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博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互聯網新生力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微博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的泛娛樂化趨勢值得警惕。本文從微博泛娛樂化的發展趨勢入手,分析了微博泛娛樂化的成因,并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微博;泛娛樂化;受眾
中圖分類號:G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1-0089-02
微博一詞源自英文“micro-blog(微型博客)”,是web2.0時代興起的一類開放互聯網社交服務[1],是一種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可以即時發布和分享信息的新型互聯網工具。微博在我國的出現只有短短的三四年時間,但其用戶數增長之迅速讓人側目。截至2011年4月底,新浪微博用戶數已超過1.4億,預計同年年底將超過2億;2011年6月15日,騰訊微博用戶數量已逾2億[2],且其用戶數從1億到2億僅用時4個月。
微博的發展勢頭之猛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其他互聯網工具相比,微博有著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如隨時直播、信息多元、去“中心化”等,但其日益凸顯的泛娛樂化趨勢也不容忽視,值得警惕和研究。
一、微博泛娛樂化傾向的表現形式及危害
有些微博主是娛樂界人士,這些微博呈現出娛樂化趨勢無可厚非。但微博用戶卻整體呈現出泛娛樂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流微博主娛樂化
以新浪微博為例。新浪微博發展初期就是靠拉名人資源作為微博認證用戶來聚集人氣,而這批名人大部分是娛樂界人士,他們被授予了最初的話語權。據2011年8月27日的數據顯示,新浪微博關注度排名前十的依次是姚晨、小S、蔡康永、謝娜、楊冪、何炅、趙薇、李冰冰、陳坤、黃健翔,前九位全部是娛樂界明星。從新浪將關注其他微博的用戶由“關注者”改稱“粉絲”更能看出其娛樂化傾向之明顯,具有明星廣播站的性質。由此導致關于明星的三餐起居等無價值信息跟隨者眾,而一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則因乏人問津最終沉入微博的碎片化海洋。
(二)信息內容娛樂化
掌握主流話語權的名人博主身份的娛樂化直接導致了微博內容的娛樂化,其顯著體現是微博受眾對娛樂八卦消息的熱衷。2011年5月在網絡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微博私奔事件就是例證。知名投資人王功權在其微博上高調宣布與情人王琴私奔,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圍觀和瘋狂轉發,兩條微博剎那間被轉發萬次以上。網民對名人娛樂八卦消息的熱衷程度可見一斑。2011年6月謝霆鋒張柏芝離婚的消息也是各大微博的熱點頭條,微博瘋傳謝賢帶謝霆鋒之子lucas去醫院驗DNA,其結果是lucas非謝霆鋒親生。雖然多數網友表示不相信,但其傳播之猛烈足見廣大微博受眾對娛樂八卦消息的熱衷程度。
(三)傳播方式娛樂化
一條微博有140字的限制,長度十分有限,很難交代清楚一個復雜的事件。這種限制導致微博呈現出“碎片化”甚至“口水化”的特征,意味著一個眾聲喧嘩時代的到來。流行網絡用語因其趣味性和低門檻,在微博上也十分受歡迎。以公安微博為例,隨著微博的流行,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和公安機關等權力機構都開通了官方微博,2010年2月廣東省率先開設了國內首批公安微博,各地公安紛紛跟進。公安微博主為了打消受眾對公安機關傳統意義上的刻板印象,也會用網絡流行用語與粉絲交流,如“坑爹”、“傷不起”等流行詞匯,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警察形象。
微博傳播者身份、微博內容和傳播方式的娛樂化使得微博受眾群起響應,跟隨者眾,形成一種彌漫整個微博用戶圈的濃厚的泛娛樂化氛圍。這種泛娛樂化的傾向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給受眾帶來了愉悅,但其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視。
首先是容易造成微博的庸俗化和內容的空洞。面對來勢兇猛的市場化浪潮,我國的各類媒介都不同程度地走上商業化的道路,為了迎合受眾獵奇、消遣和尋求刺激的心理,媒介投其所好地傾向泛娛樂化以獲取利潤。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微博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泛娛樂化的道路,但一味地追求娛樂化,勢必會造成微博的庸俗化和內容的空洞。正如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的著名論斷:“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其次是會使微博逐漸喪失其作為輿論表達工具的重要功能。微博自誕生以來,解救街邊乞討兒童事件堪稱其作為輿論表達工具發揮得最引人注目的一次,但泛娛樂化的發展趨勢日益強大導致微博逐漸變成一個消遣的場所,使得微博用戶逐漸無視對公眾事務的討論需求,對公共領域的意見亦無法在微博上順暢地廣泛傳播。泛娛樂化的日益強大或許會使得微博成為娛樂生活中的玩具,從而漸漸喪失寶貴的輿論表達功能。
