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文獻的出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時滯現象。所謂時滯,是指從科技期刊編輯部收到科技文獻,到科技文獻在科技期刊上刊登發表出來所用的時間。出版時滯是期刊評價指標之一,是反映期刊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速率和能力的一個指標。出版時滯可以衡量論文發表速度,評價科技期刊質量,也是作者投稿時考慮的因素之一。編輯出版時滯與期刊論文質量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必須在確保期刊質量的前提下,按照基本特性制定縮短編輯出版時滯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科技期刊;出版時滯;引文分析法;影響因子
中圖分類號:G23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2-0116-03
出版時滯是期刊評價指標之一,是期刊稿件的收稿日期至發表日期之間的停滯時間,反映期刊處理和傳遞信息的速度及能力。出版時滯可以衡量論文發表速度,評價科技期刊質量;也是作者投稿時考慮的因素之一[1]。
一、現 狀
中國科技期刊的數量和種類繁多,但是科技期刊的質量與出版發達國家距離很大。出版發達國家的科技期刊主要是周刊和半月刊,季刊和半年刊很少,出版速度快,年載文量大。《美國化學會雜志》、《分析化學雜志》、《無機化學雜志》、《有機化學雜志》和《物理化學雜志》等雜志的出版頻率快、年載文量很大。《美國化學會雜志》半年出版13期,平均每期載文九十多篇,中國《化學學報》每年出版12期,平均每期載文量十多篇[2]。投稿量相同的情況下《美國化學會雜志》稿件積壓少,發表時滯短[3]。《Science》從投稿到完成同行評議不超過6周,每篇文章從投稿到發表需2~3個月;《Nature》從收稿到發表12 d,重要稿件僅需3 d;《美國醫學會雜志》能在60 d內把重要文章刊出,《生物化學》對重要來稿只需40 d左右就能刊出[4]。
李莘等[5]研究工程技術學科領域5種中文核心期刊的出版時滯情況,統計了這5種雜志在1998~2005年的出版數據。用Matlab程序進行統計分析,計算每年期刊群平均出版時滯和純時滯。這5種工程技術學科領域的中文核心期刊的出版時滯在1998~2005年大幅降低,2005年出版時滯為0.5729年,發稿量逐年增長,2003~2005年該學科期刊的刊文量比學科的科研生產能力略大,比較合理。
陳新石等[6]選擇2003年1~5月出版的中國10種醫學科技期刊,隨機選取月刊、雙月刊各2期,半月刊4期。稿件類型分為:述評、專家論壇類,論著類,簡報、摘要類,綜述、紀要、講座類,分別統計時滯,計算每種期刊總的平均出版時滯。出版時滯的計算按期刊平均時滯的公式,自作者投稿之日起,到期刊文章出版之日為止[7]。研究結果表明,10種醫學科技期刊平均出版時滯,香港的《中華中西醫》為最短,43.7 d;《中國新藥與臨床》最長,384.8 d;臺灣的《慈濟醫學》、《臺灣泌尿外科》分別為290.4 d和286.7 d;內地的6種雜志分別為:《中華醫學》148.8 d,《中國實用外科》171.8 d,《中國臨床醫生》196.4 d,《中國醫刊》250.1 d,《中華外科》255.7 d,《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276.3 d。述評類文章的平均出版時滯最短;其中述評、專家論壇類、綜述、紀要、講座類文稿的平均出版時滯較短;論著類、簡報、摘要類文稿出版時滯較長。
二、弊 端
科技成果的新穎性、科技期刊的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價值等均受科技期刊出版時滯的影響[8]。
科學技術成果的時效性由于科技期刊出版時滯過長而降低[9]。科技信息時效性強,新的科技成果如果沒能及時報道,隨著時間的延長漸漸成為眾所周知的內容,這樣就降低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價值,導致經濟效益降低。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由于中國科技期刊出版時滯過長改投國外刊物,國外的讀者先得到信息,科學技術成果先在國外轉化為商品。科技期刊出版時滯過長延緩了科學技術成果在國內外交流的時間,延遲了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嚴重阻礙了中國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對此,我們應采取有力措施,縮短刊物的出版時滯,消除這些不利因素。
學術論文一稿多投、重復發表既有作者的主觀原因,也有編輯部處理稿件周期上的原因。作者本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及早發表,但卻常面臨漫長審稿周期和修改周期,延誤發表的現象;尤其是時效性較強的文章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發表時間與投稿時間差距太大,有的文章盡管發表了,也不能反映文章發表時作者的學術觀點。個別作者由于評職稱、應對考評或完成科研任務,需要在短期內發表文章,不得不選擇一稿多投的方式[10]。當然也有因為編輯部的工作效率低下、出版時滯長而導致的一稿多投。
三、原 因
刊期長、篇密度低、年容量小、科技論文年產量增長、稿源集中、印刷時間長、審稿周期長、編輯手段落后等,都是導致中國科技期刊出版時滯過長的原因[9]。
