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重視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直覺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創新教育 創新意識 創新精神 創新思維
創新教育就是指運用教育技術,優化教育資源,把人才學、教育學、創造學、心理學等有關學科的理論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數學學科的教學目的。把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并作為評價數學教學成敗的重要指標。在實踐中我們應不斷地研究,探索和完善數學創新意識培養的內涵、目標、途徑和方法。
一、營造民主氛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堂上不講民主,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課堂上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記,即使講點民主引導學生思索,也得順著教師已設計的教案的思路去想、去答,學生成為灌注知識的容器。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坐上九年、十二年,不但無創新意識可言,就連原始的創新欲望也終將被扼殺。因此在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其前提是教師必須具有這種培養意識,自覺地、積極地營造課堂民主氣氛,主動地轉變教育觀念,轉換主體角色,擺正教與學的位置,甘愿充當學生的服務員,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在向那些特級教師、優秀教師學習教學風格時,千萬不要忽視學習他們是如何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寬松的民主氣氛的。我們在向國外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思想時,同樣不能忽視課堂上的民主氣氛。教學民主意識強的教師,往往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鼓勵學生去發現、去創新,問題答案往往也不拘泥于某一定向性結論,而是幫助學生積極地尋求多元的答案、思路和學習目標,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更強烈,創新思路就會更寬廣。
二、重視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精神源于動機,培養創新精神,必須激發學生創新動機,重視數學思想的教學,樹立主人翁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創新首先是思想的突破,如人類在經歷了幾千年對數的實踐和認識后,由于實踐需要的促進,使人類的思想一次又一次突破原有的認識體系,從而使數由正整數→整數→有理數→無理數,到最后引入虛數單位而逐步建立復數體系。同樣,新的思想會帶來新的創造。如有限集可由元素個數的多少分出大小來。康托研究無限集時,以一一對應為基本的思想原則拓廣上述思想,認為一一對應的集合有相同“個數”的元素。根據這一思想,確認了有理數和代數數與自然數“一樣多”,都有“k0”個元素;實數比自然數多,承認越來越“大”的集合的存在,促進了越限數理論和集合論的創立。因此我們在備課時應牢牢抓住教材體系中蘊含的數學思想,以數學思想作為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同時教學時要敏銳地發現并抓住學生的思想火花加以提升,鼓勵學生創新,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數學活動。這樣在教學時既突出了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又強調了數學思想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學會數學地思維,體會到思想是什么,經歷數學思想的發展過程,參與數學模型結構的建造,從而培養學生自覺的創新精神。
三、憑借直覺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邏輯思維是數學思維中的主導成分,直覺思維是數學發現中的關鍵因素,是數學發現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高斯說:“發現和創新比例題論證更重要,因為一旦抓住真理之后,補行證明往往是時間問題。”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在數學教學中,重視邏輯思維,偏重演繹推理,強調嚴密論證的作用,忽視數學審美的橋梁作用,甚至認為數學思維只包含邏輯思維,這樣的數學教學僅賦予學生以“再現性思維”和“過去的數學”,扼殺了學生的“再創造性思維”,嚴重地制約著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改變上述做法,加強直覺思維的教學和訓練。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可經常適時地列舉數學史上的不少來源于直覺思維的數d7e4ee4098a86679c8fda26ccd1debc671d8b1988597c0dcfb75d8c082832593學發現,例如笛卡爾坐標系、費爾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定理、四色問題等,它們不是任何邏輯思維的產物,而是通過觀察、比較、領悟、突發靈感發現的。同時運用直覺思維把演繹式的教材體系,還原為生動活潑的數學創新思維活動,突出過程性教學,讓學生體驗到“處于發展中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也隨之加強了直覺思維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其次,通過發散思維的點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上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來源于發散思維。按照現代心理學家的見解,數學家創新能力的大小應和他的發散思維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說:任何一位科學家的創新能力可用如下的公式來估計:創新能力=知識量×發散思維能力。
可見,加強發散思維的點撥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在讓學生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分析,適時地給學生以巧妙的啟發、點撥,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展開,并達到應有的高度,讓他們自己對數學知識作出更高層次的概括,得出一般性的結論,產生認識上的飛躍,從而把問題拓廣或延伸,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同時,還要進行創新實踐。在課堂教學之后,學生模仿性的訓練比較多,而創造性的練習相對就太少了,與國外特別是美國的學生相比,我們的學生解答習題的能力很強,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較弱。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堅持上述做法之外,我們還必須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創新氛圍,給他們充裕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引導學生們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再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最后,總結歸納,積極撰寫數學小論文。在課堂學習或深入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某些問題產生興趣,懸念或不同的見解,因此產生自己去探索一番的勇氣和激情,或是對課堂上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或是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應用,或是對結論作出推廣,對規律作出探求,特別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師應當引導、組織學生們在課后或假期里繼續作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尋找它們與數學之間的聯系,獨立地思考,把觀察到的事情進行歸納、整理,發現它們的內在聯系,建立數學模型,然后總結歸納,發表自己的見解,撰寫出數學小論文,這對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綜上所述,培養更多、更尖的新世紀所需要的開拓型、創新型人才,給我們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戰。讓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做新世紀合格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