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作為當代幾乎家家必備的媒體,在技術變革的推動下發展迅速,電視節目形態也愈加多樣化。故事類節目逐漸成為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主要選材和構成部分。近年來,電視節目低俗化的問題在社會上引起反復的討論和關注,這也再次引起了業界和學界對電視節目可看性和思想性進行反思。《傳奇故事》以真善美的輿論導向和予哲理于詼諧的故事化語言敘述方法吸引觀眾,是一檔名副其實的大眾性新聞節目。結合其節目特色,本文重在淺析故事類節目的優勢并對其進路進行思索。
關鍵詞:故事類節目;電視節目;民生新聞;傳奇故事
中圖分類號:G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2-0042-02
電視是一個“家用媒體”,或者說電視具有“家用屬性”0。現代傳播學認為:新聞事業傳播的主體由傳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轉化。據此要求作為傳播者一方的電視節目制作團隊必須首要考慮受眾的實際需求。結合上述電視媒體屬性和電視節目傳播特點,故事類節目在此方面樹立了良好典范。故事類節目初始于紀錄片中的講故事和新聞的故事化,該節目最早搬上熒屏源于江西衛視的《傳奇故事》和中央二套的《財富故事會》,創下高收視率,短時間內各頻道爭相效仿,繼而出現遼寧電視臺的《王剛講故事》和江蘇衛視的《人間》。一時之間故事類節目蔚然成風。因其突破新聞新近發生、新鮮、及時報道等特點的局限,故事類節目在新聞事件的長度、復雜性、報道手法等方面更具靈活性。但無可避免,在故事類節目發展后期,顯現假新聞報道、涉及當事人隱私等弊端。那么,故事類節目應該如何趨于良性發展?本文將從故事類節目的題材選擇、節目的解構、主持風格、節目的傳播價值以及發展瓶頸和突圍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大眾化的選材
大眾化的選材是故事類節目吸引受眾的法寶。根據傳播學受眾理論的分析,電視故事類新聞節目要吸引盡可能多的電視觀眾,樹立“大眾思維”的制播方式極其重要,要兼顧大眾,傳播比較通俗化的東西,追求故事的趣味性、貼近性。讓有思想的人看到思想,讓普通人看到有趣的故事[1]。要融趣味性、貼近性、欣賞性和價值性為一體。兼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齡性別差異、不同思維方式的受眾的心理需求,這就是故事類節目在選材時的優先考慮因素。
故事類節目選材多來自生活,接近現實,貼近群眾,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該節目以普通大眾生活中獨特的人和事為依托,更傾向對個人的報道,能發現并提煉出各地新聞報道中有關情感、生活、法律諸多方面富含獨特新聞價值和社會效益的故事,有創意地尋找正確的、恰到好處的“賣”點,如李大同在綜述中國青年報“冰點”故事的創刊過程時,對新聞題材的選擇已經逐漸多樣化和平民化,更多關注小人物事跡這一實際發展趨向,如此總結:“只要是新鮮的還未被發掘的具有傳播價值的事件都可以作為新聞”0。
江西衛視《傳奇故事》每期30分鐘左右時長的節目總能自始至終吸引觀眾,2011年6月14播出的“堅守希望的浪漫12年”,6月29日播出的“17年一直欠你兩個字”,7月31日播出的“21個月的冤屈和21年的尋覓”等,僅此節目命名就極具懸念設置。所有這些節目都選擇平民百姓的身邊事,從負面故事中截取正面宣傳價值,弘揚真善美。
二、新聞原材料的解構是故事類節目的精髓