(一)出版周期長
中國期刊主要以月刊、雙月刊、季刊為主,這3種刊期占期刊總數的95.9%。其中月刊2 351種,占期刊總數的28.7%;雙月刊2 655種,占期刊總效的33.5%;季刊2258種,占期刊總效的32.7%。而周刊、旬刊、半月刊占的比倒不到4.1%[11]。
(二)科技文獻效量激增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每年發表的科技文獻正以每分鐘2000印張的速度增長,每年發表的科技論文在500萬篇以上。且每年增長約7%~8%。與此同時,未發表的科技文獻越來越多,美國報道,未發表的文獻不少于科技文獻總量的50%,俄羅斯甚至認為已達到總量的80%。由于科技文獻逐年增加,而期刊的增加卻相對緩慢,導致期刊對稿件的錄用率逐年降低。中國期刊的錄用率一般為50%~60%,有的在30%左右。科技文獻的激增,導致錄用率降低,使大量文獻不能發表。已審閱的稿件排隊等待發表,科技文獻的出版時滯大大延長。
(三)科技文獻質量下降
稿件質量下降增加了編輯的工作量和加工時間。編輯與作者之間的聯系,通用的方式是信件,電話由于脫離原稿,不能清楚地表達雙方的意思,而傳真礙于條件也較步使用,也延長了對文稿的編輯時間。
四、解決方法
(一)提高編輯加工和審稿的效率
1.提升編輯素質,增強編輯的責任心
稿件登記后,編輯應盡快初審,初審合格應盡快送審。國際領先水平的稿件,可設立“快速通道”,盡一切可能縮短高水平論文的刊出時間[5]。
2.完善審稿專家數據庫和審稿制度,提高審稿者的責任心,必要時建立獎勵機制[12]。
3.改善編輯部的辦公條件,使編輯辦公自動化,實現網上投稿、審稿和修稿。
4.完善編輯出版的流程。盡可能縮短編輯加工、排版、校對、印刷的時間。
(二)增加刊物容量和密度
1.增加期刊的稿件容量。可以增加每期的出版頁數,也可以出版增刊或增加期數,盡可能使論文提前出版,縮短出版周期[9]。
2.不增加年論文容量而增加期數。這樣在年論文容量不增加的情況下,及時將稿件刊出,縮短出版時滯。
3.增加每期刊物的文章密度
頁數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文章密度,可增加每期刊登的文章數量,縮短出版周期。這種方法不增加頁數或刊期,無需多花經費就可以增加每期刊登的文章數量,縮短出版時滯。但是增加每期刊物的文章密度也有一定的極限性[13]。
4.多種辦法相結合
單一辦法縮短出版時滯受到很大限制。如年平均篇密度達0.25(4頁/篇)對數理化各學科的刊物幾乎已到頂點,將文章進行更精練的壓縮已有難度。增加每期刊物的文章密度的同時還出版增刊,那么縮短出版時滯的效果會更好。在不增加頁數的前提下,增加出刊期數,增加每期刊物的文章密度,幾種方法相結合對縮短刊物出版周期效果最好。
(三)避免一稿多投的建議
作者一稿多投的原因很多,把主要原因歸結為編輯部的責任,并非對期刊編輯部的苛求,而是期刊編輯部的職責所在[10]。每位編輯都應該盡量防止一稿多投。遏制一稿多投最有效方法就是縮短出版時滯,及時與作者溝通,讓作者及時了解稿件的處理情況。
1.遵守《著作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章第一節第三十二條規定,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科技期刊編輯部應該自覺遵守,增強服務意識,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盡量在30天內把稿件的處理意見通知作者。雙方另有約定的也應在編輯部規定的期限內將稿件的處理結果通知作者。
2.讓作者及時了解稿件的處理情況
從稿件登記開始,編輯部應及時向作者反饋稿件的處理情況,給作者處理自己的稿件的時間。
①讓作者知道編輯部是否已收到稿件,同類稿件編輯部的處理情況。
②明確告知作者稿件是否可刊登。
③讓作者了解稿件不被采用的原因,給作者一份詳細的審稿意見。幫助作者找出稿件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提高作者今后的中稿率。
④用稿前與作者的再次核對,有效控制一稿多投[14]。
3.提高工作效率
盡管影響出版時滯的有些環節很難控制,不是依靠編輯部自身的力量可以解決的,但是編輯如果采取積極的工作態度和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加快審稿進程方面也可有所作為。
①將初審用時控制在最低限度。
②適時敦促、提醒外審專家及時審稿[15]。
③對擬用稿件及時通知作者,減少轉投其他期刊的可能。
4.借鑒國外期刊經驗
世界著名期刊回復稿件的速度很快。《Nature》每周收到二百多篇稿件,編輯盡量在1周內作出判斷是否采用,并將論文是否送審和退回的決定通知作者,對不能采用的稿件,編輯部會詳細說明原因[16]。如果中國的科技期刊編輯部都能以這樣的速度回復作者,都能按著作權法規定的1個月內回復作者,科技期刊的出版時滯將大大縮短,一稿多投的現象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17]。
由于編輯出版時滯存在一些特性,不應當把所有期刊的編輯出版時滯都界定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即使是同一種期刊也不能硬性規定每一篇論文都必須把編輯出版時滯縮短到某一最小值[18]。編輯部應該想方設法從總體上縮短出版時滯,但也應充分考慮自己雜志的特點和有些文章的特殊性,既要注重期刊質量,又要充分體現縮短出版時滯的有效措施,實現質量與時效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杜利民.出版時滯的內涵研究[J].編輯學報,2004(1).
