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程整合中,如何正確運用信息技術優化美術學科教學,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而是擺在美術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美術;教學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計算機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適應發展趨勢,現代化信息技術介入中學美術課堂教學,并且在美術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現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美術教學中,它既能傳授知識、開發智力、提高能力、還能夠達到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的目的。但在課程整合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使我們的學生變成了怠惰的觀眾,大大削弱了學生繪畫的基本功,也不能忽視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在課程整合中,如何正確運用信息技術優化美術學科教學,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是擺在美術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信息技術在美術教學中運用的優點
1.多媒體教學軟件必須正確表達學科的知識內容,它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運用是表達某一個知識點的內容,為達到某一層次的教學目標而設計、選擇的;各個知識點之間應建立一定的關系與聯系,以形成具有學科特色的知識結構體系。多媒體能夠提供有關的畫面、動畫、聲音、活動現場、故事情節等創設的特定情境。如在欣賞《敦煌莫高窟》一課時,在課前導入剪輯好的動畫影片《九色鹿》,這樣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提供生動直觀的示范,展現演示過程和方法
多媒體教學軟件是由文本、圖形、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在一起,經過加工和處理所形成的教學系統。由于多媒體教學軟件具有生動活潑,圖文并茂的特點,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繪畫和制作的步驟、過程、技能、技巧等,可供學生模仿和練習。如《單色版畫》、《多色版畫》的教學中,通過觀看一段版畫的制作過程的錄相,學生便輕松地掌握了制作方法。
3.了解原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能提供抽象原理、典型事物與現象的演示,解釋其特點和規律。如上《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等系列色彩搭配課時。多媒體引入十二色環、互補色、類似色,以及色彩的對比和諧等,讓學生來理解色彩的變化規律。由于光的色彩原理比較抽象難以講解清楚,而運用多媒體來演示取色、調色,學生就可以直觀地看到色彩的變化原理。教師略加引導、歸納,便突破了這一知識難點。
4.網絡教學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和溝通
網絡教學是多維、交叉、立體式的互動教與學的活動,會極大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創設了優越的環境。網絡教學的特點是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和溝通。如:中國畫、油畫、雕塑、建筑等各種形式對傳達空間和場合有特殊的要求。像美術館、展覽館等,中學生美術課上沒有與這些美術作品“面對面”的機會。而網絡教學平臺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學生只要掌握電子郵件收發、網上瀏覽、資料檢索等計算機技術,就可以輕松在網絡上獲取知識。又如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登錄一些視頻網站,讓學生通過視頻一邊直觀感受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宏偉氣勢,一邊交流、討論,這是傳統教學課所無法想像和完成的。
5.及時地做出評價、反饋
多媒體教學軟件具有診斷評價、反饋強化的功能。在多媒體教學軟件系統中,通常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要求學生做出反應,這樣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出相應的評價,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得到鞏固。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多媒體教學軟件應做出相應的反饋,及時指出錯誤,肯定正確,給出評價信息,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加深理解并不斷鞏固。
二、在美術教學中充分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勢的同時,也應注意避免其產生的不良影響
1.不能追趕潮流,降低課堂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個別老師片面地追求課堂活躍,制作幾張幻燈片,添加一段優美的音樂就能趕上時代的潮流;有時還片面的認為在講臺上進行固定式的講解和演示,這種滿堂灌的電教形式只不過是把以前的 “小黑板”穿上了一件“電教多媒體”的外衣,學生開始看到這些現代化的設備上課是比較認真,但時間長,學生會厭倦,好奇心和創作欲望就會被沖淡。這就給我們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實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首先,應該區分概念,把握設計方向。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網絡化教學不是簡單地利用電腦PowerPoint軟件做一個所謂的“課件”,而是更多地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這一觀念,強調情境,強調協作,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精神,能夠充分發揮美術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個性,同時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因此,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把握好設計方向,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來確定教學方式。其次,應分析課型,合理運用網絡資源,優化教學設計。美術教科書中劃分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這四種不同的美術課型中,并不是所有的課都必須結合信息技術進行,在“造型——表現”這個學習領域中有寫生課、素描課、國畫課、手工課,像這樣的課型還應體現其課型特點;重視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在“設計——應用”這個學習領域。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壓縮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認知和學習途徑,在有限的時間里加大教學密度,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體育場館設計》一課中,利用多媒體演示、分析比較13個國家體育場館設計方案和設計特點要求,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通過文件傳輸和資源共享,打開學生的創作思路,運用畫圖、Word、PowerPoint等軟件進行探索學習、互動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2.直觀形象展示過多,學生創造思維受限
美術是視覺藝術,在視覺傳達中向觀者提供信息和傳達思想是美術特點中最顯著的一點。所以網絡教學能夠完全被應用到美術教學中,大量很好的教學內容展現在了學生面前,使美術的教和學都變成了“樂事”。但是也就是這件“樂事”卻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受到了限制。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發現在課堂中信息技術使我們的學生變成了怠惰的觀眾,很多教師說:“學生看過了直觀展示的圖片和設計方案后,臨摹的現象多了,抄襲的現象也多了,學生們不愛動腦思考了,學生繪畫的基本功大大削弱了。”這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切實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3.網絡環境復雜,信息良莠不齊。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讓學生在課上、課后上網收集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很多學生在上網收集資料的時候常常會受到不良網站的影響和誘惑,網絡環境的很多無意注意容易分散學生的有意注意,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學習紀律難以掌控。這也對教師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美術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為美術教學改革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合理運用多媒體,不斷探索和研究,充分發揮課程整合優勢,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運用網絡的優勢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為學生創設優越學習環境,無論是在課堂還是網絡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讓每一位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都能積極參與。讓學生真正領略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和溝通學習等多種方式方法,使教學與信息時代同步。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教學設計》(美術).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
[3]劉儒德:《論有關計算機輔助教學效果的研究》
[4]《網絡環境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