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東方富海如何尋找項目?
陳瑋:我們每個月大概有80個項目要過來,一般有四個渠道,第一個是開發區的政府推介過來;第二個是投行、會計師、律師等推介過來;第三個是中介機構,比如華興資本等推介過來的項目,第四個就是聯合投資,通過我們的合作伙伴,如達晨創投、深創投等推介過來的項目,大家一起進行投資。在我們已經投資的項目當中,有50%是聯合投資,有時候我們做領投,有時候是跟投。
一般來說,4000~5000萬元的項目我們自己就投資了,但是如果這個項目需要投資2個億的話,我們就需要與其他投資機構一起投資。
《投資者報》:你們如何進行盡職調查?
陳瑋:如果是跟投的話,一般15天左右就會結束,但程序不會減少,比如以前財務是我們自己做,現在跟投的話,我們就可以用別人的財務報告,特別重要的地方我們自己去核實,屬于簡易型的。
如果自己做領投的話,就需要特別認真,一項一項去做,時間較長,大概3個月到半年,否則大家會懷疑你的盡職調查,讓東方富海失去大家的信任。
《投資者報》:失敗案例對你們有什么影響?
陳瑋:失敗一定是存在的,至于影響,需要客觀看待。對VC來說,如果是50%的成功率,對VC沒有什么影響。我們公司對失敗的規定就是整個基金不虧錢,不過我們也有比例限制,是2:4:4,就是20%的是早期項目,40%是成長期項目,40%是Pre-IPO的項目,在我們看來,即使20%全部失敗了,我們也還有錢賺。
《投資者報》:你們在投資行業上有哪些偏好?
陳瑋:我們還是偏重于有技術含量的公司,TMT行業占了我們總投資的40%。我們看中新能源、新材料、醫藥、消費品這幾個細分行業。
以消費品為例,我們在這個行業內投資了健身的華夏良子,還和紅杉資本一起投資了化妝品連鎖企業歌詩瑪等企業。
《投資者報》:你們更偏好什么樣的企業家?
陳瑋:我們會投資個性執著的企業家,如果這個企業家又搞這個,又要做房地產,走多元化路線,那么他的精力就會分散,哪個企業也經營不好。
同時,我們要投資的是企業家,不是社會活動家,如果這個企業家整天跟領導關系好,我們在投資企業的時候就會很慎重。因為如果二者關系過密,將來領導出事的話企業很容易受到牽連,或者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影響。
《投資者報》:對于投資人不成熟,經常干涉GP(管理合伙人)的工作,你是怎么看待的?
陳瑋:在我們的LP構成當中,60%都是民營企業,還有40%是個人。當初與LP簽訂協議的時候,我們的條件比較嚴格,我們規定,你投我了就不能干預,同時在投資階段,必須有20%做早期,在時間上,我們的規定是5年+2年,基金最長忍受期必須7年,這些LP都要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