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年來股市跌宕起伏,對大規模基金挑戰嚴峻,尤其是那些超過100億元規模的基金管理難度更大。
怎樣才能管理好大規模基金?誰又善于管理大規模基金?
沒有統一的答案。這是因為,規模大,既有管理優勢亦有劣勢。對善于駕馭大規模基金的基金經理而言,規模增加,猶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反之,則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往往讓基金經理如履薄冰。
何為規模大的基金?這也沒有統一標準。但從基金公司宣傳中不難發現一個津津樂道的數字——100億元。
單只偏股型基金資產規模達到100億元,一年就可收取管理費1.5億元,大致上讓一個有100位員工的基金公司豐衣足食;業內不少人認為,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資產到80億元左右就可實現自負盈虧,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有一只基金已經到了100億元,他們對擴大其他基金的規模,就不至于那么急切了。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稱這些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基金為“大象基金”。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53只基金總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8只為指數型基金。
“對付”這些大象基金,各家基金公司駕馭能力差距較大。《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以近一年基金業績為樣本研究發現,若不包括指數型基金,管理兩只以上大象基金的公司共有10家,其中,廣發、大成、南方和易方達駕馭大象基金的能力最強,近一年平均收益率超過15%。
大象基金占總規模1/3
單只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僅有三分之一的公司管理了單只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基金。
雖然擁有的公司不多,但這些基金占市場的總規模卻不小,約占三分之一。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偏股型基金中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基金共有53只,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Wind資訊基金分類,下同)共有24只,混合型基金21只,其他8只為指數型基金。
這些大象基金分別由23家基金公司管理,大部分為大公司。今年一季度總資產規模前10的基金公司共管理了36只大象基金,占總數的67%。
管理大象基金最多的是華夏基金公司,共管理了8只,分別是華夏成長、華夏藍籌核心、華夏盛世精選、華夏回報、華夏滬深300、華夏上證50ETF、華夏紅利、華夏優勢增長。其中,超過200億元的有3只。一季度末,這些大象基金的總資產高達1298億元,占華夏總資產的58%,平均資產規模162億元。
除華夏外,管理大象基金4只及以上的公司還有5家,分別是博時、廣發、大成、易方達和嘉實,這5家公司共管理大象基金21只;管理兩只大象基金的公司也有5家,管理1只的有11家。
這些大象基金雖然涉及的公司僅占三分之一,但它們涉及的總資產卻十分巨大。截至一季度末,偏股型基金共有506只,大象基金占總數的1/10,但資產卻占總規模的三分之一;一季度末偏股型基金的總資產規模為1.9萬億元,53只大象基金的總資產規模為7674萬元。
大象基金業績分化明顯
大象基金規模龐大,俗話說“大而笨”,在管理上無疑給基金經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近一年大象基金管理運作結果表明,業績分化明顯,基金經理駕馭的能力差別較大。
截至今年6月28日(下同),近一年大象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1%,首尾收益率相差35個百分點。
除去指數型基金,截至目前,近一年業績排名前列的10只大象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1%,依次是華夏優勢增長、廣發聚豐、大成財富管理2020、富國天益價值、華商盛世成長、博時主題行業、廣發小盤成長、南方成份精選、廣發策略優選和光大保德信核心。
前三名一季度末資產規模分別為210億元、114億元和107億元。大規模的資產并沒有影響到基金經理的運作,近一年他們分別取得了29.63%、23.06%和22.11%的收益率。他們不僅在大象基金里表現突出,在全部同類中也不遜色,如華夏優勢增長、廣發聚豐在同類的278只產品中排第2名和第8名,大成財富管理2020在161只同類基金中排第7名。
華夏優勢增長的基金經理是鞏懷志和劉文動,他們此前就職于鵬華基金公司,前者曾在鵬華基金擔任社保組合股票基金經理,后者曾為投資部副總和機構理財部總監。
廣發聚豐2005年12月成立,截至目前該基金增長率為374%,比同期同類基金平均收益高100個百分點,比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高出236個百分點,該基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基金經理的經驗和穩定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自廣發聚豐成立以來,從未換過基金經理,一直由廣發基金投資總監易陽方領銜管理,易是證券投資行業的老人,1997年開始就職于廣發證券,2002年11月開始參與廣發基金公司籌建,為廣發基金創業元老。2003年12月開始,易陽方任廣發聚富混合基金經理,2005年12月任廣發聚豐股票基金經理,2006年9月任廣發基金總經理助理。
然而面對同樣的市場環境,另一些大象基金卻中了規模魔咒,在龐大的資產規模面前,基金經理顯得無能為力。
除指數型基金外,近一年跌幅最大的10只大象基金平均虧損3%,與前10名的平均收益率相差17個百分點,這10只基金主要包括融通新藍籌、交銀藍籌股票、華安策略優選等。
融通新藍籌是百億級大象基金中近一年收益率最低的產品,該基金成立于2002年9月,為國內第一批開放式基金,成立至今,總收益為300%,近一年的收益率僅有1.39%,與同期百億級大象基金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率相差甚遠。
與廣發聚豐相比,該基金的特色是基金經理變化頻繁,基金成立至今發生了6起基金經理變更,相當于平均1.3年基金經理換一次。且在最近,基金經理變更依然頻起,如2010年4月新增汪遠忠為基金經理;2011年3月,原基金經理張敏卸任;隨后不到一個月,再增聘吳巍為基金經理,該基金目前由兩名不足一年經歷的基金經理共同管理138億元資產。
大成最善駕馭大象
不同基金經理管理大象基金的能力相去甚遠,支持這些基金經理背后的基金公司綜合能力也大不相同。《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發現,管理大象基金能力最強的是大成基金,最差的是融通基金和交銀施羅德基金。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管理兩只及以上大象基金的公司共有10家。比較它們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率(旗下僅一只大象基金暫不列入統計)可見,這10家公司的排名依次為廣發、大成、南方、光大保德信、華夏、華商、博時、銀華、中郵創業、嘉實。它們的最高收益率為17%,最低的僅有5%,首尾相差12個百分點。
大成管理了4只大象基金,分別為大成藍籌穩健、大成價值增長、大成財富管理2020和大成創新成長。前三只均進入了大象基金業績收入的前10名,管理資產總規模合計為367億元,占該公司總資產的40%。
大成基金還有一只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也位居大象基金前列,它就是大成創新成長,近一年收益率為7.39%,在同類的161只基金中位居第55名。
廣發基金也管理了4只大象基金,平均收益率與大成基金相當,分別是廣發聚豐、廣發大盤成長、廣發策略優選和廣發小盤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