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媒介化社會的來臨,大眾媒介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越來越顯著,甚至弱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效。本文在簡要回顧國內外媒介素養教育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通過加強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提升其對媒介信息的辨別能力和使用媒介的能力,從而促進青少年核心價值觀的內化。
關鍵詞:媒介素養教育;核心價值觀;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1-0132-02
一、媒介素養教育的起源及特點
媒介素養教育大致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其主要內容包括正確認識媒介的性質和功能、建立對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識、提高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學會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為個人成長服務等。隨著大眾媒體不斷地深入人們的生活世界,人們媒體素養培養意識不斷增強,媒體素養教育也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國、各地區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和研究很不平衡。香港學者李月蓮認為,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大致可分:理論引入與論證階段、在教會組織或個別先驅人物倡導下進行的小規模萌芽階段、主要依靠教師推動或外國機構資助的初級教育階段和媒介素養教育高級階段等四個階段。其中,媒介素養教育高級階段代表了媒介素養教育研究和實踐的最高水平,其主要特點有:1.受重視程度高,普及范圍廣,并在國家或地方的正規教育體系中取得穩固地位。2.非常重視針對家長、教師、學生等進行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3.非常注重針對性,善于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設計不同課程。4.媒介素養教育理論體系的構建較為完善。
國內媒介素養教育的研究始于1997年。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卜衛發表了國內第一篇系統論述媒體素養教育的論文——《論媒體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追溯了“媒介素養”這個概念在西方發展演變的歷史。此后,學者們陸續發表了一些研究媒體素養和媒體素養教育的論文,并于2004年掀起一個小高潮,僅這一年就發表相關論文62篇(白龍飛,2006),還出版了“我國第一本針對大學生進行傳媒素養教育的著作”——《新聞#8226;傳媒#8226;傳媒素養》。與此同時,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也消然展開,2007年4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成立了一個“媒介素養教育行動小組”,分別在附近的兩所小學中面向四年級學生開展了為期一個學期的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推廣行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謝靜,陳俊美,2008)。2010年11月初,旨在“通過媒介素養教育,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建設性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救教育,使學生們能健康地使用媒介,完善自我”。(《中山日報》2010-11-03)的中山市中小學第一期“媒介素養教育”師資專項培訓班拉開了帷幕,這一培訓項目計劃用兩年時間培訓400名中小學教師。
縱觀國內外的媒介素養教育,青少年都是其教育的重點。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目的一是增加青少年對媒體的了解,學會辨別媒體信息;二是使其合理地運用媒體完善自我、服務自我。前者是媒介素養教育的基礎,盡可能地減少媒體信息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從而有利于自覺抑制非主流價值觀的侵襲。后者是媒介素養教育的提升,旨在進一步提高青少年利用媒體的水平并促使其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與內化。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新舊體制的轉換、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變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與此同時,大眾傳媒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大眾傳媒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其商品化的趨勢也愈演愈烈,新聞消費主義泛化。這一情況,無論是對傳媒本身還是對廣大受眾在價值觀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大眾傳媒對青少年價值觀的負面影響客觀存在,媒介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身上承載著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重擔。能否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論對其本人還是對國家和社會都至關重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那些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居中統治地位、起指導作用、從最深層次科學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占據核心地位的價值理念。它是整個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是一種社會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準則,在社會價值體系中起主導和支配作用。因此,價值觀教育既是青少年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社會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
大眾傳媒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接觸最多、影響最大、最為普及的工具之一。它憑借著強大的傳播功能幾乎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理論觀點、生活方式等內容展現在人們眼前,變革著人們的思維,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在大眾傳媒龐大的受眾群中,青少年是最為特殊的群體。這些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是伴隨著電視機長大的一代,進入21世紀,電腦、網絡、新媒體又成了他們最親密的伙伴。青少年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自身人格尚未發展成熟,對事物缺乏分辨力,很容易受到媒介中不良信息的影響。他們常常把媒介精心建構的媒介產品和內容當成現實生活的真實情形。而這一“虛擬的現實”成為了構成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離并對其價值觀形成有著重大影響的客觀社會環境。
在這一環境中,大眾傳媒憑借自身優勢對青少年價值取向發揮了導向功能,其中既有積極的正面導向,也有消極的負面導向。雖然總體上我國的大眾傳媒在青少年的價值導向上是利大于弊,但具體到一些媒體,過分強調“實用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愛情至上”,由于價值導向上的失誤,使青少年在價值觀念、思想觀念上產生了嚴重的沖突和混亂。因此,正視大眾傳媒對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負面影響,通過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提升他們對媒介信息的辨別能力已迫在眉捷。
三、媒介素養教育是青少年價值觀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
在整個社會教育體系中,大眾傳媒不僅是一種充斥全部時空的教育資源、教育途徑、教育手段,還在青少年群體中扮演著強大的榜樣角色。面對這一強大的榜樣,青少年群體普遍表現出缺乏辨別和分析的能力,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一貫被動地接受來自影視、網絡遞呈的海量信息,而很少主動理性地去驗證媒介事件的真偽和媒介信息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大眾媒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集中在典型報道等少數的節目樣式中,形式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刻板,缺少變化,不符合青少年的收視要求,很難形成收看興趣,更不要說對其價值觀進行影響。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他們缺少接受系統的媒介素養教育的途徑,媒介素養較低,在被動中適應和習慣了媒介化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二是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弱化甚至抵消了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他教育方式。
學校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迫于應試的壓力,學校教育中存在著明顯的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在給學生施加學習壓力的同時,卻忽視了學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即使是作為樹立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渠道的學校思想品德課或德育課,由于其教育方式多采用正面教育手段,青少年接觸這種教育遠不如他們接觸大眾傳媒的時間多、興趣大、主動性高。這就必然帶來對正面教育手段的消極影響,或歪曲,或抵消,其危害已引起了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關注。
另外,長期以來,中國家庭教育的單向、不平等、強制的方式使青少年形成了偏執和逆反的心理,使他們更傾向于在大眾媒介中尋找平等、自由、理解和安慰。于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消費主義甚至頹廢主義等非主流價值觀得以在青少年的頭腦中滋生、蔓延。如果任其發展,后果不堪設想。因此,進行青少年核心價值觀教育最切實有效的辦法是盡快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通過學校、社會、家庭三個方面進行系統地媒介素養教育,培養青少年兒童的媒介素養。
從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歷史和實踐過程來看,媒介素養教育的產生就是為了抵制來自大眾媒介的“文化病毒”,維護正統的價值體系不受非主流價值觀的沖擊,并一直致力于此。對于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青少年群體而言,媒介素養教育的最終指向在于能夠使其在接受信息內容之后,從中汲取營養和有益的成分構建自身正確的價值體系,培養健全的人格。
因此,如何更好的發揮大眾媒介在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過程中的作用,不僅是媒介素養教育關照的核心議題之一,也是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相信,在全社會廣泛動員和實施針對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行動,必將能夠對青少年核心價值觀內化和健康成長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使其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偉.大眾傳媒對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導向功能的偏離與完善[J].山東農業教育,2006(1).
[2]盧少求,劉艷軍.試論文化全球化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7).
[3]閆超棟.解讀時尚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J].中國電力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