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民生新聞欄目已成各家電視臺提高新聞報道影響力和收視份額的一條重要途徑。但在其取得較好收視率、獲得社會普遍認可的同時,也遇到了同質低俗的發展瓶頸,主持人作為欄目核心元素如何實施品牌策略,優化傳播值得思考。
關鍵詞:民生新聞主持人;人文色彩;輿論領袖;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2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2-0103-02
2002年,《南京零距離》首開民生新聞的先河,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新聞視角。隨后,民生新聞異軍突起,我國各級電視臺涌現出了大量“民生新聞”節目,這些節目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有些甚至創造了當地收視“奇跡”。目前,各家電視臺都把民生新聞欄目作為了擴大新聞報道影響力和提高收視份額的一條重要途徑。而對于節目來說,主持人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元素,更是節目的標志和符號,對節目增強競爭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主持人對民生新聞節目的影響
相比于與其他大眾媒體,電視媒體最大的優勢就在于“主持人”這一元素。主持人是民生新聞節目的人格化身。在一定程度上,節目的特色也就是主持人的特色。“主持人言論中表現出來的認識水平、社會責任感及個性魅力會成為吸引受眾最主要的因素”。
主持人是民生新聞欄目的核心,在媒體與受眾的溝通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民生新聞節目對主持人的要求主要為:親民的公眾形象,要求主持人要關注社會生活,心系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伸張正義、公德,褒獎善良,情義,弘揚正氣,針砭陋習;具有獨特的語言風格,富有地方親緣性特征,地方上的民情風俗滲透其中,使之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在評論方面,需語言樸實化,親切質樸又富于個性的點評,以求能深入人心;在敘述方式上,更加追求人性化、平民化,強調用講故事的敘事方式。主持人對民生新聞節目的影響,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主持人定位體現著節目的傳播理念。民生新聞之所以受到觀眾的歡迎,就在于它“采用平民的視角,站在百姓的立場,關注的是百姓的生存狀態、生存空間,關心的是百姓的冷暖痛癢,播報的是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評說的是百姓關心的事情,并為他們排憂解難”。節目的這一特性決定了民生節目的主持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克服了傳統節目中所采用的“我講你聽”的模式,主持人以“朋友”式的身份和受眾“一起”關注新聞,把自己對新聞事件的感悟融入到評論中,與受眾交流,更加注重傳播中平民化的風格和人文精神的體現。無論是《南京零距離》還是《第七日》,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其主持人孟非、元元的成功塑造。主持人孟非甚至被市民親切的稱為“市民的兒子”。
第二,主持人的語言特色決定了節目的表達方式。民生新聞是“從群眾的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的新聞”。欄目呈現給大家的都是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這就要求“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不僅要能“播”,而且要能“說”,要能“講故事”。口語化的表達,平等真切的交流才能使節目更具貼近性。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現在的時代已經不是故事的時代,而是講述的時代,故事本身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講,用什么方式講。
第三,主持人的個性化特點決定了節目的風格。主持人鮮明的個性特點是無法復制的電視表現元素。尤其面對目前民生新聞欄目同質化的現象,主持人要想成為節目的標志,讓觀眾記住并喜愛,就要培養并強化其與欄目風格契合的個性化主持,如文中提到的《南京零距離》、《第七日》等知名欄目都離不開主持人獨特風格的充分彰顯。因此,在選拔和培養民生新聞主持人方面也應注重其個性化特點。為民生新聞欄目風格的“唯一性”打下基礎。
第四,主持人的言論塑造節目的輿論地位。目前,主持人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轉述別人意見的主持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播音員;這類主持人大量存在;第二類是自說自話的主持人,即脫口秀主持人,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常常會發生角色錯位;第三類是善于引導別人思考和說話的主持人,這類主持人最為難得。
二、民生新聞主持人存在的問題
民生新聞近十年的收視走高體現了其旺盛的生命力,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世俗、庸俗和媚俗的發展瓶頸,出現與“民生”新聞相悖的現象。造成民生新聞媚俗化的原因很多,而表現在主持人身上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主持人年輕化缺乏閱歷,不諳民生。民生新聞最大的特色就是反映民聲、民意、民情,打造意見交流的公共平臺。但在現實的節目中,很少能做到。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曾提出,主持人必須要有深厚的生活閱歷,否則他不僅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況或自己的主持領域難以把握,也會因為經驗或文化積淀的欠缺在主持節目中暴露出很多缺陷。而與國外電視主持人多為成熟面孔不同,我國主持人隊伍是一支頗為年輕的隊伍,呈現出年輕化、明星化的特色。這些缺乏生活閱歷的主持人往往是扮成類似的風格,用著同樣的語氣,做著相似的手勢,重復著雷同的詞匯,千篇一律地主持著節目。北京廣播學院的張頌教授也曾表示:“稱職的主持人要做到三個培養:培養自己、培養傳播觀念、培養受眾,而我們現在的很多主持人只能當花瓶。”
