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始終是為培養人才而存在和奮斗的,所以我們要抓住機遇,充分領會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不斷借鑒吸收改革的優秀成果和經驗。通過探究性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掌握全新的學習理念,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關鍵詞】中職數學;探究;思維;引導
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在中職數學課堂中開展探究性教學的目的旨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參與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閱讀自學,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己構建知識的習慣和積極主動地學習方式。那么,究竟如何在中職數學課堂中實施探究教學呢?筆者總結幾點如下。
一、合理誘導,進行探究
“學而不思則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目的的提出一些帶有思索性的問題,啟發誘導學生深入思考。讓其舉一反三,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動狀態。
例如,在講解求數列通項公式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已知數列{an}的首項a1=1,an+1=3an+2,求an 。
學生一時找不到好辦法,我便提示學生可以根據遞推公式an+1=3an+2求該數列的前幾項,根據計算結果猜一猜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學生猜測:an=3n-1。
到此,我引導學生: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以及有關性質我們熟悉。可否設法通過變形轉化為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呢?隨后讓學生分組開展討論與交流,找到了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在遞推公式兩邊同時加上1。在這個問題解決后,緊跟著又給出一個例子:
數列{an}中,a1=60, an+1=3an+2, 求an 。
這時絕大多數學生仿照例1的解法,有的同時加上2,有的同時加上5,……結果大部分學生的親身實踐未獲成功。于是,我提示學生:你能否在遞推公式兩邊同時加上y,然后通過已知找到我們加的數y呢?通過提示,絕大多數學生解出y=-3,從而使問題順利解決。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了這一類題目求通項公式的方法。
二、因材施教,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