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提出“實現人人獲得發展和提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笨梢娬w性教學策略對有效教學的實現起到助推作用。本文作者就如何在新課標下開展整體性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效能提升,進行了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整體性教學
學生作為自然社會的客觀存在體,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學習活動的直接實踐者。由于學生受先天條件和后天因素的制約,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表現出個體之間能力上的差距,導致學生群體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而教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都是放置在促進和發展學習能力和效能上。通過對教學目標大綱和新課標要求等內容的分析,可以明晰的看出,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和提升整體學生能力發展。新課標中指出“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具有能動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善于利用教學資源,開展創新教學方式”“實現人人獲得發展和提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美國教育學家安第斯·勞格斯也指出:“教學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只有學生整體的全面發展,才能體現出教學活動本質和內涵,任何教師必須為之努力探索實踐?!苯鼛啄陙恚救私Y合學科教學綱要和新課標內容,對當前新形勢下的整體性教學進行了探究實踐,現進行簡要闡述。
一、在目標制定上,要體現整體性,實現每個學生學有目標
教育成功學指出,目標是行動的內在動力,是前進的方向。切合實際的目標能夠對教學活動進程起到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由于初中學生處在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殊時期,不能認清自身學習實際,經常發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確定學習目標,致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出現“眼高手低”現象。加之,許多教師只注重效率,忽視學習目標制定,從而對學習效能產生消極作用。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無論在教學目標制定上,還是在學習目標布置上,都要緊扣學生學習實際,針對不同類型學生制定具有不同層次要求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設定的目標范疇內找到“位次”,開展有的放矢地學習活動。
如在“相似形”教學內容的準備環節,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實際,對待進生提出“能說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會求相似比或相似系數”基礎性教學目標要求;向中等生提出“會用數學符號表示兩個三角形相似,能準確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和對應角”的學習要求;向優等生提出“明確相似與全等的關系”拔高性學習要求,并在教學目標揭示環節,讓各類型學生對照各自目標要求,開展針對性的學習活動,推進整體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在問題設置上,要體現層次性,實現每個學生實踐技能獲得提升
例題1:已知函數y=(2m+1)x+m-3。若這個函數是一次函數,且y隨著x的增大而減小,則m的取值范圍;
例題2:已知y-2與x成正比,且當x=1時,y=-6,若點(a,2)在這個函數圖象上,求a;
例題3:已知函數y1=kx-2和y2=-3x+b相交于點A(2,-1),(1)利用圖象求出:當x取何值時有:①y1 通過對以上三道例題內涵的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例題是有關“一次函數”方面知識點內容的數學問題,教師在設置這些問題時,根據整體性教學原則要求,結合學生個體在學習活動的表現及其學習效能等方面因素,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而設計的具有層次性的問題教學活動,實現了“人人獲得發展進步”新課改要求,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本質要求。由此可見,整體性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要關注學生主體因素,更要利用數學問題內在特性,通過教學內容、目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等因素探析,對現有數學問題分析,放大數學問題形式的多變性、數學問題內涵的豐富性等特性,創新設計出具有不同形式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提供進行觀察、分析、解答問題的活動時機,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問題解答過程中獲得實踐鍛煉的機會,獲得成功的快樂,實現不同學生在不同基礎上學習能力的進步和提升。 三、在教學評價上,要體現全員性,實現每個學生學習能力普遍增強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學習交流的雙邊活動。由于學生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對自身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和不足之處不能及時客觀的掌握和了解。因此,教師可以發揮教學評價雙邊性、互動性和及時性等特點,在問題解答、重難點教授、問題辨析等環節,設計教學評價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素養和解題水準,開展生生互評、師生點評、二次評析等多種教學評價活動形式,讓全體參與到學習活動活動中,既能對問題解答進行科學指正,又能及時認清不足,掌握思維解答正確途徑,為以后更好開展有效學習提供方法論。 如某教師在講授“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識時,先向學生設置“如圖,在△ABC中,已知D是BC中點,DE⊥AB,DF⊥AC,垂足分別是E、F,DE=DF。求證:AB=AC”數學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問題內容初步感知,接著向學生出示某學生解題過程,用啟示性和鼓動性語言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問題解答過程評價活動,并將評析時機放置到中下等學生身上,請中等生特別是后進生代表進行現場評價,最后教師進行點評,總結學生評價活動成效及解題方法,從而提升學生邏輯辨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促進整體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總之,“人人獲得發展進步、人人掌握所需知識”是新課改教學的根本目的。初中數學教師只有將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環節的設置和教學問題的選擇以及教學方式的運用上,都要時刻面向每個學生,才能為整體性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催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