第二,主持人在輿論引導上存在缺位、越位現象。民生新聞主持人在節目中往往將自己定位為普通百姓生活的代言人,替老百姓說話,節目也的確為老百姓解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問題,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主持人的缺位、越位現象時有發生。
在一些帶有負面因素的事件之后,缺乏正確的輿論引導。以一些‘不痛不癢’的話,諸如‘相信觀眾會有自己的判斷’等結束,沒有對受眾進行正確的引導。節目中還存在,主持人充當了媒體審判的代言人,點評時不注意公平、公正的表達,往往容易引起法律糾紛;不能保持平衡的心態和準確判斷,隨意表達個人情緒,造成節目在輿論引導上的錯位。
第三,主持人在新聞講述上存在泛娛樂化現象。民生新聞主持人的個性化、生活化、平民化都值得肯定,但絕不能演化為異類化、表演化。體現在主持人身上,泛娛樂化主要體現在偏重軟新聞,減少嚴肅新聞的比例,內容陷入膚淺、低俗;在講述的過程中,過分強化故事的懸疑刺激,引發觀眾的獵奇和窺探心理;在主持人的點評上,過于隨意,情緒化、嘩眾取寵。“主持人的言論空間不是私人空間,只有在符合社會公共價值判斷的前提下的發揮,才有存在的意義”。
三、民生新聞主持人發展之路
針對民生新聞主持人存在的問題,對其今后的發展,提出以下策略。
第一,塑造主持人自己的語態。節目的主持人必須與節目團隊共同成長。欄目與主持人風格之間的磨合、內容形式的互相認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不斷地磨合中找到相互間的契合點。國內大量的民生新聞欄目,在定位上雖略有錯位,但整體風格,尤其在報道內容方面難免雷同。在這種情況下,主持人就成為了增強節目競爭力的重要元素。一個優秀的民生新聞主持人應該具有敏感的新聞關注點,獨特的視角切入點,親切自然的口語化表達,真切樸實的真誠流露,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與欄目風格高度契合個性風格,使之成為欄目“突出同質化重圍”的有力砝碼。
民生新聞主持人的個性化是品牌策略的前提和基礎,而品牌策略也是民生新聞主持人個性化的目標和歸宿。像光頭之于孟非、京腔之于元元。“光頭”和“京腔”這些形象直觀、簡潔明了的符號不僅生動的指代了兩位主持人,更重要的是這些符號背后讓人聯想到的是孟非冷靜、犀利的表達方式,和元元親切隨和干練、幽默的表達習慣。
第二,打造主持人的輿論領袖地位。點評是民生新聞的一大特點和看點,更是民生新聞主持人功力的顯現。理性、適度、精辟的點評是欄目的核心競爭力。
歐美等電視傳媒發達國家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大多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上。他們一般有一二十年以上的記者或編輯經歷,與形形色色的人打過交道,具有很強的判斷力、豐富的經驗和組織調控能力,這種主持人一般是這個節目的靈魂,他們往往扮演著輿論領袖的角色。
民生新聞關注“民生”,但不能停留在“民生”表面,不能僅僅關注于雞毛蒜皮的瑣碎事件,應該更多地關注關乎人民生計的“大民生”,并引導觀眾關注公共利益,樹立公共意識。對于主持人來說,不能僅僅停留在“告知”的層面,而應該向縱深拓展,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深刻地反映公眾的訴求及根本利益,善于運用辯證的、科學的思維方法來分析各類問題,并把群眾不同的認識和分散的意見集中提煉,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循循善誘,引發思考,推對社會改良,引導百姓改善際遇,過健康、積極、和諧的生活。而其所具有的品質正是民生新聞主持人所追求的核心目標。
第三,發揮記者型主持人及跨界主持人優勢。主持人對節目的駕馭能力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深度觀察、準確判斷,發散思維等專業技能上。特別是民生新聞的主持人應該深入社會,掌握社會跳動的脈搏和趨勢。面對無以數計的觀眾,每天變化的選題,且要對新近發生的各種事件和群眾所關心的問題進行評述,記者型主持人因為有豐富的采編實踐和新聞工作的經驗,記者生涯的厚積薄發往往使其在對新聞的判斷和思考以及整體駕馭方面更具優勢。
跨界主持人則更強調其專業背景,并先前已是某一領域的知名人士或社會公眾人物。這類主持人以良好的社會知名度、豐富的行業積累、靈活的簽約能力而備受關注。他們有出色的專業能力,比如運動員要比一般人更了解體育界,明星更了解娛樂界等等。跨界主持人契合了電視節目專業化的發展趨向,自身的專業角色、個人角色會給主持人角色增添更多的魅力。不過這類主持人同樣存在職業問題,對廣播電視行業的規范知之甚少,缺乏新聞實踐,新聞道德及職業操守總體水平參差不齊。跨界主持人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電視媒體的傳播規律、傳播技巧等,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跨界,讓專業角色、個人角色與媒體角色發揮跨界主持人的優勢。縱觀民生新聞的發展,其以 “平民視角”的觀念,用下降了的鏡頭和視角,反映了民眾心聲、引導了百姓生活。節目主持人不同于新聞播音員傳統的播報方式,而是以“知心朋友“的姿態,用生動的語言及平和的語調對百姓的日常生活進行報道,進而引導主流價值觀念。通過點評,賦予民生全新的精神內涵和深刻的社會意義。民生新聞自身的特色都值得“主持人媒體”學習借鑒,也都應該給主持人帶來進一步優化傳播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吳郁.當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白小易.解讀民生新聞[J],視聽界,2004(1).
畢一鳴.“輿論領袖”是主持人的至高境界[OL].news. longhoo,net,200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