新聞事件的發生是線性進展的,故事的講述可以靈活的多次編排,在故事鮮有變化的基礎上實現故事的創新性認知和獨特理解。講故事即故事講述者依托實際發生的事件,對故事及其相關人物、環境、情節、情感、態度等要素重新整合解構傳播的過程。首先,電視故事類節目必須注意到地域差異和傳統局限,電視制作者、策劃人、編輯、主持人等制作團隊在對故事新聞進行篩選播出時,尤其要考慮節目本土化解構的重要性。異地新聞故事本地播出或者本地新聞故事異地播出,地域性的風俗和觀念的區別都會成為制約節目效果的因素,鑒于此,單個故事意欲表達的主題思想必須合乎實際定位市場的觀眾接受滿意度。因此,新聞素材可以表現出多維的傳播視角,同一新聞事件,機動截取個別價值橫斷面,通過主持人的評述將原來的故事賦予新的思考方式、新的媒體態度、新的視角、新的情緒特征、新的觀念與思想。其次,電視媒體的新聞傳播包含圖像、聲音、聲畫關系三個因素。實現三個要素之間流暢的轉換和協調,就必須對節目進行畫面剪輯、音效編輯、視頻插入等。故事原素材是事件發生過程中人物、語言、事件的記事本,受節目時長等因素限制,搬上電視熒屏的節目是對這一原初影像深加工的過程,單純的音像播出已然無法滿足電視媒體的藝術需求。結合主持語、恰到好處的評論語、相關影視資料的適時載入都需要對原材料進行重新排序、剪輯等。最后,補充故事相關原材料將使傳播效果錦上添花。故事類節目慣有的表達風格是從負面事件中傳達正面價值。節目的好看性、吸引力決定電視節目收視率,故事類節目的市場調查要考慮觀眾可能在節目播出哪個階段更換頻道,對于原故事進行有效整合和刪減,選擇有說明性和說服力的畫面、片段配合適當的時機播放。巧妙發揮熒屏畫中畫的作用,故事陳述中引入與主人公或故事主題相關視頻或有關片段,甚至可以穿插借鑒同種類型的電影方式報道。觀眾在有效、直接、可感的電視環境中接受傳者遞達的信息,使故事類節目可以發揮最大效應。
三、幽默、詼諧、智慧的主持語言是故事類節目的亮點
故事類新聞節目主持人“說新聞”要具備良好的敘事風格。主持人對于一個故事的引入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扣住觀眾注意力,要一分鐘之內,最好是30秒之內要讓觀眾感興趣[1]。主持人要使其接近平民化風格,平民化即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同時可以使用必要的體態語言,能反映百姓心聲,傳達百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2]。以《傳奇故事》的主持人敘述方式為例,主持人在開頭和結尾掌握的極好,主持人講解詞非常注意強調開頭,巧妙運用觀眾熟悉的中國古詩、諺語、甚至影視熱點、網絡流行語等為開頭,設置一個調,先吸引觀眾好奇的心理。2011年“神秘的合伙人”開頭引用《詩經》中“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引出節目主題。“神秘巖畫證后羿射日真相”則用“哲學家說,童話是每一個孩子的夢想,神話是每一個民族的夢想,那么在中國就有一個后羿射日的神話”引出節目。敘事過程中,時常是各種敘述方式交叉運用,通常主持人帶著疑惑提出問題,和觀眾一起對于故事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設想,在這種不斷自問自答的反復自我顛覆過程中,使故事節目層層遞進,環環相扣。“17年欠你兩個字”采取倒敘的講故事手法,從17歲女孩袁杰因為沒有戶籍輟學開始,主持人金飛問“她既然有父母,怎么會沒有戶籍,就算是孤兒院來的也會有記錄啊,那么她到底從哪里來,難道是黑戶么?”主持人這樣反復的提問是故事類節目的一大特色和技巧,巧妙的引出問題,既推進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又不斷設置懸念。傳奇故事主持人用語的第二個特色是人稱的轉換。講故事多為第三人稱敘事,時而采用人稱替換“我們剛講到……”“如果換做是您,您會這樣做么?”類似于此的講解詞頻繁出現,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性,拉近屏幕上人物和屏幕外電視觀眾的距離,促使觀眾更深入故事中去。
四、正面效益是故事類節目的根本
