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些年頻頻發生的賽場暴力事件給體育新聞報道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選取發生于2010年10月12日的中國、巴西男籃斗毆事件作為切入點,選取《體壇周報》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通過資料整理搜集獲得《體壇周報》關于此次斗毆事件的全部報道,并對這些報道進行內容分析,總結出報紙對于這類事件的報道現狀。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媒體對于該類事件的報道策略。
關鍵詞:賽場暴力事件;報道現狀;報道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2-0020-02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體育比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育報刊、體育頻道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占領著媒介市場。在大部分的新聞媒體設置中,體育新聞報道被視為重要的新聞類別置于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和黃金時段。隨著體育比賽精彩性和激烈性的提高,賽場暴力事件也屢屢發生。這些暴力事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人們的眼球,并且其后果具有持續性、震撼性等特點。北京奧運會后,隨著一批體育界丑聞的浮出,我國體育輿論環境也呈現出了惡化的趨勢。在這種特殊的形勢下,媒體在應對該類賽場暴力事件時應該持什么樣的價值觀?本文將選取《體壇周報》關于中國、巴西男籃斗毆事件的所有報道進行內容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現狀提出平面媒體對于該類事件的報道策略,并希望能夠給其他媒體在以后處理該類事件時提供一點借鑒和指導。
一、樣本選擇及報道內容分析
首先,本文之所以選擇中巴男籃斗毆事件作為本次研究的藍本,主要是因為該次突發暴力事件是近幾年來中國體育史上沖突規模與影響范圍比較大的一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該次暴力事件是發生在廣州亞運會舉行的前一個月,這對于中國國際形象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其次,我們選擇《體壇周報》作為這次研究的報道載體,是因為《體壇周報》是國內發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且專業性較強,在我國的平面體育媒體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報道的內容分析
根據研究需要,對本次搜集到的所有報道從版面設計、新聞類型、報道主題等方面進行了分類統計,從而可以總結出平面媒體對于該類事件的報道現狀。
1.版面設計分析
這次的中國、巴西男籃的比賽沒有電視現場直播,因此此次賽場暴力事件也沒有第一時間通過電視媒體進行傳播,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擔任了主要的傳播者角色。在斗毆事件發生的第二天,也就是2010年10月13日,《體壇周報》第2252期在它的頭版給本次賽場暴力事件留足了版面,文章題為“男籃拳擊手”,并配上了一幅具有很強吸引力和沖擊力的現場斗毆圖片。然后在B1版,也就是《體壇周報》籃球類報道的頭版,進行了版面強化,通過四張具有強大沖擊力的現場斗毆圖片和一篇文字報道向觀眾傳達了本次男籃斗毆事件的主要信息。2253期的《體壇周報》用了四分之三的B7版面來刊登此次斗毆事件的后續報道。在接下來的2254期B6版,關于中國男籃斗毆事件的報道只占了版面右下角大約八分之一版面的位置。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為國內最具專業性的體育類專業報紙,《體壇周報》對于該類賽場突發暴力事件還是非常重視的,在版面設計上也留足了充足的版面空間。
2.新聞類型分析
《體壇周報》第2252期頭版關于中國、巴西男籃斗毆事件的報道體裁是圖片新聞,該圖片新聞題目為“男籃拳擊手”,具有震撼力字眼的標題加上場面十分火爆的現場圖片報道,這條新聞賺足了讀者的眼球。在該期B1版,編輯進行了版面強化,四張不同角度的現場圖片向讀者全方位“展示”了男籃群毆的火爆場面,除此之外,該版的正中心位置是來自前方記者的一篇獨家報道,題為“丑陋拳賽”,文章內容向讀者還原了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文章大多引用了現場當事人的原話,具有一定的紀實性。
