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學生的翻譯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育部制定的《課程要求》也明確了對翻譯能力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題解題技巧,提出教學過程中對翻譯能力的培養方法,力求加強學生的翻譯能力,從而真正掌握語言文化知識。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題 文化差異 翻譯技巧 翻譯能力
一、引言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教育部制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課程要求》對翻譯能力做出了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指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30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250個漢字。譯文基本準確,無重大的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較高要求包括能摘譯所學專業的英語文獻資料,能借助詞典翻譯英語國家大眾性報刊上題材熟悉的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35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300個漢字。譯文通順達意,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較少。能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而更高要求指能借助詞典翻譯所學專業的文獻資料和英語國家報刊上有一定難度的文章,能翻譯介紹中國國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400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350個漢字。譯文內容準確,基本無錯譯、漏譯,文字通順達意,語言表達錯誤較少。《課程要求》明確了大學英語對翻譯的教學要求,指導大學英語教學。因此,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設置了翻譯題,對學生的翻譯能力進行檢測。
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題評分原則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部分為漢譯英,給出五個不完整的英文句子,要求學生根據全句意思將句中的漢語部分譯成英語,分值占總分的5%,考試時間為五分鐘。翻譯題的評分原則和標準如下:
1.整體內容和語言均正確,得1分;
2.結構正確,但意思不確切或信息不全,得0.5分;
3.整體意思正確但語言有錯誤,得0.5分;
4.整體意思完全錯誤,即使結構正確也不得分。
5.大、小寫或標點符號錯誤、明顯屬于筆誤但不影響辨認的拼寫錯誤,均不扣分。
三、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題解題技巧
從上文的評分標準可以看出,翻譯題的難度設置不是很大,可是很多考生此項得分不理想,說明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在很短的時間內使用符合英語語法結構和表達習慣的詞匯準確表達句意。具體的解題步驟如下。
?。ㄒ唬├斫馊?,綜合分析。
雖然翻譯題只要求翻譯句子的一部分,但是脫離不了整個語境。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曾說:“翻譯即譯義?!睆娬{語言功能的核心是意義。然而,任何孤立的詞語、語句甚至語段的意義都可能是游移不定的,它們必須處在特定的關系之中,即上下文中,又受到相關的社會交際情境的調節,其意義才能變游移為穩定??梢?,語境對翻譯意義重大。所以,動筆翻譯之前,先要考慮整個句子表達的完整意思。
?。ǘ┙Y合語境,確定語法。
一般來說,每一個句子都有一個語法考點。英語中有很多復雜的句子結構,根據整句話表達的意思確定每一個句子要考查的語法功能??v觀歷年四級翻譯題,虛擬語氣、倒裝、強調句、從句、比較結構等是考查的重點,考生在動筆之前,洞察出題者的出題意圖,圍繞此意圖答題,準確率就會有很大的提高。比如,2010年6月考題:The manager never laughed;neither .(她也從來沒有發過脾氣)。
此題將neither放在一句話的開始,考生就應該意識到此題考查部分倒裝。如果不注重觀察全句,不去體會出題者的意圖,直接將括號內的內容翻譯成正常語序,失分就在所難免了。2006年12月考題:The victim (本來會有機會活下來)if he had been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此題的正確率比較高,因為學生對“本來會……”這個結構很熟悉,知道選用虛擬語氣。所以,綜觀全句,分析出語法結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正確率。
?。ㄈ┙Y合語境,選擇詞匯。
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 Wilkins)曾說:“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四級考試翻譯題所考查的詞匯一般是常用的高頻詞匯和固定搭配,但是許多學生詞匯的選擇不夠準確,詞不達意。2009年6月考題:It is said that those who are stressed or working overtime are (更有可能增加體重).此處,“增加體重”有些考生直接翻譯成increase weight。英文和漢語的詞匯有很大差異,有時候不能逐一對應,考生應準確理解原文,選用正確詞匯,而不能照字面直接翻譯。此處是要使用固定搭配put on weight或者gain。
?。ㄋ模┙M織句子,準確表達。
讀懂了全句的意思,分析了出題者的出題意圖,選擇了正確的語法和詞匯之后,就要求組織句子,給出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答案。如2006年12月考題:Some psychologists claim that people (出門在外時可能會感到孤獨).此題就需要運用增詞法,括號里面根據漢語表達習慣沒有說“他們出門在外時”,但是英語的句子結構要求嚴謹,在翻譯時,從句中要加上主語they,譯為might feel lonely when they are far from home.再如,2007年6月考題:To make donations or for more information,please (按以下地址和我們聯系).根據英語表達習慣,應該翻譯成contact us at the following address.而不能按照括號內的語序將“按以下地址”的譯文放在前面。
四、教學過程中對翻譯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翻譯的認識。
?。ㄒ唬┯h表達差異講解。
母語負遷移對英文表達有一定的影響,教師有必要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講解,預防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涉及的內容包括語序、語態、詞匯、標點等各方面。
(二)文化差異的講解。
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巨大,由此引出的表達也會給學生造成障礙。如公爵(duke)、侯爵(marqui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等爵位,中國學生對此不大熟悉,翻譯自然有難度。文化差異也會造成詞義不重合。比如peasant,其漢語對應詞是“農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農民是一個中性詞,但在西方,peasant具有貶義,喻指舉止粗魯無教養的人,因此將“農民”譯為同樣是中性詞的farmer更為恰當。再如,漢語中多用“?!北扔髁Υ螅⒄Z中則多用“馬”喻力大。如中國人說力大如牛,英語則說“as strong as horse”。
(三)翻譯方法的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系統地介紹一些翻譯方法和技巧,便于學生在翻譯過程中處理遇到的難題。這些翻譯技巧包括增詞法、減詞法、分譯法、反譯法,主動被動語態的轉換,從句的翻譯及直譯和意譯,等等。比如,通過增詞法的講解,學生明白英語句子中某些成分經常省略,但漢語句子的省略就沒有那么頻繁,特別是句子中的重復部分,漢語一般不省略,予以保留,加強語氣,使整個句子變得生動。例如,“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就可以翻譯為:“我們不后退,我們過去沒有后退過,將來也絕不后退?!?br/> ?。ㄋ模├谜n后練習加強對英文表達的鞏固。
本科英語教材中都設有翻譯練習。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翻譯練習,提煉出每一課的語言點及經典句式,反復操練,使學生掌握某些句式的表達。例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一課的課后翻譯中,第一題需要翻譯:“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談是非常有益的體驗,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边@句話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原文,提煉出表達“reap a lot from...”這個表達,然后給出更多的句子讓學生操練。根據我的授課經驗,這個表達學生記得非常牢固,而且在作文中使用頻率也比較高。讓學生背牢每一個翻譯答案是很難實現的,但是通過提煉經典表達,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給出地道的英文表達。
?。ㄎ澹├媒滩倪M行翻譯對比練習。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在學生接觸某一課課文之前,給出課文中經典句子和段落的中文,讓學生翻譯成英文,然后和課文進行對比,找出自己的翻譯和課文的異同,從而找出自己的弱點。經常進行此類練習,必定會加強學生英文表達的準確性。
五、結語
翻譯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絕對不是簡單的語法和詞匯的堆砌,也不是考前做幾個翻譯練習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教師應該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將翻譯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文化差異角度入手,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全面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希望通過翻譯的教學,學生能真正掌握語言文化知識,而不僅僅是掌握一些詞匯和語法。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張會鳳.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李艷.漢英文化差異造成的翻譯障礙及其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10,(9).
[4]陳宏薇,李亞丹.新編漢英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