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英語教師已進入更為理性的思考階段——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改進課堂教學行為、追求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已經逐步成為教師的共同追求的目標。課堂教學效益能否實現最大化,課堂教學能否實現高效的關鍵在教師。
一、改變教學理念,構建課堂新模式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要實現三方面的改變: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要改變課程內容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英語教師唯有更新觀念,建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有效地實施高中英語新課程。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牢記“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學思想,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構建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公平、合理、客觀并全面地評價學生。
二、以人為本,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新秩序
新課程標準強調,高中英語教育要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真正體現他們的學習主體性。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呢?
“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教師要樹立這種教學思想: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翱翔。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學到涉獵知識的方法,并嘗到學習的快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動機,使其在主觀上產生動力,要讓每位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知識傳播的客體,又是掌握知識的主體。教師要幫助學生強化主體意識,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動學習,發展自主性。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趣味英語課堂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樂”指的正是“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用興趣來激活他們的思維,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利用多媒體,創設繽紛課堂。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直觀教具,形象地、有層次地將所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傳統教學手段(如,語言、教材、板書、實物、掛圖、模型等)與現代教學媒體(如,電視、錄音、電腦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視聽感覺,盡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充分發揮多種器官協同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欲,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
2.點燃激情,激活課堂氣氛。
?。?)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宜用填灌式教法單純以灌輸語言材料為目的,而應通過創設各種貼近生活實際、自然愉快又令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進行教學,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消除他們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使他們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
從兒童心理特征來講,兒童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滿足的同時,會產生興奮情緒。因此,將唱歌這種形式運用到英語教學中,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人的心理機制表明,大腦左半球善于處理言詞、數理、邏輯類的信息;右半球是記憶、識別文字與音樂旋律并進行模仿的中樞。在英語教學中,很好地利用唱歌這種形式也就是將大腦左半球的抽象思維功能與右半球的形象思維功能合二為一,其功效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正說明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歌曲這一教學手段的重要性。
?。?)一個饒有風趣的順口溜。
英語自身富有音樂節奏。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讓學生感到是在欣賞一首動聽的歌曲。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聯系的知識編成一個個簡單易學的順口溜,再輔以充滿激情的教學,如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大方得體的教態,就會使整個課堂宛如醉人的配樂詩朗誦,學生從中體味無窮,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興趣和聽、說能力就會有較大的提高。
四、運用任務型教學,提高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任務型教學途徑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者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學習的成就。學生有了具體的動力就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并且用所學的語言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語言能力。任務型教學的根本就是讓學生To learn in order to use.To learn what is being used in your real life.To learn it as it’s used.To use it as it’s learned.任務型教學模式體現了語言習得理論,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同時也十分關注語言形式的學習,從而有助于學生掌握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學會英語,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其實質是:英語課堂教學應具有“變化性互動”的各種活動,即“任務”,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最終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達到英語學習的最高境界。
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創造出不同的任務化活動,讓學生通過與學習伙伴合作、協商去完成任務。學習過程充滿了反思、頓悟和自醒,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因,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認識策略,培養他們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并在完成任務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從而極大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學習效率。許多研究表明,任務型教學在一定條件下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有效途徑之一。它能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獲取信息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任務活動中學會合作,發展與人溝通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總之,新課程改革向廣大教師提出了挑戰,但也提供了機遇。挑戰與機遇共存,只要教師善于抓住機遇,知難而上,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新觀念,提高自我修養,以學生為本,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就必然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創設民主、和諧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