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文章分析了學生對化學缺乏興趣的原因并從教材的改進、教師采取的主要措施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化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生就會把學習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化學在不少學生心中,屬于低興趣學科,喜歡學習化學的學生數要低于其它學科。如何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是化學教師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一、學生對化學缺乏興趣的原因
數學、物理和化學是“近親”學科,都是自然科學的基本學科。由于數學和物理在學生的生活中出現較多,學生們能將課上所學知識用于生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對它們的學習興趣較濃。而化學主要面向化工生產,和學生生活發生直接聯系的較少,讓學生在化學課上所學知識能及時在生活中找到縮影,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化學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多么的大,感受到化學對人們的生活重要性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主要措施
1.教材的改革為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提供了理論基礎
新版的化學教材,在適當降低理論掌握的要求的同時,逐漸加大了化學與生活直接相聯的部分內容。如:將“燃燒”單獨從第一章中的氧化反應單獨提出來,增加了對煤炭和石油的介紹,形成一個獨立的單元《燃料及其利用》;將生活中不常接觸的氫氣等部分內容,從重點掌握變成了常識了解;增添了《化學與生活》這一單元,等等。課本內容也盡可能貼近生活,在每個單元結束之后都增加了“家庭小實驗”、“化學、技術、社會”、“調查與研究”、“資料”等內容,為培養和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提供了理論基礎。
2.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重要性
順應教材和課程改革方向,收集生活中與化學基本知識、技能有關的素材,如環保技術、化學新聞、新產品新材料的問世及使用(由上海世博會中一些新材料的使用),將這些與基本知識聯系在一起,引發學生們自由地討論,不回避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敢于向權威挑戰。當然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點明同學們思考的方向,同時將這些話題巧妙地過渡到課后討論。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本班學生情況,提前做好課堂“事故”預案,逐漸開創班內民主、自由、進取的良好學習討論。
適當調整實驗及實驗所用的藥品,盡可能地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實驗室藥品。讓學生知道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如:木炭課堂上當場燒制;石灰水,用生石灰現場制作;雙氧水是剛從大藥房里讓學生買來的,原本消炎用的常見藥物;拿著一個蘋果,當場讓學生咬一口后,發現斷面處顏色(二價鐵)由淺綠變成暗黃色(三價鐵);讓學生用自己家里,蒸饅頭時用的面堿來自制碳酸鈉溶液……通過這些活生生的事例讓學生了解,其中在我們的身邊化學無處不在,突出化學學科的優勢,樹立起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和興趣。
3.引導學生掌握化學學習規律,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成功
科學家布魯納曾經說:“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在剛接觸化學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的總結知識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地殼中元素含量的時候,常見元素的含量如果直接讓學生記憶就比較難,我們可以總結為:養(氧)閨(硅)女(鋁)貼(鐵)給(鈣)哪(鈉)家(鉀)美(鎂);在電解水實驗中記憶正極與負極上分別產生什么氣體時,可以這樣總結:爭(正)養(氧)父(負)親(氫);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中,通氫氣和加熱的先后順序,可以這樣總結:氫氣是“早出晚歸”,酒精燈是“遲到早退”。通過對所學知識的適當總結,找出規律,幫助學生記憶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原來枯燥無味的化學也是可以這樣學習的,也是可以很輕松的學好的,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
4.適當介紹化學史,在拓寬學生視野中激發興趣
化學家傅鷹教授說過:“化學給人以知識,化學史給人以智慧。”所以我們從化學史,人類的發展史上,找到引發學生興趣之源。比如:初中化學中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和人類的金屬發現利用史有很大關系——兩種順序恰恰相反,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后面的金屬,恰恰是人類最早發現和利用的金屬。人類最早接觸到的金屬是金、銀,然后是汞、銅,而后是鐵,鋁就更晚了。有史料記載,唐太宗使用過的一個鋁碗,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白金碗”,是皇帝專用的。近些年來人們在實驗室里才看清了鉀、鈉、鈣的真面目。所以將這些史料和相關小故事,呈現給學生們,既能引起思考,又能強化學生們的記憶,更能提升學生們對化學及其它相關學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教師多思考、多探索、多交流,那么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思路將更新、角度將更廣。化學教師應順應時代潮流,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吸納新鮮的化學素材,在課堂教學的技巧上,教學環節的巧妙設計上,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參考文獻】
[1]周少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廣西教育,2007,(3).
[2]張旭平,江家發.初中生化學學習的障礙成因與對策[J].化學教學,2004,(5).
[3]陳建榮.化學課情景教學的問題與反思[J].化學教學,2007,(6).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龍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