在2253期的B7版,關于此次男籃斗毆事件的報道占了四分之三的版面,整個報道內容中出現了三張圖片,較之于上一版圖片的火爆,本期的三張圖片內容平和了許多,兩張為男籃兩位隊員受傷照,另一張圖片的主要內容為中國籃協副主席在機場與巴西男籃主教練擁抱。本期其余關于此次群毆事件的報道則全是文字新聞,分別為“等候FIBA發落”、“候機、鮮花、道歉、擁抱、”、“黑板書:拋頭顱,灑熱血”、“圍觀發生”、“我們應該站出來”等五篇報道,這五篇報道的視角各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接下來的2254期,關于此次男籃斗毆事件的報道則只有一條,且該報道所處的版面位置也比較尷尬。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報道該類事件的時候,《體壇周報》采用的新聞類型比較平均,圖片報道和文字報道所占的比例相差無幾。
3.報道主題分析
這次男籃暴力事件是近幾年來我國體育史上沖突規模和負面影響較大的一次,在應對此次暴力事件的報道主題界定上國內媒體還是比較明確的?!扼w壇周報》對于這次暴力事件的報道主題比較分散,涉及了處罰政策、賽場紀實、事后道歉等多個方面。而對于斗毆細節的報道則沒有進行大量的濃墨重彩的渲染,圖片新聞除外。在讀者較為關心的斗毆中雙方隊員的受傷情況方面,《體壇周報》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呈現,并且提供了圖片作為補充報道。與此同時,對于具有較強新聞價值的“官方處理結果”,《體壇周報》也進行了及時的跟進,在2254期公布了籃協的最新處理結果,并對可能隨之而來的國際籃聯的處罰結果進行了一定的預測。從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體壇周報》的報道主題界定雖然比較分散,但是偏激的成分還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圖片新聞。
(二)媒體報道現狀總結
通過版面設計分析,第2252期將本次男籃斗毆事件放在了報紙的頭版頭條位置,在B1版,也就是籃球類分版面《扣籃》的頭版,幾乎整個版面都是對這次賽場暴力事件的報道。從媒體的實踐操作來看,本次中國、巴西男籃斗毆事件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報道力度也非常的大,報道程度較高。從這里可以看出,這類賽場暴力事件對于媒體來說還是具有很大的報道價值。
但是在新聞類型和報道深度方面,《體壇周報》則顯得有點單調和力不從心。在所有的報道內容中,除了火爆的圖片新聞以外,消息占了絕大多數,少許的通訊也缺乏一定的深度,專業的深度報道則少之又少了。由于這次新聞類型的單一,許多報道只是從不同角度對所發生的事實進行了重復報道,缺乏對事件發生原因的深度追蹤,缺乏對該事件所反映出的我國體育環境現狀的分析,缺乏思考性的內容。
從報道主題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些許希望。在對本次賽場暴力事件的報道方面我們媒體還是充分體現出了人文關懷,這是難能可貴的?!扼w壇周報》報道中的新聞人文關懷具體體現在對受傷隊員傷勢的報道上。其他的報道主題則涉及到了該次突發暴力事件的多個方面,報道主題比較全面,完整而詳實地向受眾展示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二、賽場暴力事件的媒體報道策略研究
從1989年CCTV開辦全國第一個以傳播體育消息為主要目的《體育新聞》欄目到1995年1月1日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CCTV5)的成立,再到現如今體育媒體呈百花爭艷的姿態,在短短的20年時間里,中國的體育媒體取得了飛速的發展?,F如今體育新聞在各大媒體中占有著很大的比重,更多的時候體育新聞扮演著為這些媒體吸引眼球和創造效應的角色,在這種深加工的過程中,體育新聞報道也處于了“亞健康”的狀態[1]。作為體育媒體而言,在處理該類暴力事件時如何表現出理性的價值取向,這是需要進行認真而且細致的探討。結合上文關于媒體報道情況的研究,本文在此提出如下幾點建議和對策。