[2]An SL,Huang S.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Journal of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in 21-24 volumes[J].Academic journal of the first medical college of PLA,2005(9).
[3]陳芳,高月,黃正東.《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0年至2007年載文與作者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11).
[4]Yang H,Pan BC.Citation analysis of 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 and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J].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 2006(1).
[5]李莘,于光.工程技術學科期刊出版時滯研究[J].編輯學報,2007(4).
[6]陳新石,高健,弘道.10種醫學科技期刊論文出版的時滯分析[J].學會,2006(6).
[7]姚玉紅,欒奕,乃霞.談醫學論文作者如何縮短發表時滯[J].中國學校衛生,2008(8).
[8]韋揮德,黃曉紅,劉京虹.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1-2005年文獻計量學分析與質量評價[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7(7).
[9]姬曉云,陳勤,洪玉梅.數字對象惟一標識符DOI在科技期刊的應用前景[J].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志,2009(1).
[10]郭婕.從出版時滯分析“一稿多投”產生的原因及預防對策[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9(2).
[11]張麗君,黃文涌.2000-2007年《貴陽醫學院學報》出版時滯統計分析[J].貴陽醫學院學報,2008(2).
[12]江觀玉.科技期刊的學術擔當與社會責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9(1).
[13]柳曉麗.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途徑探討[J].編輯學報,2006(4).
[14]Bakkalbasi N, Bauer K, Glover J, et al.Three options for citation tracking: Google Scholar,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J].Biomedical digital libraries,2006(3).
[15]陳文,黃娟,黃愛明.2000-2006年《中國針灸》論文質量分析[J].中國針灸,2008(1).
[16]王宣,李炳汝,羨秋盛.2006年《實用醫藥雜志》載文與引文分析性[J].環球時報,2007(9).
[17]陶范.期刊編輯部在一稿多投中的責任[J].編輯學報,2005(5).
[18]劉梅申,陳冬梅.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時滯主要特性[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
全國將建立統一作品著作權登記體系
為強化版權公共服務功能,完善作品登記制度,國家版權局近日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作品登記程序等有關工作通知》,對作品登記申請受理、審查、時限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此舉表明,今后國家版權局在全國作品登記工作中將統一登記程序、統一作品登記證書格式內容、及時統計作品登記信息,并建立全國作品登記信息數據庫。
國家版權局有關負責人就此接受采訪時表示,自1994年國家版權局頒布《作品自愿登記試行辦法》以來,作品登記制度在降低作品市場交易成本、促進智力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各地版權機構在實踐中也存在著登記程序、登記證書、登記信息不統一和無法統一公告、查詢等問題,使得作品登記制度缺乏應有的嚴肅性,也給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帶來了困惑。為改變這種狀況,國家版權局下發《通知》,以此建立全國統一的作品著作權登記體系。
《通知》要求,今后全國各地登記機構必須使用由國家版權局統一監制的《作品登記申請表》、《作品登記不予登記通知書》和《作品登記證書》。登記機構可通過國家版權局網站下載,由各地印制,各地最遲不得晚于2012年1月1日啟用。同時,各地登記機構要完善作品登記信息統計及報送制度,建立作品登記數據庫。國家版權局將在指定的報刊和網站上對作品登記情況進行統一公告和查詢。
《通知》同時對作品登記申請受理、申請審查作出明確規定:申請人在提交作品登記申請表的同時,還應提交作品樣本及申請人身份證明;委托他人代為辦理作品登記的,應提交相應的授權委托書以及其他必要材料。對申請人提交的作品著作權歸屬存在爭議的、申請人拒絕提交其他必要材料的,登記機構應作出不予登記決定。
此外,國家版權局為不斷擴大作品登記覆蓋面,將作品登記納入版權工作考核的重點內容,作品登記數量等情況將作為省級及國家級版權示范城市、單位和園區(基地)評選的重要條件,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各種作品登記資助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