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嘗試練習,自己探討解題,自己去發現、歸納規律的教學方法,闡述了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嘗試成功”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及應注意的事項。
“嘗試成功”教學模式是從人本主義的立場出發,強調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活躍學習。
該模式主張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引導學生嘗試探索為主旋律,變老師“多講”為學生“多想”、“多練”,教師通過必要的引導和適當的點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歸納規律,自己探討解題的教學方法。它的課堂結構是:出示嘗試題材—學生自學—嘗試教學—學生討論—教師講解。“嘗試成功”教學模式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課堂教學中不是教師先講,而是讓學生在復習舊的知識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嘗試練習,在嘗試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積極討論、探索解題方法,教師再進行講解。
運用“嘗試成功”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要想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目標,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認為教師必須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教師要有明確的新課程數學教學目的
數學教學目的,就是規定了數學教學應當完成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個性品質等方面的教育任務,是根據我國教育的性質、任務和課程目標,并結合數學科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而制定的。特別是現行初中數學的新課程教學目的,更明確提出了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要讓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教師必須對教學目的有明確的認識,并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展開教學。因為這是考核學生成績和檢查、評估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我們必須全面、深刻地掌握數學教學目的,并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以此來檢查和評價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改進數學教學方法。
二、積極營造課堂民主氛圍,努力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是師生相互交流的一個互動過程。師生均能以積極的心態進入到教學過程中,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師要自覺、積極地營造課堂民主氣氛,主動地轉變教育觀念,轉換主體角色,擺正教與學的位置,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種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對所學的數學感興趣,他們才敢于去發現、去思考,學生的嘗試意識就會更強烈,嘗試的思路也會更寬廣。
同時,在教學中要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間的關系,將學生作為一個個能動的個體,激發、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引導他們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地探索知識。教師要注意凡是學生能自己看懂的內容,能說明的道理,能解決的問題,能發現的規律,都要盡量讓學生先看、先說、先討論、先探索。只有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才能抓住知識的深化點、轉移點或疑難點進行點、撥、導。
三、重視教學目的,突出教學目標
每位教師在備課時都為教學活動制定了具體的教學目標,但大多數的情況下是這些教學目標只供教師使用,而教學的主體——學生常常被糊里糊涂地牽著鼻子走,課堂上學生總處于被動地位。“嘗試成功”教學模式的特點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讓學生在復習舊的知識基礎上先行嘗試練習,在嘗試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致力尋求解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具體的教學目標適時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往哪方面思考、怎么思考。只有讓學生明白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目標,他們才能有針對性地去發現問題并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鼓勵合作交流,體驗探索樂趣
合作交流可以是師生間的交流,但更主要的應該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必須為學生的充分合作和競爭搭建平臺,努力營造全員參與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認識水平、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等各方面都比較接近。在合作中,他們平等地參與,每個學生都在相互的討論、交流、啟發、幫助、協作中各抒己見、大膽假設、大膽探索、從中發現不同的思路與方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探索求新的能力。同時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有利的學習條件,為學困生創造了質疑的機會和環境,讓他們在優生的幫助下,達到求知的目的;優生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幫助他人的喜悅;中等生則在他人的啟發下,“跳一跳,摘到果子”。每個學生都能從別的同學那里看到解決問題的另外一些角度,有助于培養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習慣,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境界。例如在上例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活動進行學習時,先讓學生觀察例3、例4同一個未知數的系數有什么特點,復習加減消元的方法,再讓學生通過探索嘗試練習、討論,從而發現要解答例5就必須把同一個未知數的系數適當變形成絕對值相等后才能加減消元。這樣,學生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與學生,教與學,這是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的一種最基本的關系,其中,教師是施教者,對學生的學習要進行引導、啟發、鼓勵和指導,使其全面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老師的主導作用。我們在強調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覺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其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其次要及時發現問題即時糾正,引導學生正確思維,提高課堂效率;最后,教師的課堂總結要到位,要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知識收獲,因為我們的嘗試練習畢竟是學生自己摸索總結得來的,他們對這些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系統和完善,所以,教師有必要幫他們歸納總結,形成系統知識。
總之,只要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轉變教學理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形成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探索中學習數學。那么,學生自主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就會得到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就會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