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最為落后的巴西東北部地區正在經歷一場經濟的變革,它與發達的南方地區的差距在迅速縮小。
1983年,里約熱內盧出版的《巴西日報》派出一名記者前往巴西的東北去報道該地區的干旱。結果,這名記者發現當地的饑民在食用老鼠和蜥蜴。那個時期,巴西的經濟已經進入了快車道,但是東北部卻仍然是巴西最窮困的地區。該地區擁有全國人口的28%,卻只生產了全國GDP的14%。該地區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是文盲,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此外,該地區還有1600萬月收入在70里拉(約合43美元)以下的居民。20年來,它向東南部發達城市出口的只是廚房和建筑工地的勞動力。
但是,近來,這個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東北部正在成為巴西經濟增長的“明星”。在過去的20年里,該地區的GDP年增長率為4.2%,而全國的平均水平僅為3.6%。去年伯南布哥州的經濟增長率甚至達到了中國速度,為9.3%。
“家庭補助金”是巴西推行的社會福利計劃,在這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它政策也許有更大的作用。自從2003年盧拉就任巴西總統以來,收入增長的四分之三來自經營利潤,而不是來自救濟。實際上,同期最低工資水平增長了60%,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東北地區。巴西的研究機構提到了Crediamigo,這是一個國有的小額貸款項目,迄今為止已經幫助了100多萬東北部的窮困人口。
東北部的新增購買力吸引了更多的公司前來。5月,卡夫食品在該地區的第一家工廠開業,在該地區生產巧克力和高能量飲料。Sudene是一家有政府背景的地產經紀商,從2006年以來,已經在該地區推動了52個大型商場的建設。而東北地區的移民也開始返鄉工作。一家連鎖超市在東北迅速擴張,為本土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而且居民們開業選擇不同的門店換崗工作。
“現在東北地區是一個大的建筑工地。”一個政府官員說。政府現在在公共設施上巨額投資,包括拓寬大西洋沿岸的高速公路。但是,更多的建設在蘇阿普港口和復合設施,目的是讓港口能容納更大型的船只。現在在建的還有一家石油化工公司、南半球最大的船塢、Petrobras公司所有的一家石油精煉廠和一家國有控股的石油公司。由于稅收的優惠,超過100家的公司正在涌入。菲亞特公司還花了30億里亞爾在附近地區開設了一家汽車工廠。
如果計劃順利實施,到2013年,將有一條新的鐵路連接蘇阿普和東北地區。巴西政府從1990年開始建設這條鐵路,但是由于缺乏資金,直到2006年才重新動工。它的支線將從北部通往培森港(Pecem)。在培森港,賽阿拉州政府每年訓練12000名工人,同時還有Petrobras公司在建設一個精煉廠。從Paulo Roberto海岸發出的大豆、棉花和鐵礦石,到達港口后再換成石油回來。到歐洲和美國的時間,比東南部的港口要端3~4天。1728公里的線路,每天可以運載3000萬噸的貨物。
“中國的情形有點兒像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淡水河谷的經理Eduardo Bartolomeo說。在那個時代,日本對金屬的需求十分旺盛,并且投資了淡水河谷的大量基建和海運港口。現在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很大,促使其不斷追加在基礎項目上的投資。到2015年,淡水河谷自有的港口Ponta da Madeira將成為巴西噸位最大的港口,年出口2.3億噸鐵礦石。從帕拉州的caraj a s礦山到碼頭的鐵路的運載能力被大幅提升。
Bartolomeo說,從基礎建設改進中享受到實惠的可不僅僅是礦山。他指出,以Notre-sul鐵路為例,從2007年淡水河谷運營這條線開始,周邊地區的大豆產量年增長率可以達到8.5%,土地的價格翻了一倍不止。
東北部的快速發展,以及工人們的大量涌入,也帶來一些產業升級的陣痛。其它的社會問題如交通堵塞、旁價飆升等也出現了。卡塞拉州公共事務部的秘書長表示,培森港附近的市區被工人們的臨時住所擠滿了。如果可以讓工人們安身的住宅沒有及時地建設起來,那么貧民窟就會成為城市的一大新景觀。
然而,東北部長期發展可能遭遇的最大風險在于其貧弱的基礎教育。“我們的確看到東北部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這也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咨詢師亞歷山大·蘭德說,“但是過去6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這是遠遠不夠的。”現代社會里,即使是一個大型公司也必須訓練其員工,而東北部政府現在在教育上的投入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師資力量也很薄弱。如果想讓下一代從今天的發展中受益,那么就必須先把學校教育系統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