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以來,很多人在重新審視投資渠道。有人說,搞企業又苦又累,利潤率低、投資環境又跟不上,倒不如搞房地產、股票來得簡單實在。但是這種簡單要打個問號了,資產領域的泡沫與日俱增。誰都知道炒房團已經退出房地產市場,政策也不允許房價亂漲,而股票等金融市場的異常波動,多數人也無法承受。因此,回歸實業,這應該是一個戰略性的選擇。從國家、社會這個大層面上說,如果大家都投身資產領域,誰來搞生產,誰來提供百姓的消費。而從個人的小層面上說,做生意發財多的是,靠股票發財的寥寥無幾,而房地產也不具備繼續炒作的空間。
回歸實業,但是做什么好呢?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兩會政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此后,國家對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相繼啟動了13座低碳城市試點和綠色能源示范縣。而隨著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不斷深入,更加科學、更加節能的低碳環保產業將是必然的戰略選擇。誰能把握這波財富浪潮呢?
今年的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期間,舉辦了多場關于低碳環保的產業論壇。本刊也進行時事跟蹤,聆聽和記錄了各界專家學者對于這個朝陽產業的最新見解,匯集成本期專題,望能為志在實業投資的人群提供有益的線索。
“十二五”減排指標將為我們帶來什么?
陳宏
我國“十二五”減排除了新增要實現減排目標的凈削減量外,還要消化工業發展、農業增長、城鎮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機動車數量增加等因素所新增的污染物。因此,新的減排指標將在優化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新指標減什么?
“十二五”減排約束性指標在“十一五”的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基礎上增加了氨氮(NH3N)、氮氧化物(NOx)兩項,減排領域在工業、生活的基礎上拓展至農業(主要是畜禽養殖業)、交通(主要是機動車排氣污染)等。對此,省環保廳總量處處長許碧瑞表示:“‘十二五’規劃中,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總量減排指標,這是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現實要求。”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超額完成了減排任務,但是氨氮和氮氧化物的高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減排效果,而且只控制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無法遏制環境惡化趨勢。另一方面,我國城市群大氣污染正從煤煙型向煤煙污染與機動車尾氣污染共存的復合型污染轉化。衛星監測發現,2006年以后,我國上空的二氧化硫開始急劇下降,降幅大約在20%,但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濃度卻在增加,結果酸雨和灰霾現象并沒有減輕,一些地區反而變得更加嚴重。因此,“與“十一五”相比,新出爐的指標更貼近治污實際,減排約束更加嚴格,也更符合提高環境質量的現實需要。
“水污染問題這幾年備受關注,而此前的污染普查結果表明,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水污染問題,就必須把農業源污染防治納入環保指標中。”業內專家表示,根據普查結果,農業源所排放的化學需氧量為1324.1萬噸,占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43.7%。農業源也是總氮、總磷排放的主要來源,其排放量分別為270.46萬噸和28.47萬噸,分別占排放總量的57.2%和67.4%。“因此,“十二五”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總量減排指標就更顯得具科學性。”
“當然,減排的主體還得是企業。這些約束性指標只有層層落實到企業身上,才能得以實現。”許碧瑞說。
減排壓力有多大?
“單純從數字上看,‘十二五’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減排指標低于‘十一五’的10%,但是實際上減排任務并不輕松。因為減排與節能不同,必須是絕對排放總量的減少,而不是相對數。所以,‘十二五’減排除了要‘壓縮存量’,還要‘消化增量’,而且這個增量還不小。”
許碧瑞說,國家“十二五”規劃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7%,而福建要加快海西建設、發展海西經濟,那么GDP的增速必然會遠遠超過這一目標。但在發展方式轉變較慢的情況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經濟總量和城市人口基數的急劇上升,這意味著“十二五”福建污染物新增量的減排任務將更加艱巨。
“能否成功削減增量成為決定‘十二五’節能減排成敗的關鍵。”許碧瑞表示,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為確保開局之年能夠比較穩妥地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里初步確定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指標都分別減排1%。
據專家介紹,新增加的氨氮、氮氧化物指標和拓展的農業、交通領域,都有幾個共同特點:一是新領域,沒有工作基礎和經驗,過去也從未進行過有效的環保定量化管理;二是點多面廣,氨氮減排要依靠工業、生活治理,更要依靠畜禽養殖業全面整治;氮氧化物減排不僅涉及到電廠、大中型鍋爐,還涉及到小鍋爐淘汰、鋼鐵燒結機和水泥企業脫硝,以及機動車淘汰和油品替代,行業多、企業多,并直接涉及到千家萬戶(養殖業主、機動車主);三是群眾直接利益,氨氮減排的重點和難點是畜禽養殖業,氮氧化物減排的重點和難點是機動車,都直接關系群眾經濟利益等等。從這些角度看,“十二五”節能減排指標,將比“十一五”期間壓力更大,難度也更大。
福建如何減排?
據許碧瑞介紹,“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監管減排、政策減排、責任減排”,是“十一五”探索積累的主要經驗措施。因此,“十二五”期間還將圍繞這五個方面進行開展。
“我們將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年底之前,年生產規模在10萬標張以下的皮革企業將被全部淘汰;2013年底之前,淘汰90平方米以下鋼鐵燒結機……”許碧瑞說,推進結構減排的關鍵是確保減排政策落實。“十一五”期間,脫硫電價、補貼黃標車淘汰等一系列綠色經濟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推動了節能減排工作。因此,“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推動這些政策落實。另外,如脫硝電價政策、城鎮污水處理運營費同處理效果掛鉤政策、鋼鐵燒結機和玻璃爐窯脫硫差別電價政策、燃煤鍋爐(爐窯)脫硫經濟約束政策、工業廢水深度治理經濟約束政策等一系列經濟政策也將出臺。
“2008年以來,省里共對5個縣(市)和1個工業區實行限批。‘十二五’期間將對未完成減排任務的地方繼續實行限批手段。”許碧瑞表示,對不按計劃完成污水處理廠建設或者管網配套年度任務的市、縣(區),省發展改革委、國土廳、環保廳暫停當地財政性資金安排建設的城建項目立項、用地、環評文件審批,省里不予安排城建類政府性補助資金。對未按要求建成污染集中治理設施的工業開發區,停止審批其區內新建、擴建項目環評文件。“同時,我們還將實施綠色信貸政策,首次將企業環境信息納入人民銀行征信管理系統,一旦企業環保信用等級降低,將被列入‘黑名單’而無法享受金融信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