think, suppose等模糊詞。男性文化群體偏重“負面面子”,對個人的權利和自我行動的權利更加注重。因此不可避免地,在跨性別文化交際中女性總是處于被動的劣勢地位,這些都直接增加了兩性交際的失敗。
那么,跨性別交際失誤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這是因為男女雙方認知語境存在一定的差異。從以下這個例子可以看出:
男:為什么哭呢?
女:我的老板不公平,其實是老板的錯,卻怪在我身上。
男:你已經向他抗議了嗎?(提供教訓/出路)
女:我已經說了卻無用。
男:如果這樣的話,辭職好了。明天我向一位朋友聯系,看來他還需要請新職員。(解決的第二步驟)
女:我不要,我喜歡在那里的工作.。
男:如果這樣就不要哭了,接受你的處境吧。(提供解決方法)
通常女性會覺得自己不被了解,而男性卻覺得他的勸勉不被接受。女性說話的重點是傾訴心聲表達情感,希望能得到精神安慰,而男性則理性分析問題,重在解決問題。這就是男女雙方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認知造成的。
其次,男女交際中沒有照顧到交際對象的需要。男女交談中一定要看對象,因為這種交流不是一味地發泄自己的感情和情緒,而是一種合作的程序。說話人、聽話人在交談中的互動非常重要,說話人的言語行為總是圍繞著聽話對象進行的。說話人的話語內容應當以聽話人能接受為前提,盡量不要超出他們的思想、感情、知識、理解能力所能及的范圍。對同一句話的反應,很可能會因為談話對象的年齡、性別、職業、社會地位、人生閱歷的不同而產生很大差異,甚至會導致截然相反的反應。因此在交談過程中,說話者所說的話要符合交際對象特定身份,不管是從稱謂到措詞組句,還是從交談話題、談話語氣到表達方式等都應盡量照顧到交談對象,做到恰當得體。某商業男士因為工作上的難題而情緒低落,他的一位女性朋友沒有喋喋不休地刨根問底,而是為他泡了杯他最喜歡的茶,找到他最喜歡的輕音樂,然后靜靜地陪著他。一段時間之后,男士的情緒有好轉,開始問女士“能不能出去走走?”至此這位女士已經成功地照顧到了對方的需要,后面的交談很有可能會順利進行。盡管言語交談較少但由于該女士運用了巧妙委婉得體的表達方式而非常成功。
三、一點建議
造成兩性間交際失誤的原因遠不止以上這些,個人的身份特征、文化修養、交際對象等因素也會導致兩性的交際失敗。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發展極大改善了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女性開始越來越多地參與社會活動,因此隨著性別差異的逐漸縮小,男女性別文化差異也日漸縮小。這些有利因素大大減少了跨性別文化中的交際失誤和沖突。 在兩性交際中,為有效減少交際失誤和沖突,除了努力培養性別文化差異意識并了解和掌握對方的話語風格外,男女雙方都應注意,盡量要設身處地地理解異性的行為,而不是用自己的規則或規范去衡量和解釋別人的行為;還應多包容對方的言語風格和講話方式,了解跨文化交際的基本語用原則。以此減少跨性別交際中的交際失誤,靈活處理交際失誤和沖突。
參考文獻:
[1] Bloomfield, L. Languag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 1933.
[2] Grice, 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67.
[3]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gman, 1983.
[4] Lokoff, Robin.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New York: Harper Colophon. 1975.
[5] Lokoff, Robin. Language and Society. In Wardhaugh and Brown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