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暖春》主要反應的是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故事,影片通過一位質樸的老人和一個純情的小女孩把世間的真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其中所蘊含著大量美的元素。如情節美、真情美、人性美等元素深深感動著觀眾,并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關鍵詞:暖春 情節美 真情美 人性美
電影《暖春》主要反應的是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故事真情,正因為這樣的“情”感動著每一位觀眾。故事通過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把世間的真情演繹得淋漓盡致的。《暖春》,是編導烏蘭塔娜的處女作,歷經了四年的劇本創作后鄭重推出,投資200 萬卻獲得了2000 萬票房的佳績,從播出以來一直受到觀眾的好評,并榮獲故事片“華表獎”。這是電影圈內引起廣泛關注的“《暖春》現象”。人們為影片中的故事所感動,為影片中所流露出的美所感動。她的情節美、真情美、人性美深深感動著觀眾,并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一、情節美
敘事情節緊緊圍繞主題,展開的故事雖簡單卻一波三折,時時牽動著觀眾的心。通過五個層面使電影所表現的人性的美自然宣泄。第一,香草對寶柱爹的誤會。此處表現了中國根深蒂固傳統的觀念,一個女人作為妻子的任務是生兒育女,為男方家庭續香火。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結婚多年而沒有生育讓香草有種負罪感,面對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小花,香草產生由衷的不快。認為寶柱爹是在揭自己的短。第二,香草要把小花送走。香草在她娘的精心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騙走單純的小花,最終都沒能得懲……香草惱羞成怒,借吃飯之機把怨氣撒在小花身上,寶柱爹忍受不了香草的臉色,帶著小花另起了爐灶。第三,小花上學的欲望。小花太喜歡學習,為讓小花上學讀書,年邁的爺爺上山割柳條、編籮筐,替小花攢學費。第四,小花用真情感動了香草。面對香草五次三番的刁難,小花都已真誠的童心面對,兒童的天真、善良、純真與大人的狡詐、偽善、功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并且在一步步的感動著成人。第五,全家人和好。這已經是很圓滿的結局,但出人意料的是村長道出不為人知的秘密,寶柱爹終身未娶,寶柱也是拾來的,使寶柱爹的形象得到升華。
這部影片并不刻意去安排情節,而是通過事情自然的發展,,在鋪陳而出的故事情節中,更注重于細節的刻畫;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更融入了情感的不經意宣泄,注意通過許許多多來自于生活的細節,靠一種深沉的情感來打動觀眾、抓住觀眾、震撼觀眾的心靈。
二、真情美
在21世紀的今天,回首我們曾走過的歲月,時代進步了,生活富裕了,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卻漸漸被冷漠取代,人們似乎在不知覺中遺失了一樣寶貴的東西——人間真情。
人生最寶貴的莫過于真情,這也正是《暖春》要揭示的主題。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爺爺對小花無微不至的愛。好學的小花把偷偷學來的字用木棍都刻在土里,爺爺看著刻在土里的一大片字,很難過,決定上山砍柳條,編筐給小花換學費。一天,他上山采柳條,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大雨傾盆而下,老爺爺全身都被雨淋透了, 老人也終于累倒在泥濘的山路上,小花拿著一塊塑料薄膜去接爺爺。小花看見爺爺的時候摔了一大跤,而手中還緊緊地挎著那一擔沉重的樹枝……為一個跟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陌生的小女孩而操勞成疾的老人,怎能讓人不感動呢?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身上流淌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善良、真誠,面對孤兒,用暖春般的真誠關懷她,感染著周圍的人。
“我最愛的人是我爺爺!”“老師,您以后能用鉛筆給我批作業嗎?這樣我就可以把舊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這樣爺爺就不用那么辛苦的上山砍柳條了。”“這是胖嬸給的熟雞蛋,爺爺不吃小花也不吃。”她知道考第一爺爺會笑,所以就回回考第一。那雙讓人憐惜的眼睛,那顆疼惜爺爺的心。是不是只有在那種困境下,我們才能真正發現親情就在身旁? 是不是我們這些衣食不愁的孩子忽略了太多太多微小的生活細節?
一個簡單的故事卻暗示了一個很深的道理,導演在影片的敘事過程中通片采用溫馨、細膩和樸實的創作手法,使影片在優美流暢的畫面中真實地敘述著一份感動。從故事到畫面無需任何的“化妝”,因為真實,所以觀眾得到的感動和震憾也是真實的。導演無需刻意的煽情,觀眾會難以自制地流下眼淚。《暖春》讓我們看到了真情的可貴,面對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生活,導演讓我們反思我們該如何去面對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真情?
三、人性美
暖春在闡述著人性的美。這部電影究竟說了哪種愛?是爺爺對于小花的憐愛?是小花對于所有人的愛?小花是怎么做到不去怨恨別人,用誠懇的愛去對待所有人的?她只是個七歲的小女孩,她的懂事實在讓我震撼,這是一種怎么樣的寬大的心,就和收養她的爺爺一樣,他們的心都是如此的寬大。那個在暴雨中為了讓小花上學而拼命背回柳條的爺爺,是那么的熟悉,好像在我的心靈深處,博愛,寬容,善良,一個不幸的小花能夠遇到這樣的老人應該說是一種幸運吧.我想就是親生的爺爺也不過如此。影片拍得真實而美麗,清新的田野,兒時的游戲,人性的體現,無一不表現的恰到好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主旋律相符合,也許這也是引起觀者共鳴的細微之處。雖然那個時代經濟不發達,但人們的心靈是純凈的,即便是小花的嬸娘為了不要這個孩子而三番兩次的送走她,但這個女人本質上是善良的。看到小花為了給她治病而費盡努力為她抓的那瓶瓶罐罐的螞蚱,那一切的怨恨和不接受在這一幕中都被化解了。
學會感恩、學會寬容,這話常掛在我們嘴邊,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我們并非都能做得到。而小花,一個七歲的孩子做到了。
當小花穿著胖審送的舊衣服,告訴爺爺自己有換洗的衣服時是幸福的。當小花和爺爺為一塊雞肉互相讓著不肯吃時是幸福的,當寶柱爹看著小花的大學畢業證書時候是幸福的,手摸著兒媳為他做新棉褲時候是幸福的。通過觀看電影,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滌,對于什么是幸福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影片通過簡單的、樸素的生活故事詮釋了人間最可貴的真善美。
在現實社會中很難找到片中像爺爺那樣的人物。以前為了寶柱而丟掉了自己的青春,現在又把自己的暮年給了小花,他簡直就是中國版的特蕾莎修女。當這樣一個最純最真的人(或神)矗立人間的時候,我們又怎能不為之景仰! “這就是命呀,你說這苦命娃子咋都讓我碰上了?可我知道一個理:人不能見死不救。”本著良心,本著再質樸不過的道理,反映出了廣大人民實實在在的生活理念,實實在在的對社會人生的人性關懷。
欣賞完影片,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心靈得到了美化,人格得到了提升。盡管生活中有太多的酸甜苦辣,但只要有愛,愛的力量可以化解一切冰凍,迎來暖意融融的春天,愛就在我們身邊,美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