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提倡合作探究,交流互動,自主發展。所以要想實現“授人以漁”目的,最重要的應該讓學生學會學習。本文嘗試讓學生從“望聞問切”這四診中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發現。
【關鍵詞】“四診法”;望;聞;問;切
大家知道,在中醫理論中很講究“望聞問切”,它可以及時診斷病人的情況,為下一步的治療提供方案。同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應用“望聞問切”這“四診法”,為探究解答自己的疑惑提供方向,因此本文就從望、聞、問、切四個方面來闡述如何讓學生學會利用四診法來診斷自己的學習過程。
一、在“望”中審視,提高觀察力度
望,為四診之首,其含義是觀察患者的氣色,膚色以及身體的其他狀況,感知并獲取患者的信息,對病情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和猜測。轉化到課堂中,就是要求學生注重情境的觀察。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80%的信息是通過視覺獲得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注重教材的閱讀,注重從情境觀察中領會。
比如在本節課中有兩個難點需要突破:1.反比例函數的圖像為什么是光滑的曲線而不是折線;2.反比例函數的圖像為什么是無限接近坐標軸但不與坐標軸相交。對于這兩個難點,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搪塞說明一下,學生并不能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后面的練習中還是出現相應的錯誤。所以,我們應該利用好學生的“望”,借助多媒體來調動學生“望”的神經,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描點的加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驗隨著點的個數的不同,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如何由折線變化成曲線的,進而讓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下很快掃除自己的疑慮。
由此可見,一個有吸引力的情境能讓學生更好的望,更好的從情境中吸收有用的信息。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借助于表情、舉止、手勢等手段來傳遞信息,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這對學生的望是至關重要的。
二、在“聞”中判斷,提升傾聽力度
聞,對醫生來說,就是嗅與聽,說到底,醫生更偏重于傾聽,即傾聽患者陳述病理、病情,以及患者的說話聲音、咳嗽、喘息等,進一步收集有關病理的信息,同時對望做進一步的判斷和猜測。對學生來講,就是要學會傾聽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就是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與了解、相互碰撞與影響,能夠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因此新課程倡導學生之間要學會交流,這樣才能共享一些發現和心得。
比如在畫出了反比例函數圖像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交流,通過圖像可以發現哪些有價值的東西?學生通過交流傾聽,很容易發現反比例函數的圖像(1)由兩條曲線組成;(2)這兩條曲線不相交;(3)這兩條曲線無限延伸,無限靠近x軸和y軸,但永不會與x軸和y軸相交。之后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反比例函數y=6x-1和y=-6x-1來交流出這兩個函數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這其中,學會傾聽是相當重要的。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并且能辨析各種有聲語言提供的信息,了解討論的思維結果,以利于自己思維的深入。
三、在“問”中激揚,提升質疑能力
問,對醫生來講,是在對患者病情望聞之后,詢問患者的情況以期獲得進一步的信息,進一步豐富由望聞而產生的有關病情的判斷。課堂教學離不開問,沒有問的課堂教學是不成功的。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關鍵是一問。”一問,可以使思維流暢,茅塞頓開。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教會學生提問的方法,以問促進。
比如,在本節課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先想想前面學習的正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然后問學生最想了解反比例函數的哪些性質呢?有了這個知識點的遷移,學生很快提出了以下幾個有價值的問題:1.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是什么形狀的?2.反比例函數的位置是怎樣的?3.反比例函數圖像的變化趨勢是什么?4.反比例函數的增減性怎樣的?有了這幾個問題的指引,下面的探索就有了方向,學生學習的目標更強了,也為后面難點“反比例函數圖象為什么是平滑的曲線?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為什么分布在一、三或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數圖像為什么無限的接近坐標軸?”突破奠定了基礎。
四、在“切”中深化,優化感悟能力
切,就是切脈、把脈。在望、聞、問的基礎上,醫生通過切脈,綜合患者信息,最后確診的過程。而在數學學習中,切就是對攝入的數學知識、方法等信息進行組織、改造、完成知識同化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對數學知識進行濃縮、提煉和升華,使之系統化,再通過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再認識,以突出重點,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這是學生學習認知的過程,也是必然之路。
比如我們可以展示學生畫圖中的一些典型代表,如下圖所示,讓學生在“切”中找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的一些典型錯誤,從而深化雙曲線的概念。
當然我們要引導學生把握“切”的火候。我們應注意學生根據望、聞、問獲得的注意程度,在學生思維陷入困惑時而我們又能遇見通過學生的切能夠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放手讓學生來狠狠的“切”,以此來推動學生思維不斷向縱深發展。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望聞問切的過程,我們只有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給學生創造一個望聞問切的機會,就一定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快樂起來。
【參考文獻】
[1]于運成;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年15期
[2]黃美霞;淺談如何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科教文匯;2008年11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