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奧運會897塊活字版中擎出一個“和”字凸顯中華神韻之精髓,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語文教學這塊學校教育前沿陣地,又該如何將和諧之風付諸實踐呢?筆者嘗試立足語文教學的實際,以教學細節作為切入點,提出了關注教學目標的設定,達到教學目的的和諧;關注學生學習心理的細節,達到興趣與動機的和諧;關注言談舉止的細節,達到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注學生性格心理的細節,達到知識與心靈的和諧等具體策略,構建和諧語文課堂。
【關鍵詞】細節;和諧;語文課堂
所謂“和諧”,是指事物和現象各個方面完美的配合、協調和多元化的統一。“和諧”的課堂,應該包含以教導學、以學促教的教學藝術,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學生、文本的平等對話等元素。和諧的課堂教學,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課堂教學活動是由若干環節構成的,而環節又是由一個一個的細節構成的。因而,和諧課堂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細節。關注教學細節,就是關注學生的生活、知識、情感、體驗生命發展的過程,關注教育活動的過程、評價。在語文教學上,教師更要對學生充滿真切關注和終極關懷,要讓教學細節回歸“生命關懷”的教育本質,有效觸動學生心靈,成就學生完美人生,營造出真正和諧的語文課堂。
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敏銳發現“細節”,讓它成為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通過對這些細節的準確把握,讓它成為教學活動的亮點?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關注教學目標的設定,達到教學目的的和諧
教學目標是設定一節課需要完成的任務,是預想教學效果的達成度。沒有目標的教學是盲目的,而目標預設過高或過低,也都可能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實現。目標設定要盡可能體現三個緯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能實際,化抽象為具體。目標設定要遵循三個切合,即切合文本、切合學生、切合課堂。應該把每個教學目標分解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全體學生均能達到的;第二層次中等學生必須達到的,后進生跳一跳也能實現的;第三層次優秀生能發揮余力的。在教學目標的設定和表述上,也要注意各種細節,一是要明確要求的對象;二是明確要求達到的程度;三是明確應采取的手段。
目標要與教學的整個流程,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相吻合。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應緊密圍繞目標而展開。而設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時要注意:不要過分依賴教參,應從教材和學情兩方面考慮。要尋找教材的特色,具體感悟和把握,有獨立的個性化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定要自然、切入點要小、巧。
二、關注學生學習心理的細節,達到興趣與動機的和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么活動效率就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于漪老師也說過:“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課堂上教師只有自始自終憑借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激活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動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才能是和諧的。
教師應該注意把學生原有的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系起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有的學生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痛,布置他寫這個,他說沒做過;寫那個,他又說沒去過、沒見過,不知怎樣描寫。事實,有很多事學生真的沒有經歷過,沒有切身的體會,但又不能不寫,于是他們只好這本作文書抄抄,那本作文書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時候,就馬虎寫幾句來應付,成了真正“作”出來的作文。但像剛才提到的學生,他喜歡動手操作,如果教師又支持他做,并為他提供有關書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寫,那他寫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必然較具體、真實,有血有肉,他會把自己的制作過程,把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時怎樣想辦法克服等等都具體地寫出來。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多參加有益的、自己喜歡的活動,并與學習聯系起來。
三、關注言談舉止的細節,達到教師與學生的和諧
在和諧的課堂中融入的是融洽的師生關系。老師的高昂、激情帶給學生高漲的情緒和活躍的思維;老師的低沉、穩重帶給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認真的思考;老師的幽默、風趣帶給學生輕松和愉悅的感受。語文課堂,(下轉第52頁)
(上接第53頁)
講求的是一種氛圍。缺少了平和放松、沉郁安詳的心境,就難以對本文加以深入地體會,又何來感悟和品味?課前預備鈴響,通常理解為要求學生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老師上課。如果我們在上課的前一分鐘就來到教室,站在門口,帶著微笑候課,這樣的一個細節就可以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抓緊做好的課前的準備工作,上課時不至于手忙腳亂了。在進入教室后,輕輕放下自己的教學物品,隨手大致整理一下講桌上的物品,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和將要出示的材料等,同時也梳理一下自己的心緒。既給學生一個聽講前良好的氛圍,又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自身素質的養成。課堂上,保持師生良好的心情,才有好氣氛。因此,我們要努力保持微笑,讓微笑成為基本面部表情;其次,不要刻意讓學生體驗學習壓力,如果一上課給學生個下馬威,這是與新課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更談不上課堂的和諧了。
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課堂氛圍與學生情緒變化。學生情緒變化反映出學生對當前知識掌握的領會與理解情況,是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教學進程中教師應通過察言觀色,辨析學生情緒反應,來控制課堂氣氛。當發現學生緊皺雙眉,茫無頭緒時,應適當放慢速度,給以一定的啟迪,當發現學生精神疲憊,注意力渙散時,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個關愛的輕輕拍打,一句真切的詢問,都可使學生重新打起精神,恢復自信,重新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
四、關注性格心理的細節,達到知識與心靈的和諧
由于學生智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一些智力低下或者性格孤僻的同學,他們總是在班內默默無聞。如果我們有意把他們安排在某個小組,做好其他同學的工作,肯定能扮演一個合適的角色。他們也就不會再有自卑的感覺,不會再那樣目光呆滯,不會再那樣羨慕別人,反過來他們還能找到自信,在交流中能找到好朋友,從此對語文課會產生興趣,性格也開朗起來。
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有個女生,一被提問就滿臉通紅,扭捏半天最終不發一言。幾次下來,我也只好讓她坐冷板凳了。她在一次作文中寫道:“在那節課本劇表演課上,我是多么希望老師能讓我表演個容易的角色啊,哪怕是范進的母親,可是沒有……”自那以后,我先是讓她嘗試著朗讀課文,過段時間再讓她回答一些較簡單的問題,慢慢地她在上課時變得活躍了起來,有時還敢提出些與眾不同的看法來了,作業也總是比大部分人先完成。實踐證明,學生在情感上與老師親近了,即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總之,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關注并落實各個細節,達到組成課堂各個元素的和諧統一,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使課堂因為和諧而整體優化,經過積累、感悟、熏陶,實現語文素養根本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龍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