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國以來,我國中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音樂教育事業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師資隊伍不斷擴大且后備力量增多,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音樂教育科研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獲得了許多優秀成果。隨著國際音樂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國外一些值得借鑒的音樂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被系統地介紹和引進,音樂教學的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音樂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多年來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尤其是音樂課程作為整個基礎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經成為擺在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和緊迫的課題。
關鍵詞:新課程;音樂教育;變化
中圖分類號:J6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1-0146-02
一、東臺市中學音樂教育變化的現狀調查
進入21世紀以后,《音樂課程標準》的發布及實施使得音樂教育成為改革的熱門話題,音樂教學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了解音樂新課程對中學音樂教育的影響及帶來的變化,我對東臺市6所中學的30位音樂教師和132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教學設施、教學環節和學生對音樂課的態度等。
1.教學設施。傳統模式下的東臺音樂教育,一間普普通通的教室,除了一架腳踏風琴以外,沒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樂器。音樂知識和傳授完全來自于課本,沒有其他的可供參考的資料。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在中專學歷,平均年齡在35到45之間。部分學校還出現兼職音樂教師的現象、那么《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實施給東臺中學音樂教育的教學設施帶來了哪些變化呢?首先,從音樂硬件上來說,在調查走訪了六所學校后發現,平均每個學校擁有專職音樂教師1人、舞蹈房1間、鋼琴1架、民族樂器3個、擁有書籍4套、CD音像2套、錄音機5臺。這些硬件上的投資不僅為音樂鑒賞課儲備了大量的資料,還為音樂教師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音樂環境。其次,從音樂教學軟件上來說,平均每個學校擁有專業音樂教師2名,平均年齡在25到35之間,學歷在大專及以上。這支年輕而有實力的隊伍給東臺市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所以,無論是從音樂教學的硬件上還是音樂教學的軟件上來說,這都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后給東臺市音樂教育帶來的第一個變化。
2.教學環節。在音樂新課程的頒布和實施之前,東臺市中學音樂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傳統的灌輸式為主的“唱歌課”。音樂課受其他文化課的影響,一般教學環節可分為三步曲。(1)教師給學生唱歌做范例,接著教唱歌曲;(2)樂理知識的講解;(3)復習教唱的歌曲,布置作業。這樣的音樂教學三步曲使學生對音樂課不感興趣,學生被教師牽著走,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這樣的音樂課營造了一個緊張的氛圍,這無疑會給音樂教學質量打上折扣。那么,在《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實施后,給東臺市的音樂教學環節帶來了哪些變化呢?[1]。首先教師上課前的準備,除了書本上學習內容外,教師還要收集大量與書本內容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不會感到深奧和枯燥,從而被音樂課深深吸引。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其次開頭要新穎,想方設法的變用各種方式,使自己課堂生動精彩。在調查中發現,有運用引入式的,有運用提問回答式的,有運用開門見山式的[2]。第三,教學過程,教師在學習了《新課程標準》以后更加注重課堂氛圍,讓音樂課真正的活起來。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學生對音樂課的態度。《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實施,使學生對音樂課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CHINA MUSIC EDUCATION中國音樂網2005年9月第135期由張海彬、史春梅發表的一片文章中得到這樣的數據,在調查的87名學生中有54名學生對音樂課沒有興趣,占百分之62.1;有18名學生對音樂課持無所謂的態度,占百分之20.7;兩項合并占到百分之82.85,這樣的結果令人遺憾。這充分體現了音樂課堂沒有體現音樂教育的本質,忽視了美學本身的特點,學生被動完成學習,效果不夠理想[3]。那么《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實施使東臺市中學學生對音樂課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從以下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來。
在《新課程標準》出臺后,你們的音樂課堂內容有變化嗎?這一問卷中,選擇有的學生人數有102人,占百分之77.8,選擇沒有的學生人數有30人,占百分之22.2,這說明新課程實施后大多數音樂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向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靠隴,這一教學模式的改變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在你喜歡上音樂課嗎?這一問卷中選擇喜歡的有110人,占百分之83,選擇不喜歡的有22人,占百分之十七,調查結果表明,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上的突破,得到了大廣大學生喜愛,學生由不喜歡上音樂課到喜歡上音樂課。
從這樣的調查中可以看出,音樂課程實施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課堂的樂趣,新課程標準出臺的新理念,新方式也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喜愛。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變化。
二、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東臺市中學音樂教育在音樂課程新標準實施之后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這種變化離音樂新課程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