“貼近民眾,平民視角”的新聞核心在于使觀眾通過故事中人物矛盾、情感的變化反觀自身的存在、透視人的生活狀態、反思社會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倫理標準等,這就是故事類節目的人文價值和社會效益所在。越來越多的新聞節目將選材集中在平民化的“小”事件和“微”變動中,在此類故事中產生的人物自身狀態的變化、心理的變化、命運的變化,能使觀眾在故事演進中發現自我的縮影,與故事中人物產生某種諸如感情經歷、生存問題、生活環境、心理矛盾等方面的特殊吻合和強烈共鳴,影像自我的人生。
故事類節目必須發揮最大程度的人文轟動效應,使其做到故事性和可看性共存,不僅要追求人文價值,揭示人性中的光輝點,弘揚真善美,進行良性的輿論引導作用,更要努力創造品牌的力量。《傳奇故事》除了廣泛的收視影響力,還有著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使觀眾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觀眾與節目形成強烈的共鳴,既對人生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加強了社會責任感。“17年欠你兩個字”“神秘的合伙人”“堅守希望的浪漫12年”等節目都是從負面事件中凸現正面意義。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在新聞節目的制作中都竭力避免節目低俗化的走向,故事類節目的發展要注重其思想性,作為溝通新聞與大眾之間的橋梁,電視新聞制作者必須強調其正確的思想導向和文化引導,以新聞真實為本源,把成熟的思想成熟的觀點承載出來,以正面故事傳播正面價值,通過負面故事宣揚正面視角。涉及弱勢群體或社會底層的題材,比如《傳奇故事》中經常講述的有關人與人之間的父子之情、婆媳關系、兄弟手足等等,一定要立足于正面價值的新聞導向,從不雅的事件中發現閃光點傳播出不俗的思想內涵。但是在這一表達過程中,要慎重對待人權的保護,要設置法規限制和道德約束,尊重他人的人格,避免對他人隱私的揭露曝光,拆除媒介和受眾之間的界限和戒備,使節目的傳播與接受能有角色認同和情感互動的愉悅!要與時俱進,不斷發現新的傳播方式,找到故事類節目的全新表達手段。
五、故事類節目的進路
電視故事類節目當前競爭日益激烈,所面臨的主要局限是如何從有限的題材中發現新的視點。以傳奇故事為例,故事類節目的選材可從其他報紙、網絡等媒體中選擇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并截取有特色的橫斷面進行剖析。其次,注重故事原材料的真實性。故事類節目雖然以講故事為主要方式,電視媒體也更具有技術性和藝術性,但其新聞性真實性還是首位的,避免觀眾產生“做新聞,演員表演”的懷疑。作為民生新聞的故事類節目,與大眾產生共鳴的正是其折射出的倫理道德和人文情懷,真實是最根本的底線。第三,敘述的完整性。在事件脈絡比較復雜的故事中,節目圖像、音畫等需包含事件進展的各方語言和前景、背景介紹。如同“女兒拒絕搶救父親的秘密”一期節目中,養女、保姆、醫生等人物關系復雜,牽涉房產、遺產等,無論主持人的敘述還是畫面的剪輯必須保證完整性。
綜上所述,在尋求電視民生新聞平民化發展的道路上,我認為故事類新聞節目很好的保持了平民化風格、創新性解構、試聽語結合、主持人個性主持等特色,有其他類新聞節目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在未來的發展中,也要突破題材局限的制約、主持人一成不變的風格等瓶頸限制,實現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孫玉勝.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M].北京:三聯書店,2003.
[2]易旭明,黃俊.《傳奇故事》的“雅”“俗”經——訪中國新聞獎名專欄主編兼主持人金飛[J].今傳媒,2010(12).
[3]溫海滌.淺析主持人電視“說新聞”的特點[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