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FOMC(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議息會議結束。而結果似乎早在經濟學家預料之中,會后聲明主要傳達了三個意思:目前的低利率水平將會保持;美國經濟復蘇差于聯儲預期;若經濟繼續惡化,不排除采取進一步措施的可能。聲明中并未提及暗示類似QE3(第三次量化寬松)政策的字樣。
伯南克在隨后的發布會上,雖未明確提出聯儲會實施QE3或類QE3,但是他指出,“我們是有一些辦法,但每種辦法都是有風險和成本的。如果形勢要求這么做,美聯儲已經準備好采取措施,方式包括購買更多債券、下調超額儲備金利率或者較長時間保持低利率。”業界對此的解讀為,這暗示美聯儲內部已經討論過寬松的選擇方案。同時可以理解為,伯南克并未完全封死QE3之門。
數據顯示,5月份美國新增就業僅54000人,失業率比4月不降反增,漲至9.1%。美一季度GDP增長僅1.8%,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通脹壓力不斷加劇。市場甚至猜測美國會否進入“滯脹期”。而在其會后聲明中,美聯儲將復蘇步伐放慢歸咎于“暫時性因素的影響”,這些暫時性因素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對消費者購買力和支出造成的沖擊,以及日本地震海嘯對供應鏈的影響。
FOMC議息會議結束后,美聯儲發布了2011~2013年最新經濟預期,較4月預期數據相比,聯儲對經濟復蘇較為悲觀。報告中有幾處較為明顯的變動:2011年GDP增長從3.3%~3.7%下調至2.7%~2.9%;平均失業預期從8.6%上調至8.8%;核心通脹率從1.3~1.6%上調至1.5%~1.8%。
值得一提的是,伯南克對通脹的態度耐人尋味。在議息會議后的新聞發布會上,伯南克發言中提及通脹威脅的次數明顯少于4月的會議,而對于影響經濟增長因素的討論則明顯增多。這或許從側面反映出,盡管過去幾個月CPI不斷上升,控制通脹依然不是聯儲現階段考慮的重點,如何讓經濟避免再次衰退才是關鍵。不過,高盛資深投資策略師科恩表示,她相信美國經濟增長將在年底實現加速。
美聯儲一再強調如果經濟繼續惡化,或者是形勢需要將會采取進一步行動,但是伯南克并未明示何時甚至是否會再次開啟量化寬松政策,市場對此不免眾說紛紜。高盛首席美國經濟學家JanHatzius認為,隨著通縮風險減小,美聯儲不可能推出更多的量化寬松。
數據顯示,QE2推出時,美通脹徘徊在1.1%~1.2%,核心通脹從0.9%下滑到0.6%,而美國通脹升勢較猛,CPI迅速上升到3.6%,核心通脹則達到1.5%,即便大宗商品回落顯現,通脹也難大幅緩解;另一方面,QE2推出時,失業率處于9.5%以上的高位,并有繼續上升的風險,而當前失業率也僅反彈至9%左右。
如今,QE3、QE2.5勃冠步頁出現于報紙頭條,現在又出現一個新的名詞“OT”——“operationtwist”,直譯為“扭曲操作”。“OT”一詞來源于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聯席首席投資官格羅斯。早在FOMC議息會議召開之前,格羅斯就曾表示,“QE3可能以‘較長時間’的語言形式出現,或者采取限制2到3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形式。限制國債收益率的意思是美聯睹會以目標‘價格’(收益率)收購市場所有國債,該辦法可以叫做‘扭曲操作’,簡稱OT。”而近期,他更是預言,伯南克8月會暗示啟動QE3或限制收益率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