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效率及教學質量提高上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整合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它還強調:“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豐富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為一些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個體學習的機會,以便于教師為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由此可見,現代信息技術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把握信息技術教學運用的關鍵
大部分教師在授課時,其實還是很少使用多媒體技術,只是在上公開課時,才使用電教設備。不少學生也領悟了:一旦被領去多媒體教室,那一定是要聽課了。出現這種局面,筆者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
1)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的數量有限,客觀上限制了教師的使用頻率。
2)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還不夠熟練。有些教師上一次公開課,還要請計算機教師或其他掌握技術的教師幫他做課件,即使是掌握了一定技術的教師在做課件時,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怎么可能經常帶學生去多媒體教室。
3)教師還沒有真正改變觀念,沒有真正認識到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先進教育技術為學生帶來的益處,不要說多媒體技術,就是一般的幻燈,有些教師都怕麻煩,覺得用不用都是一樣效果。集中的培訓只能向教師們傳授基礎的知識,而許多具體的方法只有在不斷的應用中去熟練,許多具體的技巧只有在不斷的應用中去摸索、發現、交流和提高。不能只靠講座,唯有在接觸與應用之后,教師的觀念才會真正地自我更新;不能只靠報告,唯有在熟練之后,教師的理念才會慢慢深刻。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在數學學科中的運用,首先就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學者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要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情境,最好簡潔明了,突出教學的目的性;其二,信息在呈現的過程中要把握好“量”的問題,避免形式和內容出現脫節;其三,信息技術要符合小學數學教學規律,其運作要適時適當,將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進行“圓的認識”這一課程教學時,其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點,了解什么是圓周率,清楚地掌握圓的直徑、半徑、圓心等知識點,學會畫圓。那么如何將這些課本中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傳授給學生呢?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信息教學方案:通過童話故事龜兔賽跑,兔子騎了一輛車輪是方形的車,烏龜騎了車輪為圓形的車參加森林賽車,由于他們的車輪不一樣,盡管兔子費了很大的力氣,但是最終還是不能超過烏龜。我讓學生在看動畫課件的時候一邊思考“烏龜為什么可以贏兔子”,學生們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的氛圍,這個過程前后不到兩分鐘,簡捷地突出了教學的主題,引發了學生對圓的思考,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圓的興趣。
三、運用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演示能突出實際操作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借助于觀察、比較、分析和綜合手段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從而正確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例如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一個知識點,學生很難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難以理解化圓為方的道理。我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圓2等分,用紅藍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分成8個相等的小扇形,再將小扇形一個一個從圓中“飛出來”排成兩列,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并閃爍顯示。再依次進行16、32等分的方法割補,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當等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時,圓面變換后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想象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是能轉換成一個等面積的長方形的。這樣一來既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又滲透了無限分割和無限求和的思想方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深度,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增大課堂容量和練習的密度、強度
傳統的教學活動空間是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個講臺構成,作為小學數學,例題和習題進解就不是口算所能代替,有些知識在一節課上多次的寫、擦,使得學生的思維總是脫節,忙得教師滿身的粉筆灰,而效果卻并不一定很佳,又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多媒體具有強大記憶、存數功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各個知識點串連在一起在同一窗口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一目了然,既節約了板書的時間又使學生學得輕松。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量和資源庫,課前可通過各種渠道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練習題制作投影片,教學利用投影儀直接展示個學生,同時還可以將學生中不同的解答展示出來,讓學生進行對比,達到一題多解的目的。積極創新,調動學生更高的積極性,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鞏固程度,提高了教學質量。
五、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胡慧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施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1,(07)
[2]彭德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施過程中的誤區及對策[J].教育科研論壇 , 2011,(01)
[3]金陵.面向“十二五”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 2011,(07)
[4]梁玉晶, 丁德臣.基于軟系統方法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J].中小學電教 , 2011,(Z1)
[5]楊艷梅, 袁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含義[J].新課程學習(中) ,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