1.傳統音樂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由于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基礎教育課程以傳授知識,教訓技能為主要方式,這種你教我學,我講你聽的傳統教學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惟師是從,只能被動接受一個“標準答案”很少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這種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更是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馳。
2.缺乏對音樂新課程理念的深刻理解。任何一次偉大的社會改革往往都需要時間的考驗。《新課程標準》也是如此,長期以來傳統教學模式延續了大半個世紀,其教學觀念已經在廣大音樂教育者心目中根深蒂固,諸如課程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教學方法過于強度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評價方式過于注重選拔等等。音樂課與語文課、數學課、外語課三門比起來在教師和家長心目中還是顯得微不足道和不堪一擊。部分學校音樂課不能按課表正常上課,常常被中考和高科科目所代替,音樂教育得不到重視,這些都說明了音樂教育新課程理念沒有被完全領悟。雖然音樂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有所改變,但是新課程理念與方法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和提倡探究合作精神的思想還較少被廣大音樂教師所體會,在實踐中也很難體現。
3.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比較薄弱。教育活動各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的參與,教師水平的高低至關重要,音樂教育也是如此,近幾年來東臺市的音樂師資隊伍已有所擴大,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但與新課程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地區的原因,大多數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不愿意回小城鎮,農村更是不受他們所親睞,這樣的原因帶來的結果就是音樂教師資源短缺,音樂教師水平相對較低,給音樂教育帶來了影響,一部分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不容樂觀,音樂素質較弱,文化水平不高。
4.對音樂教育的相關投入。《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實施以后,確實給音樂教育帶來了變化。在音樂教學方面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師資方面都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這與 《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比,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在調查六所中學后發現,由于有的學校辦學規模大,學生人數多,所以有教師工作輕度也非常大,而且學校的音樂教學硬件也很缺乏,例如學校只為初中、高中配備一間音樂教室,由于每個年級的班級人數比較多,所以音樂教師只能輪流使用音樂教室。在《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實施以后,不少學校使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形式上課,每個教師都配備了一臺,但走進音樂教室,乍一看也擺設著一臺電腦,走進一看原來是學校剛換下來的舊的,教師只能通過它讓學生欣賞音樂滿足學生聽覺需求,不能提供畫面滿足學生視野上的需求。據音樂教師反應,這樣的電腦經常在課堂上出現故障,影響課堂聽課效率,這些都是東臺市音樂教育面臨的嚴峻問題。
三、建議和對策
1.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學校在辦學思想上要樹立“素質教育”和“藝術教育”的觀念。只有切實把音樂教育與國民素質教育的關系明確起來,才能使音樂教育得到相應的待遇和地位。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及各學校領導緊跟時代的步伐,領會“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精神。在教學思想上樹立以學生為本、以育人為本的觀念,音樂教學都要深刻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根本要求,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感受力。在教學方法上明確要求提倡、探究、體驗、模仿合作級綜合性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師生之間變為以“師生合作互動”的新型關系。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想改變師資隊伍薄弱的現狀,首先是師范學校承擔義不容辭的責任。師范學校在招生及就業的指導上要有目的性和目標性,這樣會使廣大的師范學校畢業生到需要他們的地方工作。另外,師范學校還要在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計、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加強對音樂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擴寬他們的音樂視野,防止教學手段單調貧乏的現象。其次是建立師資培訓制度,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兩種方式,使在學校音樂教育崗位上的教師盡快提高專業水平。最后要加強教師職業精神,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留住人才,使教師熱情地對待本職工作,要提高中學音樂教師的地位與待遇。在教學獎金評優等方面與其他教師同等待遇。鼓勵教師創新,支持參加各種教學比賽,并建立相應的鼓勵制度。3.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資。然而目前在教育界,特別是在音樂教育方面,存在嚴重的資金不足、分配不當、使用不充分等問題。而這也不光是以東臺為代表的少數鄉鎮地區學校的問題,針對教育經費這個音樂教育事業的必備氧氣,應當被廣泛重視,從經費投入、管理、運用到全方位進行改進,以順應教改潮流。
四、結 語
新課程的教學效果如何,關系到新課程改革的命運,更關系到一代學生的質量。在改革中出現的種種觀念與行為舉止的偏差,反映出一個新事物必然要經歷復雜過程。我們要正視困難與問題,又不能因此失去信心,隨著改革的深入,出現的問題還會很多,希望更多的音樂教育者,實踐教育者參與到改革中來,支持改革,解決改革過程中存在的新問題,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提出更多的改進的新思路、新舉措。
參考文獻:
[1]任長松.走向新課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鐘啟泉.新課程與學生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傅道春.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