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數學這門課的學習,學生要在不斷的“做”、“學”、“用”的過程中,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探索知識和結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從“日常數學”到“學校數學”的升華,使數學富有“生活味”的同時更具有“數學味”。
【關鍵詞】生活;數學課堂;二次函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這樣才能體現數學對社會發展的價值所在。學生要在不斷的“做”、“學”、“用”的過程中,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探索知識和結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F實中有很多學生不會把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找不到數學知識與現實問題的結合點。例如:學了圖形的面積計算,卻不會丈量土地面積等。以下以二次函數知識的學習為例,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并主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體味知識的形成過程,領悟發現知識的方法,學以致用。
課堂回放: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數學建模的意義,探究數學建模方法和規律;通過研究和計算拋物線形的實例,學會將二次函數有關知識用于實踐,初步掌握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手段、方法。
2.能力目標:經歷研究生活中的拋物線的實踐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應用性于一體,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將實際問題數學化的過程,體會二次函數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系的有效數學模型。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展示二次函數應用的幻燈片。
學生準備:分成4組(建筑設計公司、橋梁設計公司、國家級運動教練、噴泉水景公司),選組長,定組名。
三、教學過程
1.課堂導入
師:拋物線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圖形,當你在美麗的公園里,看到人造噴泉噴出一道道心曠神怡的拋物線性水流時;當你在蕩秋千,你身體晃動產生的拋物線的蹤跡;還有距今已有約1400年歷史的趙州橋的橋拱,也是拋物線形的,想想看,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具有拋物線的例子?
生:討論交流(如 跳遠、踢足球、隧道等)
師:指導學生看幻燈片
提問: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拋物線,它們既美觀又實用,你能了解人們是怎樣設計的嗎?需要哪些數據?
生:要根據拋物線所應用的領域選擇不同的丈量數據。
提問:剛才通過觀看幻燈片和大家的舉例,在現實世界拋物線主要應用哪些領域?
2.展示研究過程
教師:經過大家查找材料和實際的勘察,我們班各大公司的業務水平都有提高,把你們的研究水平展示給大家。
第一組:建筑設計公司
生:建筑設計公司主要業務有:城市設計、公寓、別墅等。在設計中需要的拋物線的事物有:工廠大門的頂部,裝修房子室內的造型等。需要的數據有:左右的寬度、上下的高度及矩形上邊緣與最頂部的距離。
師:以上數據是否能確定拋物線的解析式?拋物線的大致圖像你能描述嗎?
生1:y=ax2(a≠0),設計圖紙時拋物線的開口向下,頂點是原點,對稱軸是y軸所在的直線。
生2:我們幾個同學測量了學校后面的拱形門,并求出其所形成的拋物線的表達式。
第二組:橋梁設計公司
生1:我了解了許多有關橋梁的知識,是我在課本中學不到的內容,我非常感興趣。比如,橋梁的外觀設計,古代的拱形橋,現代的斜拉式大橋,成了大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生2:出示自編一道二次函數應用于橋梁方面的題供全班同學探究解答
師:你可以在橋面上測寬度,然后去掉引橋的長度即可。
第三組:國家級運動教練
生1:我們所見到的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高臺跳水、擲鉛球、扔壘球,跳遠等,都需要研究拋物線的特性,所要的數據要比前面兩種情況復雜。做一名教練也要做數學題,要能研究出比賽所需的各種核心技術。
生2:展示自編題供全班同學探究解答
師:作為運動教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精確的洞察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過硬的理論基礎,大量的經驗作后盾,還要善于溝通,內部外部的溝通也不能忽視。
第四組:噴泉水景公司
生1:我們公司的業務主要是設計一些大型的音樂噴泉、程控噴泉、超高噴泉、激光水幕電影、瀑布水簾、冷霧噴泉等。設計水流的拋物線形是其核心,水不能噴出池外。
生2:展示一道關于噴泉問題的開放性的題目全班同學解答
3.活動總結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成功地走出課堂,進入現實生活中進行了探究性學習,不但培養了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而且拓展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習興趣。
體會與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感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自身要不斷提高和加強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放手讓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充分把數學教學與生活與社會實踐相聯系。真正引導學生發現探究問題,實現從“日常數學”到“學校數學”的升華,使數學富有“生活味”的同時更具有“數學味”。另一方面,每個同學都有很好的表現,可以說達到了人盡其才的程度。在研究的過程中,組長的領導能力,組員之間的協作能力都得以提高。教師的評價以對學生的充分肯定為主,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參考文獻】
[1]《中學數學教學設計》(何小亞 姚靜 主編)科學出版社 2008
[2]《有效教學方法》 ((美) 加里·D·鮑里奇 著)第四版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湖西農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