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生長素對植物的生理作用的教學重新進行編排和整合能夠使學生順利的完成知識的遷移,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長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節(jié)講述的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課文對生長素的兩重性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可是對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的差異幾乎沒有描述,但是在課后練習中卻又出現(xiàn)了對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知識點的題目。針對以上情況我對教材的順序和內(nèi)容進行了重新的編排和整合,使教學的過程更具有邏輯性和科學性,通過這幾年的實際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下面我把這節(jié)課編排介紹一下。
引入部分就是對植物生長素發(fā)現(xiàn)過程的復習,在這里不再多說,新課開始首先在教學出示圖1,注意在這張圖中只出現(xiàn)生長素對一種器官的作用,通過這張圖重點講述生長素的兩種性:生長素在低濃度時候促進生長,在濃度過高時候會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特別強調(diào)理解A、B點的意義。A點是對這種植物器官促進作用最大的濃度——最適濃度,類似于酶催化的條件中酶催化的
最適條件(溫度、PH值),在這個濃度下生長素的促進作用最強,這個知識點在下面的探究——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就會使用到。B點是一個分水嶺,B點之前的生長素作用是促進,而B點之后的生長素作用是抑制,而且濃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強。通過學習后總結如下,原點到A點,生長素濃度增加生長素的促進作用逐漸加強;A點到B點,生長素濃度增加生長素的促進作用逐漸減弱,但是還是其促進作用,B點以后生長素濃度增加生長素的抑制作用逐漸加強。在這里我常常用一個物理學中的知識,把它比喻為一輛列車,原點到A點,列車在加速前進,速度逐漸增加,到A點速度達到最大值,在A點開始制動;A點到B點,速度逐漸減小但是列車還是在前進,B點列車靜止不動了,B點以后列車開始加速后退。把生長度的作用分為三個階段原點到A點——加速前進階段、A點到B點——減速前進階段(或者把前兩個階段合成前進階段),B點以后加速倒退階段(或者稱為倒退階段)。
有了上面的知識鋪墊解釋學習植物的頂端優(yōu)勢就非常簡單了,由于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總是大于頂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也就頂芽的濃度較低位于前進階段,也就是B點之前,生長素起促進作用,而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較高,位于B點之后,濃度較低位于倒退階段,生長素起抑制作用。在頂端優(yōu)勢的知識點包括頂端優(yōu)勢對于植物生長的意義和消除頂端優(yōu)勢的方法講述完成后,我沒有按課本的順序講述生長素類似物的知識,而是補充講述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的差異,出示圖2展示不同的器官(根、莖、葉)對生長素類似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并要求學生找出每種器官最最適生長的生長素濃度大致是多少,同時要求學生在圖中找出三種器官由促進作用變?yōu)橐种谱饔玫呐R界濃度(也就是B點的濃度)。然后在圖中加入直線得到與根、莖曲線交點B、D,提問學生在同一濃度的情況下生長素對不同的植物器官(根、莖)的作用是如何的。B點的生長素對莖的作用是促進生長,D點生長素對根的作用是抑制生長,由此說明同一濃度下,對于植物不同的器官生長素的作用是不同的,借此引出植物不同器官生長素的敏感程度(耐受性)不同。
最后就以課后練習來對這一知識點進行綜合應用,將幼小的植株在適宜的條件下橫放,一段時間后,莖彎曲向上生長,根彎曲向下生長(如圖3所示)。一般認為這是由于重力作用使得生長素分布不均(下面較多),要求學生解釋這一現(xiàn)象,并要求說明ABCD四點的生長素的濃度區(qū)別和所起作用的不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總結,出示圖4并解釋ABCD四點的情
況,A點生長素濃度低,生長素起促進作用,C點生長素濃度低,生長素起促進作用,由于莖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較弱,所以其促進作用較弱;B點生長素濃度較高,也是由于莖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較弱,所以生長素起促進作用且促進作用比C點高,D點生長素濃度高,由于根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較強,所以生長素起抑制作用,所以B點生長速度大于A點,C點生長速度大于D點,這就是發(fā)生兩個彎曲的原因。在這里我還追加提問,這樣的兩個彎曲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意義,學生討論回答(植物的莖的背重力生長和向光性能是植物獲得更多的陽光,根的向重力生長能使植物獲得更多的水和礦質(zhì)元素,對于植物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上述內(nèi)容學習完畢后,我才介紹生長素類似物的概念、作用和日常的應用,對于探究《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我把重點放在介紹對照試驗單一變量的原理,以及梯度對照試驗和一般的對照試驗的區(qū)別,具體的試驗設計作為作業(yè)布置給學生,以檢驗學生對這個課的接受情況。
這節(jié)課通過對不同植物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和橫置植物的生長情況深化生長素的兩重性知識,在教學中采取了比較多的類比,使學生能由淺入深,逐步的深入學習,較好的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通過實踐效果良好,希望對大家有所借鑒。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湖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