(一)選擇恰當的切入點,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國家形象的塑造主要通過國際傳播來實現的,新聞媒體則是國家進行國際傳播的重要手段[2]。國家形象塑造包括許多方面的內容,國家的體育形象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個沒有好的競賽氛圍、暴力事件頻發的國家無法樹立強國形象。但是由于體育比賽的強度日益加大,賽場摩擦、沖突甚至是暴力事件的發生也在情理之中,如何將這些暴力事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這就要求體育媒體對該類事件的報道應該選擇恰當的切入點。合理掌握報道尺寸,不對暴力事件的畫面和細節進行詳細的描述,采取必要的過濾手段,顧全大局,充分體現人文關懷。例如對于中巴男籃斗毆事件,我們媒體完全可以拋棄帶有暴力色彩的報道方式,選取暴力事件后雙方的情緒狀態和運動員傷勢作為切入點,不大肆渲染斗毆細節,少用帶有暴力色彩的圖片和字眼,充分體現新聞媒體的人文關懷,盡量削弱該事件的負面影響,使媒體的報道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效果。
(二)善用深度報道,多視角展示事件的來龍去脈
這里所講的深度報道并不是讓媒體抓住小辮子不放,而是對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進行全面的跟蹤報道和深入分析,這樣能夠向受眾傳達全面而具有權威性的正面信息。賽場暴力事件的影響具有很強的延續性,且在一段時間內能引起很大的轟動。盡管體育比賽兼具娛樂性,但是我們不能以報道娛樂新聞的方式來對待這類事件。對于賽場暴力事件進行追蹤報道,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受眾需要,從而消除不確定性。這種深度報道不是對事件暴力根源與形式的追溯,而應該是對事件發生的成因分析和對處理情況的追蹤,是對體育環境的深入思考。在這方面,《體壇周報》的做法同樣是“喜憂參半”?!跋病钡氖菑?252期的純粹事件報道到2253期的報道視角多元化,再到2254期對官方處理結果的報道,《體壇周報》向受眾客觀而詳實地報道了整個事件的發展情況;“憂”的是在對這次暴力事件的報道深度上,《體壇周報》確實沒有做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缺乏深度報道,缺乏思考性的內容。
(三)設置理性的輿論導向,適當增加專家解讀
傳播學功能論認為大眾媒體通過環境監測、意見協商、地位賦予、知識傳承和文化娛樂等功能的發揮,在社會系統中扮演著“共識動員者”的角色。媒體不僅是現代社會的“敘事者”,而且是緩和社會各異質要素矛盾與沖突的熔爐,是維護社會共同準則的文化武器。在現代社會信息化的語境下,媒體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挑戰者和宣傳者。從現代認知心理學角度審視,客觀真實經由“媒介真實”過渡成了公眾的“心理真實” [3]。媒體在對該類事件進行報道的時候,應給觀眾提供積極的信息,避免對暴力細節進行渲染。同時,要少用帶有暴力性的圖片和文字,盡量避免媒介暴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評論部分可以通過專家解讀來表明引導輿論,盡量不要誘導讀者去回味該類事件帶來的所謂 “暴力美學”。鑒于受眾媒介素養的參差不齊,理性的輿論導向尤為重要。在信息量巨大的新媒體環境下,人們對于信息的接受呈現出了些許的被動,有時受眾對于同一事件的各類信息則會感到無所適從,這時候理性的輿論導向就顯得十分重要。建設和諧社會,理性的體育報道、理性的輿論導向缺一不可。
體育比賽是現如今人們生活中常常討論的話題,它的精彩性、競技性能夠使人們從緊張的工作中得到緩解。體育賽場暴力事件的頻繁出現也賺足了人們的眼球。該類暴力事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震撼力,與此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破壞力。隨著信息傳遞手段的日益多樣化,該類暴力事件也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于該類暴力事件的報道,新聞媒體是輕描淡寫還是濃墨重彩?這應該有個基本的準則,對于暴力細節不重復報道、不渲染,而是花大力氣進行正面宣傳,最大限度地減少該類暴力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樹立我國體育強國的良好形象。所以對于賽場暴力事件的報道,媒體還是應該以文明的載體這一角色而出現,徹底杜絕暴力的寄生。
參考文獻:
[1]王倩.國內體育報道誤區淺析[J].新聞實踐,2004(7).
[2]王京,馮莉.從體育報道看國家形象的塑造[J].新聞知識,2003(4).
[3]史志明.我國體育新聞畸變對受眾影響研究[J].前沿,2010(2).
[4]趙士林.突發事件與媒體報道[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5]胡百精.危機傳播管理—流派、范式與路徑[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畢雪梅,賈靜.體育新聞學概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