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技術的推動下,媒介融合成為一種趨勢。伴隨著報紙媒體的融合發展,報紙上的新聞也從簡單的文字和圖片發展到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于一體的融合新聞的形式。本文試圖從融合新聞的采寫、報道、呈現三個角度解析融合報道。融合新聞是新聞報道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媒介融合;融合新聞;新聞報道
中圖分類號:G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2-0101-02
一、融合新聞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傳統報紙漸漸失去其賴以生存的優勢,如報紙的時效性、廉價性、便利性等等。同時,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報業也面臨著讀者數量下降和廣告收益減少的困境。新傳播形式的興起不可避免地對舊有的媒介產生影響和沖擊,但是舊的傳播形式并未在沖擊中消亡,反而互相促進、互相融合。新媒體的興起又恰好為傳統報紙提供了一個與其他媒體融合的操作平臺,美國的報業已紛紛在報紙網站中融入視頻,《紐約時報》集團的主席Authur Sulzberger也指出:報紙(news-paper)不應決定于第二個詞“紙”,而應決定于第一個詞“新聞”。媒體共生理論己經告訴人們:媒體之間只有相互依靠才能共生共榮。在傳媒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舊有的傳媒,都會通過與新科技的“共生”關系,發展自己的傳播手段,創造一些“優勢形態”,從而加強自己的競爭力。所以,面對新媒體沖擊,報業不會消亡,而是將與新媒體一起走向“媒介融合”。新聞也開始以一種融合的姿態出現在受眾面前,即“融合新聞”。融合新聞是媒介融合的產物。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Andrew Nachison認為:“媒介融合”是指紙質、音頻、視頻及互動數字媒體的戰略、運營和文化聯盟。不同的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都集中于同一個信息平臺,他們統一規劃、協調及取長補短,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觀眾的類別對信息進行處理,從而發揮優勢彌補劣勢,有針對性地將信息傳播到受眾。融合新聞(convergence journalism),是指多種新聞媒體活動的整合,采用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多渠道的傳播。最終呈現在受眾面前的作品形態,不再是傳統報紙單一文本的新聞,而是融合了不同媒介文本、展示在多個媒介上的融合新聞。西方新聞媒體界又稱“融合新聞”為“多樣化新聞”,這意味著采用多種多媒體工具進行的新聞傳播。
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蔡雯指出:與傳統的新聞傳播活動相比,融合新聞主要發生了以下變化:1.新聞來源與傳播主體發生了變化;2.媒介組織架構與工作發生了變化;3.新聞載體性能與傳播方式發生了變化。融合新聞將是未來報業發展的重點所在。目前國內新聞融合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報網互動”等融合形式上,各個報業集團都在對融合新聞積極嘗試,例如:上海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的四個“I”項目,包括電子報紙、電子雜志、數字信息屏、手機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將三個電視臺的新聞聚集成一個統一的新聞采編信息平臺——新聞中心。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與浙江移動、浙江在線推出數字報紙——《浙江手機報》,與北大方正合作開發了“數字報刊與跨媒體出版系統”,從而實現傳統報紙、數字報紙、光盤出版以及全文數據庫出版的一體化生產和多樣化出版。但結合目前的融合實踐來看,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合作模式還停留在各自為政的階段上,并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新聞資源共享,缺乏統一的規劃。一些報紙把傳統媒介與網絡的融合簡單地理解成了報紙的數字化,僅僅是將新聞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多向發布。融合新聞不僅是將傳統媒體的內容簡單地報網融合,而應該從新聞的采集、編輯加工到內容呈現各個流程上的真正的新聞融合。筆者認為,“融合新聞”包括新聞形態的融合、媒介功能的融合、新聞報道的融合、新聞從業人員的融合等多個方面,是一個遞進式的過程融合,同時也涵蓋了新聞融合的政策、法律等,本文僅就融合新聞的新聞報道為研究對象,探討融合新聞的報道的轉變。融合過程中重點是進行內容建設,實現內容的融合。
二、融合新聞的采寫:多元化
從新聞的發布周期上來看,傳統報紙若超過截稿時間,便只能等到第二天發稿,融合新聞則要求媒體處于全天候的進行時態。融合式的新聞報道以滾動性和實時性為主要特點,通過網絡、手機等沒有發行時間限制的信息平臺實時地、不間斷地為受眾提供新聞事件的即時報道。
在新聞采寫方面,融合新聞不僅需要文字、圖片等素材,同時還需要音頻、視頻等數字化素材,即全信息化的采集,它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從而實現多媒體內容的采集與生產。此外,融合新聞的發展也對采編人員的寫作能力、技術能力、編輯能力、網絡使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教授DarlyMoen說:“很多人都覺得我們應該培養一些‘背包記者’,也就是一名文字、攝影、攝像全能的記者。”香港樹仁學院新聞傳播系教授宋昭勛對新聞從業人員提出:“21世紀的記者應該認識到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努力加強多種媒體融合傳播的訓練,從而成為能夠以多種形式進行新聞寫作和新聞傳播的融合型記者。”