二、微博泛娛樂化傾向的成因
微博泛娛樂化傾向的形成與微博自身的特性關聯甚密,與我國的網絡環境也不無關系。
(一)微博信息碎片化
有學者將微博的特點總結為單一性、碎片化、開放性、整合性、實時性和跟隨性[3]。碎片化是微博區別于其他互聯網工具的重要特性之一,指的是一條微博的內容不得超過140字符。這種特性降低了寫作的門檻,開辟了“全民寫作”的時代,但也不可避免地使微博的傳播內容較為膚淺和流于表面,呈現出泛娛樂化和口水化的特征。海量的娛樂化信息將使得受眾注意力分散,減少理性的深度思考,給社會帶來非理性的浮躁氣息。
(二)商業化因素的推動
在經濟博弈的大環境下,媒介必須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以最小的風險博取更大的收益。娛樂信息淺顯易懂,且易為大眾接受,使其成為多數媒介獲取市場份額的不二法寶,微博也不例外。
(三)網民年齡結構低齡化
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字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30歲以下網民比例占了58.2%。這一年齡熱衷于在網絡上集體狂歡,使得網絡文化徹底走向泛娛樂化。在微博上,低俗虛假信息和披露隱私、色情暴力等內容隨處可見,有些微博用戶甚至以娛樂至死的心態隨意惡搞、侮辱、漫罵和和攻擊他人,使得微博上泛娛樂化成風。
三、微博泛娛樂化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媒體把關職責
我國網民數量龐大,結構復雜。微博傳播的秩序僅僅依靠網民的自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媒體本身對微博的把關職責。事實上在微博中媒體本身的“把關人”功能依然存在,不論在什么平臺上更新微博,最終都是通過微博網站作為終端來實現微博的更新和發布。在終端對信息進行過濾是一種有效的把關方法,微博經營者可以過濾某些詞語和句子,在后臺刪除非法和不符合道德標準的內容,對可信度較差的微博主可以采取封號等處理手段來實現其把關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借鑒論壇的管理模式,請一些類似版主的非職業把關人來協助管理。
用手機發布的微博可以通過類似手段進行管理。手機微博的通信平臺主要是第三方運營商,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這些第三方運營商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其通信平臺上的信息進行過濾。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的存在能幫助預防不道德和破壞行為,法律作為道德規范的基準,使得大部分人可在此道德范圍內進行活動。沒有界限,就很難確保沒有影響和侵犯別人的情況。微博傳播由于其日漸擴大的社會影響,也亟需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我國目前網絡的立法建設遠遠滯后于網絡本身的發展,也落后于發達國家的網絡立法速度。隨著web2.0的飛速發展,微博的法律法規亟待完善,我國應針對作為web2.0最前沿和最典型的微博傳播加以法律法規條文的約束和規范。在立法上可以充分地激發民間的智慧,中國社會的精英階層基本上都已進入網絡,許多人也在熱心地參與網絡規范的制定。只要借由網絡平臺對各種立法方案進行辯論和論證,網民必然會充分貢獻自己的智慧,形成最能代表時代精神和廣大人民利益的法律。
(三)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
網絡文化是是人類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作為代表網絡最新傳播技術之一的微博的發展和網絡文化的建設息息相關。首先必須加大力度發展網絡文化技術與網絡文化產業,用先進的文化理念作為引導,不斷增強我國網絡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網絡環境的文化品味。其次,在網絡文化的內容建設上,要用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引領網絡文化的價值觀,形成品位高雅的網絡文化品牌。只有充實了網絡文化的內容,才能讓微博走出狹隘低俗的泛娛樂化傾向,將視角與關注點放在更加廣闊的中華民族文化上。第三,應積極建設網絡文化隊伍,為網絡文化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只有形成與我國經濟文化水平相一致的網絡文化人才隊伍,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發展環境。最后,應該積極地實施網絡文化的監督和管理職能,形成規范的網絡文化管理機制,推動代表互聯網最先進技術之一的微博的健康發展。
面對微博日趨明顯的泛娛樂化傾向,除了依靠微博平臺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應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這不是靠某個部門的努力朝夕可以實現,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沈鵬.重新點燃的web2.0激情—Twitter類網絡應用的傳播形態研究[J].東南傳播,2009(1).
[2]佚名.騰訊微博用戶率先過2億 開放平臺戰火再起[OL].鳳凰網,2011-06-17.
[3]盧金珠.微博客傳播特性及盈利模式分析[J].現代傳播,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