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電粒子在有界磁場中偏轉運動時,往往出現運動軌跡多樣,因而可能存在多解,但這一點很容易被忽視.在一次模擬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目:
如圖所示,直線MN下方無磁場,上方空間存在兩個勻強磁場,其分界線是邊長為a的正方形,內外的磁場方向相反且垂直于紙面,磁感應強度大小都為B.現有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負電微粒從P點沿邊長向左側射出,要求微粒始終做曲線運動并最終打到Q點,不計微粒的重力,外部磁場范圍足夠大.求:從P點到Q點,微粒的運動速度大小及運動時間.
題圖
原參考答案:
如圖1,當軌道半徑R=a時,經T打到Q點;
圖1
如圖2,當軌道半徑R=a/3時,經T打到Q點;
圖2
如圖3,當軌道半徑R=a/5時,經T打到Q點.
圖3
依次推導,可得軌道半徑表達式:
R=a (n=0,1,2,…)
∵R=
∴v= (n=0,1,2,…)
運動時間表達式:
t=nT+T (n為偶數)
t=nt+T
(其中T=T)
分析:參考答案看似簡單明了,但實際上存在疏漏.題目要求“微粒始終做曲線運動并最終打到Q點”,并沒有要求豎直打到Q點,參考答案給出的都是豎直向下達到Q點的情況.經過分析,與豎直方向成一定夾角打到Q點也是符合題意的.這樣的話,粒子運動的情形又多了幾種可能,而遠非原解那么簡單.下面試補充解答如下.
1.若微粒越過左邊界頂點斜向右下方打到上邊界,最終斜向右方打到Q點,如圖4,根據對稱性,上邊可以等分成三段,每一段長為Rsinθ,根據幾何關系列出以下兩個式子:
3Rsinθ=a
R+Rcosθ=a
聯立解得:sinθ=,R=a.
圖4所示的軌跡是簡單的一種,上邊還可以等分成五段、七段等奇數段,左邊也可以有多個半圓,如圖5、圖6、圖7.
通過分析它們之間的幾何關系,可以列出通式如下:
左邊邊長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為:
(2n+1)Rsinθ=a (n=0,1,2,…)
上邊邊長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為:
(4m+1)R±Rcosθ=a (m=0,1,2,…)
聯立解得:
sinθ=
R= (n=0,1,2,…;m=0,1,2,…)
對結果進行驗證,當n≥2m時符合題意.而且可以發現這個解答包含了圖4到圖7等各種情形,還包含了原參考答案中圖1和圖3的情形.
2.若微粒從左邊界上某點穿過后斜向右上方打到上邊界,最終斜向右方打到Q點,如圖8,根據對稱性,上邊可以等分成三段,每一段長為,根據幾何關系列出以下兩個式子:
3Rsinθ=a
3R-Rcosθ=a
聯立解得:sinθ=1或sinθ=,R=a或R=a.
圖8所示的軌跡是簡單的一種,上邊還可以等分成五段、七段等奇數段,左邊也可以有多個半圓,如圖9、圖10.
通過分析它們之間的幾何關系,可以列出通式如下:
左邊邊長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為:
(2n+1)Rsinθ=a (n=0,1,2,…)
上邊邊長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為:
(4m+3)R±Rcosθ=a (m=0,1,2,…)
聯立解得:
sinθ=
R= (n=0,1,2,…;m=0,1,2,…)
當n≥2m+1時符合題意.而且可以發現這個解答包含了圖8到圖10等各種情形,還包含了原參考答案中圖2的情形.
以上兩種情況中的結果很相似,經過對幾何關系研究,可整合得到
(2n+1)Rsinθ=a (n=0,1,2,…)
(2m+1)R±Rcosθ=a (m=0,1,2,…)
聯立解得:
sinθ=
R=
所以v= (n=0,1,2,…;m=0,1,2,…)
當n≥m時符合題意.
對于運動時間,也可用同樣的方法找規律,列通式,整合.最后得出的結果為:
t=(m+1)+(2n+1)T(m為偶數)
或t=m+(2n+1)T(m為奇數)
從以上解答來看,解答過程復雜,顯然已超出命題者的初衷.若將“最終打到Q點”改成“最終豎直打到Q點”,則原題參考答案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