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作為一種新的審計方法已成為備受審計業界關注的熱點。當前在人民銀行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不僅是必要的、可行的,同時也將有利于強化人民銀行的風險管理。
一、風險導向審計的特點
(一)審計重心前移
傳統審計是以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為主,風險導向審計則從審計測試為中心到以風險評估為中心,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理念。
(二)評估范圍拓寬
將審計范圍擴大到管理決策層,評估重點是包括固有風險和初步控制風險的綜合風險。
(三)評估方式轉變
風險導向審計風險評估將由直接評估變為間接評估,在建立資料庫占有資料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的長效管理、單位經營風險對審計風險的影響等進行評估。
(四)信息來源擴大
審計信息來源不僅依賴管理層和主要相關人員,還可以擴展到一般員工,并可采取內查外調,積極向服務對象等詢問,補充自己的審計職業判斷。
二、風險導向審計在人民銀行內部審計中的運用
(一)探索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整合的重點領域,明確風險審計方向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關鍵的起始點為:評估組織是否已設定了一個適當的目標,以及是否具有一套充分的程序用以識別、評估和管理那些對實現組織整體目標有影響的風險。進而研究組織業務現狀、行業環境等,通過初步分析確定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制定審計計劃。就人民銀行而言,由于風險遍布人民銀行業務的各個領域,對已經發現的每個風險的管理有效性都進行審計,是內部審計資源和成本效益原則所不允許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以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為基礎,有重點地開展審計,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和管理層管理決策水平進行綜合的分析、評價。以防范風險為中心,對審計風險的控制始終貫穿于審計過程,通過量化的測定,將審計風險降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人民銀行應對風險大、對組織目標實現有重要影響的領域做出重點審計,主要包括重大資金方面、重要崗位方面和重大權責方面。重大資金方面主要表現為信貸資金、國庫資金、發行基金、結算資金、金融機構繳存資金、外幣清算資金、預算外資金、財務資金;重要崗位方面主要包括機要保密崗、財務會計出納崗、聯行資金清算核算崗、重要業務系統管理及計算機安全管理崗、槍支彈藥管理崗、重要憑證、票據、印章管理崗;重大權責方面包括央行重要業務審批、監督和查處權、外匯業務審批、監督和查處權、費用開支權、人事管理權等。
(二)精心設計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整合的工作流程,提高風險審計效率
在目標既定的前提下,風險管理審計圍繞風險管理的三個重要組成要素——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反應進行再監督。在確定工作流程的時候,應事先確認目標;然后找出對實現這些目標有重要影響的活動和部門,從而進行重點審計,之后分析這些活動中所可能隱含的風險和能夠管理這些風險的控制措施,最后測試實際控制措施是否切實有效。人民銀行近年來內部控制設計風險因素主要表現在:內控制度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內控建設工作的持續性;人民銀行各個重要業務及其他有關部門圍繞重大資金、重要崗位和重大權責等方面是否進行了比較詳細而具體的內部風險控制設計。由此,人民銀行評估控制風險的程序可設定為:一是確定控制執行的風險水平。控制執行風險因素主要有:選擇的被審計單位業務的主要類別、各類主要業務的發生過程、重要的會計憑證、賬簿記錄以及會計報表項目、重大業務事項的處理過程等。二是確定監督反饋機制的風險水平。監督反饋機制是人民銀行一道重要的內部防線,它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控制風險的水平,監督反饋機制越完善有效則風險水平越低。三是選擇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其執行情況進行測試。測試工作一般首先是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繪制內控流程圖等了解被查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情況。其次是在了解被查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進行符合性測試,然后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確定其信賴程度,從而確定控制風險水平,以進一步確定實施審計的范圍、重點、抽樣比例和審計所需的時間等。在對審計風險水平作出預期估計判斷后,內審人員應當根據有關業務運行風險的評估結果來確定檢查風險,確定不同業務審計風險的可接受水平,據此采取不同的程序和方法開展內審檢查。
(三)大力推廣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整合的先進手段,提高風險審計工作水平
收集風險數據是常用的風險評估法。目前,人民銀行業務在電子化、網絡化方面發展迅速,數據集中程度較高,基本形成了以計算機網絡為中心的業務處理系統,因此,人民銀行的內部審計電子化運用范圍應隨著人民銀行電子化、網絡化發展進一步擴大。首先,要在業務處理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中設置內部審計接口。其次,應建立包括有關金融法律法規、行業發展狀況等外部信息的數據資料庫,使審計人員在對固有風險進行評估時,能夠及時獲得必要的審計線索。內部審計人員通過訪問數據庫,了解哪里存在風險以及風險的嚴重程度,并將風險按重要程度進行排序。第三,應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內部控制風險的評估,確定標準內控的模型,進行分析性測試,并經常調整、完善,以提高內部控制風險的評估效率及其準確性。第四,內部審計人員應根據人民銀行機構和人員的設置情況,對日常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進行分工,指定專人進行對口分工收集資料,以保證內部審計人員在熟悉本系統業務狀況情況下,進行風險評估。
三、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應注意的問題
(一)審計手段要與審計環境相適應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較為科學的審計新理念,但任何方法都有其獨特指向,任何方法的運用也均有其必備條件,必須遵照實事求是的原則,視不同的對象及審計環境選用不同的審計方法,依不同的審計層次及審計目標選用不同的審計方法。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應用必然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種種原因,人民銀行的信息資料庫短期內難以建立,其錯報風險難以評估,則審計人員應更多地運用審閱法、復核法等傳統查賬方法。
(二)審計人員的素質要與審計要求相適應
審計人員的素質、閱歷、判斷力、偏好等將直接影響審計方法的運用,在人民銀行運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不僅要求審計人員掌握會計、審計知識,而且要求審計人員熟悉管理知識、精通金融業務、具備審計人員獨特的敏銳性和判斷力。因此,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儲備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運用的必要前提。
(三)要注意審計方法的綜合運用及其相互配合
根據系統觀的理論,如果相互聯系的個體組成一個系統,則系統就會表現出突變行為,系統總體特征就會與加入個體之間相互獨立式表現的特征有本質差異。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如此,其審計方法的運用原理也如此,如經濟責任審計時,既要運用多種分析方法,又要用到財務審計的一般方法,還要涉及現代管理方法。在審計的不同階段,應注意審計方法的綜合運用及其相互配合。如風險導向審計的期初,應側重運用分析法,分析可能產生重大錯報風險的各種因素;在實質性測試階段,則主要運用查賬的方法;在審計終結階段,則應更多的運用比較法、歸納法等。因此,審計方法不是孤立的惟一的,它是一個系統的方法體系。
(責任編輯 耿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