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緊縮政策已經開始影響到中小企業的正常發展,市場疑慮當前的貨幣政策已經“超調”。央行的緊縮大棒是否會繼續揮舞?市場人士認為第三季度將是政策的觀察期。
6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從央行今年以來的調整頻率上看,仍然保持著一月一調的規律。此次上調存準率,再次凍結了3000億左右的資金,市場資金趨緊的局面在短期內無法緩解。從五月份各主要經濟數據上看,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的勢頭越發明顯,有分析人士開始擔心國家已經過度“超調”。
“是存在超調的風險,這也是我一直提及以及擔憂的,不過目前通脹還是那么高,并且實際利率仍然為負,不能夠說貨幣政策需要全面放松。”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黃益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此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貨幣政策已經對我國的實體經濟造成明顯的影響,雖然經濟增速趨緩,但是貨幣政策還在進一步收緊,抑制通脹仍然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資金面緊張
一位小企業主表示,“市場資金緊張,早就感受到了。主要是很難從銀行渠道貸到錢,而走民間借貸,我們也根本承受不了那么高的成本,所以只能夠適當收緊自己的規模。”
不少企業也同樣面臨著資金緊缺的情況,有的企業早已開始以投資的名義從市場上吸納各路投資者的資金。據了解,部分企業以投資名義向客戶簽訂借款協議,甚至有的年利率已經超過了30%。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不僅這種涉嫌“非法集資”的方式開始普遍,銀行心態和民間資金的利率也在不斷推升。
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姜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貸款減少,利率提升,這又進一步推高了企業的成本,這就是對實體經濟影響最為明顯的。”
實際上,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已經創下了9個月以來的新低,環比下降0.9個百分點至52%。同時,5月M2增速回落至歷史低值區域,今年以來M1的增速一直低于M2,反剪刀差效應消失,姜超認為,這均體現出了經濟的放緩。
招商證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謝亞軒則表示,“未來貨幣政策難以實現實質性的放松。今年M2控制在16%左右的目標,能夠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所以超調的風險相對還是較小的。”
謝亞軒認為,目前資金鏈很緊,下半年貸款投放方面可能會有所放松,而這種放松是指預期性的放松,市場會感受到緩和,還是較為均衡的投放。但是,通脹的高企難以讓貨幣政策全面放松。
姜超分析,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之所以回落到5516億元,主要是銀行難以放出款來。預計6月份新增信貸會在6000億元左右。據統計,今年1~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量已經達到3.55萬億元,6月份信貸達到6000億元左右的話,以全年7.5萬億元的目標計算,下半年的信貸投放量還剩下3.35萬億元。姜超分析后指出,“這種投放量,不可謂不緊,畢竟與去年相比較,今年是整體的緊縮。”
三季度是觀察期
在黃益平看來,盡管中國經濟發展有所減速,但是仍然能夠保持在9%以上,因此面對通脹預期管理,央行的貨幣政策還不能夠放松。
日前,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就曾表示,下半年經濟增長將繼續減速,今年GDP增速從9.5%~10%調降為9%~9.5%,但不會出現“硬著陸”。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現行階段,貨幣政策全面放松的時機還不成熟。
“央行宣布上調存準率,大型銀行的存準率已經高達21.5%,這也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目前數量型工具已經用得較多了,因此接下來的重點應該是使用價格工具,包括利率和匯率工具,這樣調控效果可能會明顯一點。”黃益平分析認為,加息可能對熱錢起到相反的作用,擠走資產泡沫會減少熱錢的流入。同時他還提議,防范熱錢,在加息或調整匯率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加強短期資本管制的方法。
謝亞軒分析認為,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沖淡了加息預期,預計下半年還會加一次息,時間窗口在7月份。黃益平則認為,未來貨幣政策可能會放緩一點,但是仍然需要觀察期。
姜超分析認為,6月份CPI仍然存在高點的可能,因此7月份央行可能會再提一次存準率,但是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主要考慮到實體經濟的承受能力。而如果CPI在7月份有所回落的話,央行要調整貨幣政策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可能會進入到觀察期,即使沒有進一步的政策出臺,緊縮的力度也不會有所放松,目前距離放松貨幣政策的標準還比較遠。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宏觀分析師也表示,第三季度可能會進入到貨幣政策的觀察期,而下半年再提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加息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今年年底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始加息,那么就有可能推動中國也采取加息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