融合新聞的“背包記者”承擔著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報道任務,他們不僅要報道文字與攝影新聞,還要采集和制作視頻新聞,他們掌握全面的多媒體技能,為多種不同媒體提供立體化的新聞作品。美國的一些著名新聞學院已經開設了“融合新聞”專業,培養全能的融合新聞記者,國內也開始實踐。同時,融合新聞的采集活動不僅體現了為記者編輯的傳統采集活動,普通人也可以參與新聞的生產,網絡的開放性、廣泛性和實時互動性,使受眾可以借助論壇、博客、微博等多種渠道,參與新聞的采集、編輯、傳播整個生產流程,人人都可以是記者和編輯。
三、融合新聞的報道:立體化
報網互動的嘗試之初,網站上的新聞只是紙質新聞的電子翻版,報紙網站僅作為印刷版報紙的附屬品存在,新媒體的特長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報網互動發展到成熟階段,報紙網站開始成為一個大型的信息傳播平臺,其涵蓋的新聞內容遠遠超出傳統報紙的新聞內容,不僅包括實時滾動的新聞報道,還有新聞的相關視頻及其他互動性的欄目。
集各媒介平臺之所長,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不同媒介形態,對同一件新聞事件進行描述,這就是融合新聞的優勢所在。整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不同報道方式形成一組報道群,在這組報道群中,有適合于傳統紙質媒體的文字、圖片報道,也有適合于網站等終端的音頻、視頻。受眾可以免費檢索,再鏈接到相關網頁,通過文字領會新聞的深層意義,通過圖片了解新聞的發展態勢,通過Flash和計算機模擬理解深奧的科技新聞等。
新聞文本從簡單的文字、圖片發展到音頻、視頻、論壇等多種形態,體現了融合新聞報道的立體化與多樣化特征。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采用的“全媒體原創+全媒介專題互動+滾動發稿”報道方式,采用多媒體、多渠道的方式進行新聞的報道,實現新聞融合。寧波日報報業集團耗巨資建立了“報業全媒體數字采編發布系統”全媒體數字平臺,這是一個融合內網與外網,新聞的采編、出版、廣告、發行等為一體的多媒體數字化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集團可以實現所有媒介信息內容的數字化,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以技術融合的方式實現了信息內容的共享與傳播。此外,融合新聞報道需要注意,在呈現立體化的同時,要充分發揮以報紙為代表的融合新聞的深度性。融合新聞報道中,報紙不應與其它媒介比速度,它的優勢就在于對事件進行深度解讀。深度報道是以文字為介質的報紙(包括網絡上的數字報紙)的優勢之一,報紙應發掘出以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和預測性報道為主的深度報道。國內影響力較大的《南方周末》便是憑借其獨到而深刻的深度報道取勝。《華爾街日報》美國本土版改版也正是說明了這一點,對印刷版和網絡版重新進行內容分工。該報總編輯說:“讀者已經習慣從電視、網絡等渠道獲取即時信息。報紙繼續報道昨天發生的那些新聞事件已經沒有意義。”因此該報對編輯方針進行調整的核心內容是壓縮資訊而放大有“附加值”的深度新聞。
四、融合新聞的呈現:互動化
融合新聞報道強調與受眾的融合,它的核心理念是:新聞不僅僅是獨白,而是一種交流;媒體和受眾互動,才能完成完整的新聞報道。融合新聞的互動性彌補了傳統媒體的單一性和平面性等缺點。呈現在網絡上的融合新聞以互聯網為平臺,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論壇等方式,實現新聞報道文本形式的立體化與多元化,也為傳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便利的途徑。
融合新聞的受眾參與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1)通過網絡了解受眾的信息興趣指向,由受眾決定報道的選題,為報紙確定報道選題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參考;(2)由受眾深度參與新聞調查,在整個新聞的報道和調查中受眾積極參與;(3)通過網絡論壇、博客、微博等多種形式由受眾直接提供新聞報道;(4)由受眾發表評論影響公眾輿論,媒體也可以根據反饋的評論進行新一輪的新聞采集和生產。融合新聞使受眾不再只是新聞信息的接受者,而逐漸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傳播者和參與者,自由地表達受眾的觀點。
煙臺日報報業集團在“兩會”期間以全媒體的形式打造了“煙臺民意通”這個互動渠道,既為黨和政府開辟一個傾聽民聲的場所,又為人民群眾搭建一個民意傳遞的通道。由于受到內容、體制、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國內融合新聞的發展尚不成熟,還需要理論的指導,并需要把理論放置于實踐基礎上進行再認識和升華。在新媒介環境下,積極尋求與不斷總結科學的融合新聞思想就顯得尤為迫切,相應的融合新聞信息平臺的構建,融合新聞法律法規的制定,融合新聞人才的教育和培養等問題也亟待解決。但是,融合新聞的發展也表明,融合新聞必將為報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融合新聞是新媒體時代報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謝娟.報業的媒介融合之路[M].四川:四川大學,2007.
[2]張文波.報業數字化轉型中的融合新聞理念[J].中國報業,2008(5).
[3]蔡雯.試論融合新聞的特點與運作[J].新聞戰線,2007(1).
[4]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試論“融合新聞”及其挑戰[J].國際新聞界,2006(5).
[5]徐沁.泛媒體時代的生存法則—論媒介融合[C].浙江大學,2008.
[6]徐曉敏.融合新聞:中國新聞傳播業的新轉型[J].新聞窗,2007(3).
[7]聞娛.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報道模式創新[J].新聞戰線,2009(2).
[8]李嬌.論媒介融合趨勢下報業發展導向[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0(8).
[9]蔡雯.媒介融合趨勢下如何實現內容重整與報道創新—再論“融合新聞”及其實施策略[J].新聞戰線,2007(8).
洪佳士.美國報業文化的媒介融合報道現象[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